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招生情況(參考20年)
專業及方向:
1302Z1聲音科學與藝術
01錄音藝術
02聲音科技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11藝術學基礎
④834音樂基礎理論
招生人數:
2020年擬招收全日制7人,含3人推免。
三、21參考書目推薦
初試參考書目
711藝術學基礎
1、《藝術概論》,陳岸瑛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朱良志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3、《藝術概論》,王宏建著,文化藝術出版社,2021年起不再使用。
4、《藝術學概論》,彭吉象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起不再使用。
834音樂基礎理論
1、李俊梅《音樂基礎理論》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
2、斯波索賓《和聲學教程》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年出版
3、黎英海《漢族調式及其和聲》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4、吳祖強《曲式與作品分析》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年出版
5、李西安《中國民族曲式》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年出版
複試參考書目
9212音樂專業理論綜合
①《音樂學概論》王耀華、喬建中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2017》趙志安人民音樂出版社
四、歷年複試線
年份政治外語專業課總分
2020 38 38 57 347
2019 38 38 57 348
五、20考研複試細則
複試內容
1.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考核(網絡遠程面試,時長不少於15分鐘,百分制)
專業知識考核:以隨機抽題方式,重點考核對報考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原專業筆試科目的部分內容將以面試問答形式進行考核。試題以綜合性、開放性問題為主。
綜合素質考核:結合考生提交的材料,根據考生的教育背景、本科成績、科研或實踐經歷、個人陳述等,通過交流問答方式,對考生的思想品德、專業素養、創新潛質、事業心、責任感、團隊協作、人文素養、舉止、表達和禮儀等進行考查。
2.外語聽說能力考核(網絡遠程面試,時長不少於5分鐘,百分制)
以隨機抽題或交流問答方式,考查考生的外語聽力、口語能力。
考核語種與考生初試「外國語」單元語種相同(含「骨幹」等專項計劃)。
3.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考核
通過《國家教育考試考生誠信檔案》記錄、考生提交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等材料,以及在面試考核過程中與考生的交流,考查考生的現實表現,內容包括政治態度、理想信念、道德品質、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等方面。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考核不計入複試總成績,但考核結果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4.加試內容
同等學力考生須加試兩門與報考專業相關的本科主幹課程,考試方式為在線筆試方式,考試時間為30分鐘。每個科目滿分為100分,60分為及格線。加試成績不計入複試總成績,但不及格者不予錄取。
複試成績計算
非工商管理碩士MBA、非公共管理碩士MPA的考生複試成績計算方法:
複試成績=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90%+外語聽說能力10%
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的考生複試成績計算方法:
複試成績=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80%+政治理論10%+外語聽說能力10%
複試成績低於60分的,視為複試不合格,不予錄取。
六、考研真題
712中外音樂史論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一共40分)
《成相篇》
琉特琴
通奏低音
福建南音
柴可夫斯基
任光
朱載堉
江南絲竹
二、簡答(一共60分,每題20分)
1、《黃河大合唱》的藝術特徵
2、學堂樂歌的歷史貢獻
3、舒伯特的藝術歌曲
三、論述(共50分)
試論述三四十年代的中國電影音樂。
中國傳媒大學2020年藝術類學碩考研真題(回憶版)
835音樂音響基礎理論
一、名詞解釋(每題10分,共20分)
1.哈斯效應
2.混響時間
二、簡答題(每題20分,共40分)
1.人耳聽覺原理和傳聲機理
2.平衡信號非平衡信號利弊和原因
三、論述題(每題30分,共90分)
1.音樂廳管弦樂欣賞和家庭影院播放系統欣賞同-演出的音像製品
的聲音感受的不同和原因。
2.聲音在聲音中的傳播在視聽節目中的空間表現。
3.從技術角度談聲音藝術發展的推動。
七、考研大綱
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初試科目《藝術學基礎》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的及要求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關於藝術學理論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其目的在於為藝術學理論學科選拔優秀的、有培養潛力的學生。要求考生根據本大綱的內容和參考書,通過系統學習,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形成自己的觀點,並能夠融會貫通地分析具體藝術學問題。
二、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藝術的理論視角
1.藝術創作視角
2.藝術批評視角
3.藝術史視角
4.藝術哲學視角
第二部分藝術的界定
1.美術與工藝的區分
2.美學作為美術的上層建築
3.反美學思潮
4.定義藝術的嘗試
第三部分藝術基本原理
1.美的分析
2.心理學美學
3.趣味與標準
4.藝術與認知
5.藝術與形式
6.藝術與生活
第四部分藝術的觀念與實踐
1.藝術與現代性
2.都市現代性與現代主義的興起
3.機器美學與經典現代主義
4.抽象藝術的觀念基礎
5.觀念藝術的起源
6.當代藝術趨勢
7.藝術與傳播、傳媒、科學、管理
註:1.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需根據上述大綱,結合中國古典美學及藝術論的
有關論著和經典資料深入學習、深入理解。2.參考文獻中未涉及到的內容,需要考生自行查詢相關文獻,進而學習、理解。
三、試題類型
簡答題、論述題。
四、考試形式及時長
筆試,考試時長為3小時。
五、參考書目
1、《藝術概論》,陳岸瑛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朱良志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3、《藝術概論》,王宏建著,文化藝術出版社,2021年起不再使用。
4、《藝術學概論》,彭吉象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起不再使用。
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初試科目《傳媒藝術基礎》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的及要求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對傳媒藝術基本知識的掌握,以及對相關問題的分析思考能力。
二、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傳媒藝術常識
1.傳媒藝術的界定與相關概念▲
2.傳媒(廣播、電視、網絡)的基本常識
3.藝術(攝影、電影、廣播、電視、網絡文藝)的基本常識
4.文藝美學的基本常識
第二部分傳媒藝術熱點
1.電影、網絡大電影熱點
2.電視劇、網絡劇熱點▲
3.電視綜藝、網絡綜藝熱點▲
4.紀錄片、網絡紀錄片熱點
5.新媒體藝術、短視頻熱點▲
6.網絡文化、網絡生態熱點▲
(註:帶▲符的是考查的重點內容)
三、試題類型
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題等。
四、考試形式及時長
筆試,考試時長為3小時。
五、參考書目
1.教材:《傳媒藝術導論》(胡智鋒主編,北師大版)、《影視藝術導論》(胡智鋒主編,高教版)、《藝術學概論》(彭吉象著,最新版)、《傳播學教程》(郭慶光著,最新版)等;
2.專著:《立論中國影視》(胡智鋒著)、《電視劇本體美學研究:連續性視角》(張國濤著)、《融合時代的傳媒藝術》(劉俊著)等;
3.刊物:《現代傳播》、《中國電視》、《傳媒藝術研究》、《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分卷、藝術學理論分卷)等。
本文由新祥旭考研獨家整理!
來源公眾號:中傳考研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