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男孩迷戀畫畫 媽媽把他畫的54張怪獸製成撲克牌

2020-12-20 騰訊大渝網

很多孩子都喜歡畫畫,孩子的作品家長是如何處理和展示的,是裱裝成畫框掛在家裡?還是直接壓箱底了?

家住重慶九龍坡區直港大道的陳女士喜歡在朋友圈「曬」生活,但最近,她曬出的一條消息在朋友圈引起了轟動,朋友們大讚「太有才,太有創意」。原來,陳女士在朋友圈曬出的是一副撲克牌,撲克牌上的54幅畫是她8歲兒子的作品。

吳予辰的「怪獸畫」被媽媽陳女士製作成了撲克牌

吳予辰的「怪獸畫」被媽媽陳女士製作成了撲克牌

54幅「怪獸」畫製成「撲克」

1月31日晚,記者在楊家坪西城天街見到了陳女士和她8歲的兒子吳予辰,同時他們還帶來了曬在朋友圈的「撲克牌」。

吳予辰展示他的「怪獸撲克牌」

記者看到,這些「撲克牌」大小與市場上的撲克牌一樣,但畫面卻大為不同,盒子上寫著「酷想精靈」,裡面的54張牌上所有畫面都不重複,有的畫像人但又與人不同,有的畫像動物但又不是動物。

「這些都是我畫的怪獸。」吳予辰隨便拿了一張「黑桃5」給記者介紹說,比如這個怪獸能噴血,它還長了10隻眼睛,手裡拿著吉他……

「這幅畫你想表達的是什麼呢?」記者問道,他說:「我就是亂想的,不過靈感來自於看的電影《尋夢環遊記》,覺得裡面的人物有意思的地方就畫在了畫裡。」

採訪時,吳予辰拿起畫本開始畫

採訪時,吳予辰不到20分鐘畫完一副「怪獸」

「他的畫都是天馬行空,隨便臆想的。」陳女士說,她培養孩子畫畫並不是要他臨摹別人、照抄別人的,而是要讓他有自己的思維和思想,發揮想像力,「當然,我也會讓他模仿一些,大部分都是靠他自己想像。」

陳女士說,吳予辰畫的怪獸畫不是只有這54幅,這只是精選出來的一部分,還有十多幅並沒有印刷上來。「他的這些畫大概也就只是畫了不到半年時間吧,畫了這麼多,我也想能為他做點什麼,讓他覺得有意義,便做成了撲克牌。」

讓孩子把「怪獸撲克」拿去賣

陳女士說,因為自己的工作是做財務,身邊又沒有做廣告的朋友,便在網上找到了製作撲克的店家,將畫電子掃描後,上傳給網店客服,然後隨機排列,製作完成後通過郵寄的方式發貨到家。

吳予辰的「怪獸畫」被媽媽陳女士製作成了撲克牌

陳女士說,目前已經收到30副撲克,其中一些已經讓兒子拿去學校作為新年禮物送給了老師,另外100副目前還沒有到貨。

今(2)日,記者聯繫上吳予辰的班主任老師徐靜。她告訴記者,吳予辰已經不是第一次將自己的作品做成創意產品送給老師們了,一年級教師節老師們收到了印有他畫的扇子;二年級教師節老師們收到的是個杯子,杯子上對應的是他畫的每位老師的畫像;這次又是「怪獸」撲克,「他的禮物總是一鳴驚人,每年教師節,雖然老師們都會收到學生們製作的賀卡或手工禮物,但吳予辰的禮物總是讓大家很驚喜,這次他送來的撲克畫禮物被學校領導看到後,還說要把他的這個作品當成學校的一個名片,待其他學校來參觀交流時拿出來展示。」

「我把這些撲克發在朋友圈後,好多朋友都想要買,剩下的我就想讓吳予辰拿出去賣,增強社會實踐。」陳女士說,前兩天兒子放了寒假,她和老公把兒子帶去公司,沒想到他賣了十多副出去,剩下的100副到了就讓他拿大街上去賣。

「因為我製作得少,一副牌的成本就是13塊錢,就讓他賣20元。」陳女士說,每賣出一副她便收回10塊錢的成本,另外的3元就當給他的獎勵,收穫的7元由他自己保管和支配。

家長聲音>>>

培養孩子興趣

陳女士的方式你也能借鑑

說起吳予辰,外婆袁阿姨甚是自豪,她告訴記者,外孫吳予辰特別喜愛畫畫,「記得在他不到5歲時,我帶著他到貴州避暑,出去玩一會兒他就要回去畫畫,那個暑假畫了40多幅畫,回來幼兒園還給他在學校辦了一個展示牆,在學校展示了一個學期。」

