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西安,為何各有一所交通大學?

2020-12-10 南京江北新區

作者| 邵傳芬

來源| 國家人文歷史

交通大學從上海西遷古都西安,是新中國高等教育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回望這段歷史,如果當年沒有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和支持,遷校的歷程不會進展得那麼順利,或許也就不會有現在這兩所分別位於中國的東部和西部、同樣蜚聲海內外的交通大學。

一通來自北京的特殊電話

1955年4月6日晚上,上海徐匯,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彭康接到了一通來自北京的特殊電話。這次北京來電中所談的內容,也直接影響了彭康校長以及許多交大師生此後的人生走向。

在彭康校長接到電話之前的一個星期,也就是3月30日,位於北京的高等教育部根據中央方針,提出並上報國務院《關於沿海城市高等學校1955年基本建設任務處理方案的報告》。

該報告中寫道:「減少沿海城市高等學校招生任務,相應地擴建內地學校,提前在內地增建新校等措施,…… 將交通大學機械、電機等專業遷至西北設交通大學分校,準備在兩三年內全部遷出。」

1950年代,位於上海徐家匯的交通大學正門

3月31日,國務院第二辦公室向陳毅、陳雲、劉少奇、朱德、彭真、鄧小平、周恩來等7位中央領導人報告,並得到圈閱同意。1955年4月初,高教部部務會議文件《1955年到1957年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及新建學校計劃(草案)》明確提出:「將交通大學內遷西安,於1955年在西安開始基本建設,自1956年起分批內遷,最大發展規模為12000人。」

4月6日晚,高教部將這一精神,以電話告知的形式通知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彭康同志。其後,高教部於7月21日正式發文通知交通大學:「經我部研究並經國務院批准,決定你校自1956年開始內遷西安,並提前於1955年開始進行基本建設工作。」

教職員工和家屬陸續遷往西安

1955年4月9日,彭康校長根據高教部的電話通知,迅速召開黨委會、校務委員會,傳達中央指示精神和遷校西安的決定,部署相關工作,並指派總務長任夢林等人去北京高教部接受新校址的籌建任務。5月,彭康帶領朱物華、程孝剛、周志宏、鍾兆琳、朱麟五幾位系主任和老教授奔赴西安,共同察看和商議校址,最後選擇了西安市和平門外、東南近郊、離市區1.5公裡的皇甫莊一片黃土地作為新校址。新校址的對面是唐代興慶宮和龍池遺址。

踏勘新址

9月,正式成立交通大學遷校委員會,由副校長陳石英任主任委員,教務長陳大燮、總務長任夢林任副主任委員。黨內成立蘇莊、鄧旭初和任夢林組成的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校的搬遷工作。遷校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設備裝箱

在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努力下,圖書、實驗儀器、教學用品等陸續運往西安。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完成了10萬平方米的基建任務,建成了教學中心大樓、行政樓、學生宿舍、食堂等教學和生活用房。

1956年7月20日,在副教務長張鴻帶領下,第一批教職員工和家屬遷往西安。8月10日,副校長蘇莊率領600餘名學生和400餘名教職工和家屬乘火車到西安。9月初,2133名新生直接到西安校址報到。這樣一二年級學生共3906人,教師243人,員工572人,已可以正常開展教學活動了。

首批交大遷校教職員工踏上西遷旅途,圖為當時在上海徐家匯火車站歡送的情景

遷校起風波,周總理提出三個方案

本來按照已定遷校方案可操作下去,但隨著1957年前後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及一部分教師對西遷存在的不同想法,遷校起了風波。

當時國際上中美大使級會談趨於緩和,毛澤東主席在《論十大關係》中提出要更多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大環境有所變化,交大校園內對於是否繼續遷校也有了幾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遷校是中央的決定,毫無疑問是正確的,應該遷。但是,另一種意見佔了上風:遷到西安是不正確的。此外還有第三種意見:不要全遷,或緩遷、或在西安設分校。交大黨委及時向高教部匯報了不同意見,原本進行中的各項搬運工作及西安的基建工作由此被暫停。

