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清明
少先隊員在蘭州烈士陵園緬懷先烈
本網記者 宋芳科 文/圖
一座城市的紅色記憶,一段永遠銘刻的精神豐碑,走進蘭州戰役紀念館,那段不能忘懷的光輝歲月被永久珍藏,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勝利彌足珍貴。清明,就讓我們一起聆聽屬於蘭州的紅色記憶,緬懷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
蘭州戰役是解放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為攻克蘭州發起的一次大決戰。中國人民解放軍從1949年8月12日開始,經過營盤嶺、沈家嶺、狗娃山等戰鬥,最終在8月26日凌晨兩點,切斷黃河鐵橋,到中午肅清蘭州市區內敵軍,蘭州解放。
蘭州戰役紀念館講述的就是這段紅色歲月,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永遠熠熠生輝。
一朵菊花寄託哀思
「敵人衝上來就用刺刀拚,絕不能後退一步」。「人在陣地在,堅持到最後,就是勝利」。這是蘭州戰役中,第四軍十一師三十一團團長王學禮鏗鏘有力的聲音。
那一刻沈家嶺戰役正酣,三十一團只剩下170餘人,有些戰士子彈已經打光,面對困境王學禮和戰士們以白刃格鬥堅守陣地,等來援軍向敵人發起攻擊,攻佔了沈家嶺主陣地。
不幸的是,在追擊頑固敵人之際,一顆炮彈在王學禮身邊爆炸,英雄的團長倒在了血泊中。
戰後,第一野戰軍總部和第二兵團授予三十一團為「勇猛頑強」的英雄團,追授王學禮同志為「人民英雄」。
王學禮烈士生前用過的物品
前方是敵人碉堡的猛烈射擊,眼看著許多戰友倒在血泊中,衝擊受阻,有一位連長身先士卒組建爆破小組炸碉堡,面對兇猛的火力,他心急如焚,一個箭步上去,從犧牲的戰友身邊抱起炸藥包,直向敵碉衝去。就在接近敵人碉堡時,他的腿和腰負了重傷,鮮血染紅了衣褲。他強忍劇痛,側過身子滾到了敵碉堡跟前,用盡全身氣力,把身體堵在了敵人的槍眼上。
在這一瞬間,他的戰友們迅速衝了上來,消滅了碉堡內的敵人。這位連長就是李應般,他灑下熱血的地方在沈家嶺。
李應般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指戰員們稱他是「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第一野戰軍總部再次授予他「戰鬥英雄」稱號,並追記大功一次。
一名少先隊員從烈士牆前走過
巍巍皋蘭山垂淚,蜿蜒營盤嶺見證。有位英雄的熱血曾以最壯闊的氣概撒在這方熱土上,這位英雄就是解放蘭州戰役第六軍十七師五十團三營七連指導員的曹德榮。
皋蘭山雄踞蘭州市區以南,是蘭州市的天然屏障,居高臨下,控制著蘭州市區。營盤嶺與皋蘭山連成一體,處在沈家嶺和古城嶺的中間,是敵人防禦體系的中心環節。敵人在山上構築了許多堅固的碉堡,又在東南西三面,把山體斜面削成又陡又高的峭壁,稱之為「攻不破的堡壘」。
8月21日,戰鬥打響!
身上多處負傷的曹德榮和戰友們在搶佔的陣地上堅守四天四夜,為後方部隊贏得了機會。
可是敵人孤懸的碉堡依然瘋狂掃射,在人民解放軍發起總攻後,這個碉堡成為我軍前進的攔路虎,一次次爆破計劃不能成功。
曹德榮同志已抱定犧牲自己,為戰友開闢道路的決心,抱起三個炸藥包向削壁衝去。衝出不遠,他的腹部便中彈負傷,鮮血從衣褲裡流了出來。他吃力地向前爬行,用盡氣力,終於爬到了削壁腳下,但削壁表面光滑,土質堅硬,無法安放炸藥包。
這時,戰鬥已到了關鍵時刻,延誤一分鐘,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曹德榮同志毅然用手託起三個炸藥包,緊靠在削壁上,拉響了導火線。「轟隆」一聲巨響,火光沖天,塵土飛揚,削壁被炸成一個斜坡,曹德榮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成為董存瑞式的戰鬥英雄。
少年隊員觀看蘭州戰役模擬沙盤
像這樣的英雄故事還有很多,他們不會在時光流逝中消逝,早已凝聚成蘭州最寶貴的記憶。在蘭州戰役紀念館,有一面牆鐫刻了這些英雄的故事,讓後來人緬懷。
少先隊員在蘭州「小蘿蔔頭」模擬場景前駐足
還有一個故事和一顆大豆(蠶豆)有關,一樣的童年,卻有不一樣的經歷,她就是羅雲鵬烈士的女兒羅俐麗。
1940年6月6日,中共甘肅工委遭到破壞,工委書記李鐵輪、副書記羅雲鵬、委員林亦青、工委秘書趙子明、羅雲鵬的夫人共產黨員樊桂英被敵人逮捕。儘管羅俐麗僅8個月大,但仍隨著母親關進陰暗潮溼的牢房。
在獄中父親將她的名字由「羅俐麗」改為「羅力立」,其寓意是靠自己的力量立起來,有力量地站立起來。
監獄中惡劣的生活環境和極差的夥食,使正在發育的小力立嚴重缺乏營養,健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她看起來比一般同齡兒童瘦小許多,是一個可愛的「小蘿蔔頭」。
一次,4歲的小力立撿到幾粒看守丟棄的炒熟的大豆(蠶豆),大豆那香甜的滋味讓她萬分驚訝和興奮,她認為這一定是最好吃的東西,逢人便誇說大豆最好吃,大家聽後都非常心酸難過。當她見到被關押的民主人士、著名人民音樂家王洛賓時,滿含幸福地對他說:「叔叔,這粒大豆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王洛賓心酸地流下眼淚。他專門為羅力立創作了一首歌曲《大豆謠》,「……小力立有志氣……長大衝出鐵大門……全世界大豆屬於你。」
在蘭州戰役紀念館,這個場景被還原。很多前來參觀的小學生都會在這裡駐足,同齡小夥伴的生活讓他們更懂得幸福來之不易。
1946年2月27日,羅雲鵬被國名黨特務殘忍活埋,犧牲在黎明到來之前。當年8月,國民黨特務在清理積案時,由於缺乏樊桂英是共產黨員的證據,便將她們母女釋放。
蘭州烈士陵園埋忠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