如今,很多孩子都在學習興趣班,但如何能讓孩子對興趣班所學習的東西真是真正感興趣?陳女士的方式或許可以借鑑。

「我的方式主要就是讓自己和他一起學習,帶他多看,多鼓勵他。」陳女士告訴記者,她只有周一下班後的時間留給自己休閒交友,其餘時間除了上班,都獻給了孩子。吳予辰從4歲開始上美術興趣班,從開始上興趣班開始,自己便跟著孩子一起學習,「他畫畫的時候我也在一旁畫畫,這樣他就能感覺到不枯燥,有時我比他畫得差,他也就更有信心。」

「還有就是帶他多看,看評分高的電影動畫片,每年一次長途旅行讓他看世界,有意義的活動都帶他去參加。」陳女士說,每每走到哪裡,她都帶著畫本,兒子一有靈感便開始畫畫,比如「怪獸」撲克牌中的梅花8,就是去年去阿壩旅遊時途中見到的汽車和寺廟,他融入自己的想像畫出來的。

鼓勵孩子,陳女士也有一套自己的方式,「不僅僅只是口頭鼓勵,讓孩子對自己所做的感到成就感便是最大的鼓勵。」陳女士說,她都會好好收藏孩子的繪畫作品,還製作成一些手工作品送人,比如扇子、被子,以及這次的「怪獸」撲克牌等。

記者採訪途中,吳予辰也不知不覺地拿出畫本開始畫畫,不到20分鐘又一副「怪獸」便誕生了。

老師點評>>>

發現孩子興趣

家長應及時有方式地引導

「每個成功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家長。」吳予辰的班主任、九龍坡區實驗二小老師徐靜表示,每個孩子的愛好都是很廣泛的,對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並不明確,一旦發現孩子對某項技能產生興趣,這時需要有家長及時、有效地引導,需要家長的付出時間和精力,並不是直接將孩子丟給老師,吼著做作業那麼簡單。