建設校園

黨中央、國務院、高教部都非常關心交大的西遷,周恩來總理對此更是非常重視,他決定親自過問並處理這一問題。1957年5月23日至25日,周總理在百忙中抽出時間,連續3天與交大教工代表和領導談話。5月28日,周總理在北京中南海邀請彭康校長和著名教授陳大燮、程孝剛等座談,會議從晚上7點開到次日凌晨2點,周總理也在座談會上作了長篇講話。

他強調:「1955年決定交大內遷,是根據西北工業建設的要求和離開國防前線的條件下提出來的,是必要的。1956年從十大關係、新形勢新安排,是可搬可不搬,但西安已經招收兩千多名新生,西安校舍基本建成,家也搬了一半,是『騎虎難下』,……交大問題如何解決?著眼點還是從一切有利於社會主義建設,一切為了更好地動員力量為社會主義服務,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對於遷校,周總理提了幾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堅持搬西安,少數不能去的不勉強;要有多數人去,交大的老底子還保存……

第二個方案,新的形勢,沿海與內地兼顧,上海還有需要。

第三個方案是折中方案,向師生進行動員,願留西安的可留西安,對支援西北人民有好處,對全國人民的團結有利,對交大也有利……

周總理最後說:交大的一舉一動,都會有很大的影響,交大同仁一言一行必須照顧大局,總的原則是求得合理安排,支援西北方針不能變。交大自己討論,決定後再上報高等教育部批准。

廣大師生聽取了彭康校長傳達的周總理講話,經過反覆討論,一致認為周總理的講話親切、中肯、全面、客觀,信任交大師生,把交通大學的問題交由交大師生自己決定,尊重交大師生。於是,交大黨委根據廣大師生的意見,在1957年7月29日正式向高教部上報:交通大學分設西安、上海兩地,兩部分為一個學校,統一領導。」

從交大的兩個部分到各自獨立

1957年9月5日,周恩來總理親筆致函楊秀峰,通知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分設兩地的新方案。

全文如下:

楊秀峰部長:

八月四日高教部報告和九月四日你的來信均閱。關於交通大學解決遷校問題及上海、西安有關學校的調整方案,前已口頭同意,現再正式函告批准,請即命令公布,以利進行。

周恩來

一九五七.九.五.

1957年9月12日,國務院下發《關於交通大學遷校問題的批覆》,正式批准交通大學遷校及上海、西安有關學校的調整方案。

全校再次統一思想後,遷校工作繼續展開。交通大學作為一個整體,分為西安、上海兩個部分。到1958年暑期,交大的動力系和機電各系大部陸續遷至西安。全校70%以上的教師、80%以上的學生來到西安新校園;74%的圖書資料、大部分儀器設備及全部歷史檔案,均相繼運抵西安。

建設校園

時間到了1959年,由於考慮到交通大學上海、西安兩個部分規模都比較大,距離又遠,行政上要實現統一管理,有許多不便之處。1959年7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別獨立為兩所學校,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兩所學校都為全國重點大學。彭康同志任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謝邦治同志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至此,遷校歷程圓滿告一段落。

學生們在西遷後的交大圖書館閱覽

在西安教工宿舍形成一個「上海新村」

回顧交大西遷歷程,很多事情不是一紙命令就能做成的。而當時,在師生員工對西遷有許多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的情況下,彭康校長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了深入細緻的說服動員工作。

他鏗鏘有力地說:「我們這個多科性工業大學如何發揮作用,都要更有利於社會主義建設。」「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因此考慮我們學校的問題必須從社會主義建設的合理部署來考慮。」

交通大學西遷之時,彭康已步入知天命之年,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頭舉家西遷,在西北紮下根。

彭康校長

處理遷校過程中,彭康校長通過上海的有關部門,動員一批理髮、修鞋師傅配套西遷,在西安教工宿舍形成一個「上海新村」,使師生員工很快適應西安的生活。

一對教授夫婦動情地在「西遷」回憶錄中寫道:「在搬遷前十幾日,總務處就派人到各家,幫助教師把所有家具用麻袋、草繩仔細地綑紮好,甚至把煤球爐也捆得好好的,使我們一到西安就能生火做飯。列車一到西安,學校立刻派車把我們接到教工宿舍。到宿舍一看,都驚喜絕了:一切家具都已安排妥當,房間也打掃得乾乾淨淨,甚至碗筷、碗勺都放在原先的包裹裡,我們只要打開鋪蓋就能休息了。這一切都是彭康校長安排的。」

