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安全一直都牽動著父母的心,家裡一些不起眼的生活用品,到了孩子的手裡可能就變成了傷害孩子的「危險品」。因為孩子就像初生牛犢不怕虎一樣,對於危險並沒有一個正確的意識和認知,常常因為好奇心的驅使,做出一些危險的舉動。
小琳在一個公司從事文職工作,每天都會坐在電腦前錄入很多文件,這樣的工作使得她的眼睛十分疲勞,所以每次出門上班時都會帶著一瓶緩解眼睛疲勞的眼藥水。不僅這樣每天睡覺前也會滴兩滴才睡覺,但這也讓家裡4歲的孩子看到了,為此給孩子埋下了又一顆好奇的種子。
因為孩子覺得媽媽拿眼藥水滴進眼睛裡,感覺很新奇很好玩,於是孩子表示讓媽媽也給自己滴兩滴。
但是小琳知道孩子眼睛並沒有疲勞,而且這眼藥水大人才能用的,小孩不能用,於是對孩子說:「這個東西小孩子不能用哦,只有大人眼睛累了才能用。」孩子聽後只是懵懂地點了點頭,並不真正明白為何小孩不能用,反而好奇心更強了。
周末小琳放假在家,邊用電腦趕文案工作邊看孩子,結果孩子去客廳不知用了什麼方法,把柜子裡的502膠水拿出來玩。
起初小琳以為孩子只是去客廳自己玩耍去了,有一小會的安靜,但是很快這個安靜便被孩子的哭聲給打破了。小琳趕緊跑出去一看究竟,只見4歲的兒子捂著眼睛哇哇大哭。
原來那一小會的安靜,是孩子正在研究怎麼打開502膠水的蓋子,果不其然4歲的小個子也能大力出奇蹟,竟然把膠水蓋子成功打開了。可能由於孩子誤將502膠水看成媽媽平常用的眼藥水,所以就學媽媽往眼睛裡滴。小琳看到孩子丟在地上的502膠水,又捂著眼睛,馬上就意識到了孩子誤將502滴眼劑裡了。
好在媽媽的反應很快,做了一個舉動挽救了孩子,那就是第一時間用清水衝洗孩子的眼睛,再找來家裡備用的生理鹽水擦拭眼睛。經過這兩個步驟之後,緊接著就將孩子送去醫院檢查。
而醫生得知寶媽的做法後,直誇寶媽:很有文化,媽媽平時應該沒少看書,這些補救措施做得很對。
經過醫生的檢查,孩子的眼睛並無大礙,不過家長們還是得學習一下,如何正確應對孩子誤將502滴眼睛的事情。
1、及時用生理鹽水衝洗
205膠水是塑膠,在乾燥的環境下才會快速結晶,如果孩子不小心滴進眼睛裡,家長也不用慌張。首先冷靜下來,家裡有生理鹽水的話,用生理鹽水給孩子衝洗,並且不要讓孩子用手去揉眼睛,這樣容易促使膠水凝固,正確做法是清理眼睛裡的膠水異物,並用生理鹽水衝洗。
2、用眼淚巧妙自救
有時候可能會碰到找不到水也找不到生理鹽水給孩子眼睛衝洗,這時候可以採用一種巧妙地方法,那就是利用502膠水在乾燥環境中才容易結晶的原理。因為眼睛是溼潤的,膠水滴進去並不會迅速凝結,一時間眼睛會痛,剛好眼睛痛或者寶寶被嚇到了,讓寶寶把眼淚哭出來在,從而使得膠水順著眼淚流出。
3、及時送醫
一般情況下,家長處理完後,剩下的就要交給醫生了,因為我們不知道膠水是否給孩子眼睛造成傷害,及時就醫檢查,進一步經過專業的處理,這樣才能保障孩子的眼睛是健康的。
雖然我們知道了如何緊急處理,但萬事還是以防為主,只有在事情要發生之前,阻止它的發生,才是更好的解決辦法。
比如,膠水可以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同時也要想一想,你認為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孩子會不會通過別的辦法拿到?所以一些看似很平常的用品,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會變成危險物品,家長們也要學會去預防這些平常物品變「危險品」的可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長成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