汪國真《山高路遠》賞析
朗誦:胖子
【原詩】
呼喊是爆發的沉默
沉默是無聲的召喚
不論激越
還是寧靜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遠方呼喚我
我就走向遠方
如果大山召喚我
我就走向大山
雙腳磨破
乾脆再讓夕陽塗抹小路
雙手劃爛
索性就讓荊棘變成杜鵑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追求的人生豐富多彩
——汪國真《山高路遠》賞析
《山高路遠》全詩共三節。
詩的第一節以貌似矛盾而實為頗具哲理的詩句開篇:呼喊是爆發的沉默!沉默是無聲的召喚!這兩句十分深刻地揭示出了「呼喊」與「沉默」之間對立統一的關係:它們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實質卻是統一的——「只要不是平淡」。在寧靜中蓄積,在呼喊中爆發,是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起筆引起讀者的深思,為這一節做了不平凡的鋪墊,接下來詩人以自白的形式寫道:不論激越,還是寧靜,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在詩人看來,可怕的不是生活中的大風大浪,不是人生中的崎嶇坎坷,而是平淡無奇、單調乏味的生活。
詩的第二節用假設句式寫道:如果遠方呼喊我,我就走向遠方。如果大山召喚我,我就走向大山。可見,人生的風景不在平靜的港灣,不在風平浪靜的淺灘,因為這裡練就不了精悍的水手。面對竟爭,面對困難和挫折,面對挑戰和機遇,勇敢者的人生應是「走向遠方」、「走向大山」,而不應該是自怨自艾、悲觀喪氣與裹足不前。縱使「山高路遠」,縱使坎坷不平與風雨交加,強者的人生態度也應該是風雨兼程,勇往直前。
於是,「我」的心再不能平靜,「我」喜歡一種積極進取的生活,「我」喜歡在追求中創造自己的人生;於是,「我」不會在乎前路的坎坷,山的陡峭,荊棘密布,聽從大山的召喚,即使「雙腳磨破」「雙手劃爛」,也是在所不惜,樂觀向上。於是,那險峻陡峭的山路,就變成了「夕陽塗抹」的「小路」;那荊棘密布的灌木叢,也就成了杜鵑啼鳴的婉轉。
它將抽象的思考化作新穎而美好的形象,在形象的議論中暗示情感:「雙腳磨破/乾脆再讓夕陽塗抹小路/雙手劃爛/索性就讓荊棘變成杜鵑,這是寫奮鬥過程中遇到的磨難和曲折。雙腳磨破,血灑小路;雙手劃爛,血染荊棘,這是奮鬥者的寫照。但作者將痛苦甚至苦難化作美好的形象;燦爛的夕陽和美麗的杜鵑,如此表達出蔑視苦難,以樂觀戰勝苦難的態度。
這是真正的青春追求,這是真正的人生追求,作者告訴我們,真正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要用自己的心血去體驗一切;這是強者人生的宣言:走向遠方,走向大山,讓自己奮鬥的鮮血塗抹人生之路。這是勇敢者的時代強音:走向遠方,走向大山,讓自己追求的腳步踏平人生崎嶇。
詩的第三節即結尾,畫龍點睛之筆:人生之路再長,追求者的腳步都能將它丈量;困難之山再高,奮進者的雙腳都能將它攀登。這是何等豪邁的宣言,這是何等昂揚的鬥志,「萬水千山只等閒」,「烏礞磅礴走泥丸」,人生,只要有執著的追求,還有什麼不能克服的呢?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哲理深透的詩歌。給我們的啟迪是深遠的,它激勵著人們奮發有為,不甘於平庸,不甘於永遠的沉寂,人生,就應該這樣去追求。只有追求的人生,才能彰顯人生的豐富多彩!
溪水踩著卵石追逐洶湧的激流,綠樹迎著風雨追逐陽光的絢麗,雄鷹展開雙翅追逐寬廣的藍天,讀汪國真的《山高路遠》,總有這樣的激越情懷在心中震蕩,呵,青春,就應該在這樣的追求中閃光。大海的暫時寧靜是為了蓄積爆發的能量,荷塘秋冬的凋零是為了來年明媚的花香,在喧囂的轟鳴聲中,大海唱出了生命的最強音;在旺盛的綠葉裡,蓮花嶄露了最美麗的嬌顏,呵,人生,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追求。
汪詩給我們上了青春追求的不平常的富有哲理的一課。
【難題解決】
1.「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是什麼意思?
無論路有多長,但只要我們肯用雙腳堅持去走,那麼就一定能走完此路,所以說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無論山有多高,只要我們人本身肯去攀登,那麼就一定能翻過此山,所以說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整句話的含義就是:世界上不存在完不成的事,只要我們肯付諸於行動,那麼再難的事都能解決。即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2.本詩開頭兩句中的「呼喊」與「沉默」是否矛盾?談談你的理由。
不矛盾,呼喊是爆發的沉默,沉默太久或者積累太多,爆發出來即為呼喊,如魯迅言,在沉默中爆發。
沉默是無聲的召喚,雖然沒有說話,但心中卻有太多的話,即為召喚。
3.作者通過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主題?
這首詩抒發了一種進取、執著、樂觀、自信的情感,表現了當代青年搏擊、奮進、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它給人以健康向上的精神引導。作者也是在強調一種精神,一種樂觀、進取、執著、自信(蔑視苦難,以樂觀戰勝苦難)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