徐靜說,吳予辰媽媽的方式不少家長可以借鑑,肯為孩子花時間,同時鼓勵孩子,讓孩子從自己的勞動成果中獲取成功的快樂,從而更加激發他對某一件事的專注和興趣。

相關焦點

  • 8歲男孩迷戀畫畫 媽媽把他畫的54張怪獸製成撲克牌
    很多孩子都喜歡畫畫,孩子的作品家長是如何處理和展示的,是裱裝成畫框掛在家裡?還是直接壓箱底了?家住九龍坡區直港大道的陳女士喜歡在朋友圈「曬」生活,但最近,她曬出的一條消息在朋友圈引起了轟動,朋友們大讚「太有才,太有創意」。原來,陳女士在朋友圈曬出的是一副撲克牌,撲克牌上的54幅畫是她8歲兒子的作品。
  • 重慶8歲男孩迷戀畫畫 媽媽把他畫的54張怪獸製成撲克牌
    很多孩子都喜歡畫畫,孩子的作品家長是如何處理和展示的,是裱裝成畫框掛在家裡?還是直接壓箱底了?家住重慶九龍坡區直港大道的陳女士喜歡在朋友圈「曬」生活,但最近,她曬出的一條消息在朋友圈引起了轟動,朋友們大讚「太有才,太有創意」。原來,陳女士在朋友圈曬出的是一副撲克牌,撲克牌上的54幅畫是她8歲兒子的作品。
  • 媽媽畫了100張小插圖,意外的收穫是3歲的娃竟也懂得了畫畫
    三個多月畫了100張兒歌小插圖,也就感動了我自己,連畫畫水平都沒有多大進步呢,倒是妹頭天天看著我走火入魔的畫畫,她反而學會了一點皮毛。孩子果然是父母的複印件啊!每每看妹頭拿著筆在紙上信筆塗鴉,我就似乎看到了社會未來的接班人在揮毫潑墨。我一顆老母親的心都融化了,這人當母親後就是這麼容易得到滿足啊!
  • 撲克牌暗藏神秘訊息!你可能都沒發現,54張牌藏著意想不到的關係
    ,撲克牌是英國傳出來的;法國人則說撲克牌是由他們的塔羅牌變成的,不管怎樣,我們現在玩的這種54張撲克牌是在西元1392年由法國傳出來的,當時只有52張撲克牌,後面加上了2張變成了現在我們所用的54張撲克牌,這多出來的2張就是鬼牌。
  • 撲克牌是根據曆法原理製成的其中大小王分別代表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今天的問題是「撲克牌是根據曆法原理製成的,其中大小王分別代表什麼」,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正確的答案。撲克牌是根據曆法原理製成的其中大小王分別代表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今天問題:撲克牌是根據曆法原理製成的,其中大小王分別代表什麼?
  • 「3歲學畫、6歲學畫畫」坑了無數孩子!畫畫最好的年齡是幾歲?
    孩子為什麼喜歡在牆上畫畫,因為在他看來牆壁穩定、夠大,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勾畫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很自由、大膽、開心的表達自己情感。而相對於紙張,孩子不能夠更好地掌控。1~3歲是塗鴉期,這時的兒童不能控制畫筆和所畫出的線條,手和眼睛的配合也不是很好,他們只能從視覺對」畫「產生興趣,產生聯想。例如小班的小朋友開展繪畫活動他們總是會無意識的塗鴉,亂塗亂畫,甚至弄得到處都是顏料和色彩,但對於這個階段的幼兒來說他們很清楚自己畫的是什麼,可以給自己的畫作命名和描述。
  • 撲克牌為什麼是54張,裡面有多少講究,內容還真不少
    撲克牌是現代最常見的遊戲方式了,玩法千變萬化。可又有多少人琢磨過它為什麼是54張呢?這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數字是怎麼來的呢?撲克牌最早可不是54張,是多少呢?多少都有。比如早期法國人玩的是52張,西班牙人則是40張,德國人玩的只有32張,大概是義大利人手大,他們的撲克牌是78張一副。那個時代的法國文化大約被歐洲各國傾慕,所以慢慢地撲克牌被統一成了52張。對,大小王那時候還在天上做神仙呢。大革命前的法國人玩紙牌,老K最大,王權時代,當然國王最大。
  • 5歲女兒上完幼兒園後,帶回家1張畫,媽媽看完後心情複雜
    千千是一個5歲的小姑娘,今天放學回到家的千千顯得非常高興,告訴媽媽今天自己在幼兒園畫了很多圖畫,特別還帶了一張好看的畫。媽媽也高興的問千千:「你都畫了寫什麼呢?」「太陽、月亮和星星,還畫了我和陽陽。」千千掰著小手一邊想一邊說。
  • 這兩個孩子的畫引起很大爭議,你喜歡哪個?
    事實上,這兩幅作品分別是兩個6歲男孩的作品,左圖李星佑,右圖鍾昱。鍾昱在幼兒園已經有「小粉絲」了,很多小朋友寧願不去玩,也要跟著他畫畫,不但帶動了園內的繪畫氛圍,連老師們也都交口稱讚。「我和他爸爸就在討論,他怎麼就沒有一個具像化的東西去承載這些線條呢?一開始還有蜘蛛、怪獸,現在連這些都沒了。」星佑媽媽說。為什麼孩子總是痴迷於線條?這是個性差異,有些孩子喜歡具象,有些孩子迷戀線條,或者迷戀色塊等,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家長,是這個社會、社會審美的單一性決定了他們只能欣賞具象的東西。
  • 他狂改150個孩子的塗鴉,拯救3000張畫,成為6個孩子最棒的老爸