1956年9月,彭康在西安主持興辦了數理力學系、無線電系、工程物理系等7個尖端新專業,連同遷來的電機、動力、機械各系,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多科性工業大學學科格局。

西安教工宿舍外景

他們把校風、教風、學風紮根在黃土地上

在彭康的號召下,17位交大黨委委員中的16位遷到西安,西遷的教授、副教授、講師和助教佔到交大教師總數的70%以上,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年富力強的學術骨幹更是捨棄上海優越的生活,義無反顧地成為黃土地的高教拓荒者。

「中國電機之父」鍾兆琳教授,西遷時已57歲,接近花甲之年。而且身患多種慢性病,妻子也臥病在床,並且周恩來總理也提出「鍾先生以留在上海為好」,但他毅然決然,安頓好夫人後,隻身一人投入到首批西遷隊伍之中。

授課中的鐘兆琳教授

到西安後,鍾兆琳沒有以教授自居,和廣大師生一起,天天吃食堂。他是第一個到教室給學生上課的教授。年近花甲的鐘兆琳,不辭辛勞,事必躬親,在一片荒涼的黃土地上將西安交大電機系扶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此後又建立了全國高校第一個電機製造實驗室。鍾教授直到80歲高齡,仍不辭辛苦前往新疆和甘肅等地考察,還學習維吾爾語,為新疆人民服務。

在當時西遷的25名教授中,時年38歲的陳學俊是最年輕的一位,他也是中國鍋爐專業、熱能工程學科的創始人。1957年臨行前,他與同在交大任教的夫人袁旦慶(作家冰心的外甥女)決定,將自己位於牯嶺路(上海國際飯店後面)的房子,無償交給上海市房管部門,帶著4個孩子隨校西遷。至今有人說起此事,認為他們太吃虧了,房子保留到現在,那兩間在國際飯店後面的房子不是很值錢嗎?但陳學俊這樣解釋道:「既然要紮根西北的黃土地,就不要再對房子有所牽掛,錢是身外之物,不值得去計較了。」

陳學俊教授和家人

陳學俊來到西安後,開始指導研究生研究兩相流與傳熱課題,他在國內外首先提出 「液膜倒置」現象。夫人袁旦慶則帶著40多位教員,在果園、荒地上,建起了實驗室,編寫教程,培養年輕教師。兩人將大半生的心血都奉獻給了西安交大。離休後,陳學俊和袁旦慶拿出積蓄,資助了數十位陝南農村的貧困孩子上學。2017年7月4日,98歲高齡的陳學俊教授離世,他也是西遷教授中最後離世的一位。

作為遷校帶頭人之一的陳大燮教授是我國熱力工程學界的先驅。他賣掉了在上海的房產,義無反顧偕夫人一起,首批赴西安參加建校工作。1957年,在西安部分新生入學典禮上,陳大燮說:「我是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的教務長,但我首先要為西安部分的學生上好課。」一席話,堅定了大家獻身大西北的決心。

作為我國熱力工程教育的開拓者,陳大燮教授同楊世銘教授一起,將熱工教研室完整地搬到了西安,也把交通大學的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牢牢紮根在西北黃土地上。他在生前立下遺囑,自己的遺產不留給後代,這樣對後代有益。去世後家屬遵其遺言,將留下的3萬元儲蓄捐贈給西安交通大學。1982年夫人去世,女兒又將其留給夫人的一萬元生活費悉數捐獻。西安交大以此4萬元為基金,設立「陳大燮獎學金」。

