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投資就是投資自己!「
體育留學的前景究竟如何?在WEsport主辦的第三屆體育留學論壇上,主辦方發布了體育留學人才報告,參會的嘉賓各自講述了他們關於留學的故事。
在這裡,或許你能找到關於體育留學行業的不少真心話,聽到關於體育留學的大冒險,看到屬於行業的光明未來。
文/ 戴 遠 編輯/ 吳小川
體育產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體育留學的熱潮。歐美等國體育的悠久歷史與成熟的產業資源配置,使得體育管理、運動訓練或是運動康復等各個體育專業領域在全球都處於優勢地位。
尤其是NCAA等大學校園體育聯盟,也給「體育特長生」提供了深造機遇。可以拿著名校獎學金,一邊打球一邊學習。或許你精彩的體育人生旅途,從留學這一刻便正式開啟。
體育行業前途光明,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體育留學,不妨跟著我們一起來看看WEsport主辦的第三屆體育留學論壇上,都有哪些值得學習的精彩內容。
留學論壇辦到第三年,這條路上風景如何?
由WEsport 主辦的體育留學人交流會已經迎來了第三個年頭。WEsport創始人李韜之在開場中表示,眾多體育人通過WEsport找到了未來的方向,或者去往自己夢想的大學。「通過我們去往自己嚮往的外國名校的學生已經達到了200人,而這個數字也僅僅是一個開始。」
在公司創業之初,體育行業的投資人對體育留學領域保持謹慎,並不看好。李韜之也笑言那個時候也不知道天花板或者存量市場這些概念,但他確信體育留學是有市場需求的,也更需要在業務上的堅持。
相關報導:
在解讀完與ECO氪體聯名發布的《體育留學人才報告》後,李韜之還詳細介紹了WEsport的兩項全新業務:幫助中國運動員以及高中生完成體育留學。
李韜之講述了他的密西根大學校友、美國著名橄欖球運動員湯姆-布雷迪的故事。每到求職記,布雷迪那份簡歷就會流傳在網絡。原來,曾經的選秀低排名讓他險些離開職業橄欖球,但其大學所學知識和學位,讓他在體育之外也有職場這道雙保險。「如果中國運動員能夠出國學習,他們在專業領域,國際視野等綜合維度上會有更好的表現。」
WEsport創始人李韜之
儘管美國體育生一周要完成高達70小時的訓練,但他們也得擠出時間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並且通過大學考試。這套體系既保證了運動員在職業生涯中的優異表現,也能幫助其退役後沒有太多後顧之憂。
「在我看來,出國學習體育,要有自己的思考,需要明白自己想幹什麼。我們也希望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將更多懷揣體育夢想的學生送到國外。」
據了解,WEsport正在積極拓展體育產業資源,一方面滿足企業對高端體育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實習機會給予這些體育留學人。同時作為行業的先行者,也可以為更多歸國留學生提供行業資源,為體育人的創業與就業提供幫助。「希望WEsport能成為體育行業的發動機,源源不斷地為中國體育行業輸送更多的專業人才。」
關鍵之道創始人張慶
關鍵之道創始人張慶先生在本場交流會中表示隨著消費者意願的提升,體育產業在中國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整體產業還沒有形成規模,還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我們也需要不斷地向國外學習先進的領域。
目前中國體育市場的供給和需求不對稱,時常從業者不能找準品牌方真正需要的服務是什麼,也不了解消費者的訴求,確實需要培養更多懂體育的專業人才。在演講中張慶還特別以從NBA轉戰CBA的CBA公司CEO王大為,安踏集團執行董事、戶外運動品牌群James等人為例,生動詮釋了有國際視野的專業體育人才,對於中國體育行業的影響和改變。
北京海外學人中心人才開發部周唯穎部長
北京海外學人中心人才開發部部長周唯穎也在現場講解了北京市創業環境和人才政策,讓同學們對國家給予體育留學人的政策支持有了全面的了解。
此外,中國北京海澱留學人員創業園企業發展部總監、聯合黨委副書記白玉也針對留學人歸國創業這一問題做了補充,不僅講述了多年來留創園培育眾多創業公司的故事,同樣也表示留創園方面也一定會支持留學歸國人才到此開展體育創業之路。
中國北京海澱留學人員創業園企業發展部總監、聯合黨委副書記白玉
還在猶豫嗎?來看看體育留學人常見的三個問題
對於大多數準備出國或即將出國的體育留學人而言,未來的留學生活充滿了期待,也伴隨著未知的不安,通過WEsport走出去的留學生以各自的親身經歷,解答了一些常見的留學問題。
△在讀生視角圓桌
畢業後工作還是留學?
即將就讀拉夫堡大學倫敦校區的李一凡,還有被利物浦大學足球管理專業錄取的向超,兩人已經在體育行業內工作了好幾年。在他們看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職業生涯發展中的瓶頸,讓他們在這個時間點選擇出國深造。
而畢業後是直接工作還是留學,最重要的還是每一個人需要明確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不單純為了留學而留學,為了工作而工作。留學只是人生中進一步成長的一個階段,但要持續地進步,在體育行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清晰的方向更為重要。
如何平衡留學生涯的學習和生活?
許多準體育留學人,往往會擔心在留學過程中如何平衡學習、生活與社會實踐。在俄勒岡大學就讀的馬震以及在紐約大學深造的張宇琦表示,在校認真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但也需要融入當地的環境與文化,開拓自己的眼界和思維方式。
張宇琦提到,去年紐約大學與達拉斯獨行俠合作的上海StudyAway實踐項目,就讓她更加具體和真切地了解到NBA球隊的管理與賽事運營。而作為一名重度美式橄欖球愛好者和業餘運動員,馬震則認為要真正了解美國的體育產業,就一定要走進賽場,成為一名親歷者、參與者。
體育留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體育留學生需要面對的一個終極問題,就是留學歸來後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對於工作後再選擇出國留學的李一凡和向超而言,海外的學習意味著更豐富的資源和人脈拓展,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
馬震認為體育留學生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思考問題的方式。美國的體育產業高度發達,其模式卻並不一定適合中國,但相應的思維方式、對於產業的拆解,絕對是值得借鑑的。
張宇琦則表示留學生最大的優勢是心態,一種可以融合國內外體育文化、價值觀的心態。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國際化的溝通交流,有相似學習、生活經歷的留學生,必定在這方面有其自身的競爭力。
海外歸來,帶來的提升是什麼?
在「體育行業的國際化視野」部分,眾多體育從業者分享了自己留學或是以運動員身份海外工作的經歷,也解讀了海外經歷對他們的巨大幫助。
△「國際化眼光」 圓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