    他可是有著6個孩子的男人卻總想的給別人家的孩子畫畫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他邀請孩子們畫出3000張圖然後用一個夏天挑選出150張孩子們的塗鴉進行二次創作,他發現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感情竟然越來越好,他們從親人變成朋友。
  • 撲克牌中的大小王分別代表什麼?撲克牌大小王分別是誰
    撲克牌是根據曆法原理製成的,其中大小王分別代表?這是螞蟻莊園7月28號今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編會為大家詳細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和小編來看看吧!  今天的問題是:  撲克牌是根據曆法原理製成的,其中大小王分別代表?  太陽和月亮  螞蟻和小雞  答案是:太陽和月亮  答案解析:西方人根據天文學中的曆法,把撲克牌定為54張,四種花色。
  • 54種撲克牌玩法徵集到位
    據資料顯示,全世界目前共有200種不同的撲克牌玩法。玩法之多,玩法之奇,讓人嘆為觀止。據說,在中國羽毛球隊有一種叫「連珠炮」的奇特玩法,而且是中國羽毛球隊特有的一種撲克牌玩法,這種玩法需要四副牌,主要用來調節運動員緊張的心理。還有一種叫「拿破崙」的玩法,是由橋牌衍生出來的另一種撲克牌玩法,是拿破崙軍和其他聯合軍間,相互取牌的一種遊戲。
  • 媽媽無意翻開兒子日記,裡面手繪了一個「怪獸宇宙」,網友們折服了
    媽媽無意翻開兒子日記,裡面手繪了一個"怪獸宇宙",網友們折服了 導語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從出生起,身上就帶有自己的閃光點。而孩子的閃光點可以在後天的學習中慢慢變成強項,只要加以好好培養,可以幫助他們在這方面獲得巨大成功,而這個閃光點就是所謂的天賦。
  • 孤獨症女孩3歲畫畫,一幅畫拍賣近百萬,醫生曾斷言一生不會說話
    男孩較女孩患病概率高,但女孩患病症狀卻比男孩嚴重。Iris就是這54個中的那一個女孩。她不僅不喜歡與其他小夥伴玩耍,對爸爸媽媽細緻入微的關愛也幾乎無動於衷。直到3歲,Iris從未開口說過一句話。醫生曾下過一句殘忍的診斷:「她可能終生都不會開口講話。」
  • 男子迷戀「飛牌」每天都飛壞4副撲克牌 男子:堅持4年了
    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說的這個事情呢,也算是愛好,但是愛的太深了,變成了迷戀。男子迷戀飛牌,每天都飛壞4副撲克牌,男子表示,堅持4年了。有很多朋友從不會釣魚,慢慢的變成釣魚高手。有一名男子非常喜歡飛牌。相信很多朋友也有所了解,飛牌,我們在電影裡,電視劇裡,也能看到飛牌的場景,飛牌非常厲害,甚至比敵人的子彈還要厲害。
  • 3歲兒子在牆上畫畫,媽媽非但沒生氣,還用相框把畫「裱」了起來
    3歲兒子喜歡在牆上畫畫,機智的媽媽這樣做 孩子在漸漸長大之後,好奇心愈發的泛濫,對於任何未知的事物都會想要去探索,有時候也會惹得媽媽非常的心煩。孩子也許會做一些不符合常規的事情,這個時候媽媽的做法對寶寶的潛能開發有很大影響。
  • 4歲男孩畫得這麼好,竟然是媽媽自己教的
    到目前為止,他未上過任何美術培訓班,他的繪畫都是媽媽教的。,這一切都源於她有一位用心陪伴他的媽媽。,賓賓媽媽也選擇了畫畫。他們有時在咖啡館,有時在餐廳,有時在公園,有時在海邊……如今,賓賓只要看到風景,便會用手自己勾勒,並表示很簡單,他能夠畫出來。但賓賓媽媽說,其實風景並沒那麼容易畫,只是賓賓習慣了寫生,他有一雙愛觀察的眼睛,當他看到景物時,他能夠迅速勾勒出景觀的輪廓而已。
  • 2歲多不能學畫畫?想給兒子報繪畫班家人都反對
    現身說法:故事1:兩歲學畫畫,三歲住院靠作畫陪伴家住九龍坡區的玲玲在鉛筆人藝術培訓機構教8-15歲的孩子畫畫,她的兒子小太陽從兩歲開始學畫畫。▲小太陽2歲6個月的作品 記者從玲玲提供的小太陽繪畫作品中看到,他有不少塗鴉作品,還有畫了不少「怪獸」。「因為他喜歡奧特曼,所以就畫了很多的怪獸。」
  • 三名大學生玩轉54張撲克牌 玩出一番事業開公司
    浙江在線06月19日訊打開精美的包裝,裡面是一副撲克牌。這撲克54張牌中,「大小王」上印的是電影節吉祥物「蓬蓬」,其餘52張撲克牌上都是風景優美的紹興景點。而撲克牌背面則是電影節的徽標。  2012年9月,在紹興舉行的第21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上,這富有創意的電影節紀念撲克贏得許多嘉賓和市民的喜愛。
  • 當男孩迷戀上媽媽的內衣
    10月28日是全國男性健康日,和豆蔻年華的女孩一樣,青春期男孩也有難以啟齒的煩惱。由於激素的變化,以往的調皮壞小子開始渴望和女生接近,但當男孩志琨的這種正常交往欲望被遏制時,他的心理和行為產生了令全家人擔心的偏差——  女人堆裡的「賈寶玉」  志琨常被表妹戲稱為「賈寶玉」,因為斯文乾淨的他從三年級開始就生活在一個純女性家庭裡,渾身沒有什麼男人味,高貴而纖塵不染,仿佛滿清時代的納蘭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