陳大燮教授在指導學生

沒有晚開一天學、遲開一門課、少做一個實驗

1956年9月10日,交通大學在西安人民大廈禮堂舉行了開學典禮。學校沒有因為遷校而晚開一天學、遲開一門課、少做一個實驗。

當時到西安的學生徐通模(後任西安交大校長)回憶說:「那時西安他們是這樣形容的——馬路不平,電燈不明,電話不靈。」西安的生活條件和上海根本不能比,十分艱苦。一群熱血青年學生對學校西遷充滿信心和熱情,電制53班學生在1956年3月,提出了「跑西安」的倡議,建議用「上海到西安」的象徵性長跑祝賀學校西遷。據交大校刊記載,從1956年3月4日到6月6日,有41個班級在「西安」勝利會師,全體同學實際跑步路程累計8萬多公裡。

開學典禮

西遷中不僅有著名的教授,也有講師、助教、職員、技術員,還有炊事員、理髮師、花工等後勤服務人員,甚至包括醬菜廠、煤球廠的工人。他們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貧瘠的黃土地,交大人自豪地說:「哪裡有事業,哪裡有愛,哪裡就有我的家。」

當時西遷的教工中,年齡最小的趙保林16歲,年齡最大的是校醫沈雲扉,當年已66歲。沈雲扉再三婉拒學校領導的照顧,和侄兒沈伯參一同舉家隨校西遷。身為衛生保健科主任的沈伯參不僅自己帶頭西遷,還將在上海的私宅無償提供給學校,作為學校的駐滬辦事處。

有一位「老花工」胡全貴師傅,從上海到西安,他為交大的綠化事業奉獻了一生。六十多年前從上海同時遷來的梧桐樹,如今根深葉茂、鬱鬱蔥蔥。當他退休要回老家時,卻有人看到他在校園裡轉了一圈又一圈,抱著他培育長成的梧桐樹失聲痛哭。

西遷後的交大校園

六十多年過去了,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這兩所同宗同源的高校,在各自走過了多年的發展歷程之後,都成為國家「211」「985」工程建設的高校,取得了輝煌成績。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公布的「雙一流」建設(爭創世界一流大學和爭創世界一流學科),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雙雙榮列「雙一流」建設名單。

從上海到西安,兩所同宗同源的高校,在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領域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素材來源|國家人文歷史 編輯|馮秋璐 江北新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相關焦點

  • 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哪個更好?
    同源同根的兩所交通大學,一所在上海一所在西安,錄取分差這麼多同根同源1955年,為響應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教育部決定把上海的交通大學整體遷往西安,搬了兩年,搬完一大半的時候,決定不搬了,改為一校兩地辦學
  • 假如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併,能否超過清華?
    之所以說這個話題,是因為西交大和上交大本是同宗同源,兩所學校都起源於1896年創辦的南洋公學,後來由於各種建校拆分,在1959年7月,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兩所學校的校徽分開之處,是作為交通大學的兩個校區,而位於西安的交通大學才是主幹部分
  • 如今「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曾經的西安交通大學繼承了老交大大部分的資產,如今隨著社會發展,城市發展的差距日漸凸顯,也導致了大學實力的逆轉。上海交通大學的綜合實力已經遠遠超過西安交通大學。具體就體現在生源質量,雙一流評選和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上面。
  • 我國最好的4所「交通大學」,能與「上海交大」媲美的,在西安!
    而在眾多的學校中,交通大學也是非常熱門的。交通大學是中國綜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學的系統名稱,指的是校名中含有「交通」這2個字,而不是含有交通專業的學校。中國現在一共有8所交通大學,各個都是非常的優秀,尤其是前4所,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吧!我國最好的4所「交通大學」,能與上海交大媲美的,竟在西安!
  • 西安交通大學和東南大學哪個厲害:報考哪一所高校更有前途
    最近在網絡上熱度比較大的是東南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很多估分能達到這兩所高校的學生都在疑惑,到底是該報考老牌C9的西安交通大學呢?還是四大工學院之一的東南大學呢?其實對比這兩所高校,有很多共同之處,也有很多區別。
  • 西安交通大學一年學費多少 各專業學費標準
    西安交通大學一年學費多少 各專業學費標準高考|王燕 2018-03-29 17:07:00   最近有很多考生及家長都在詢問西安交通大學收費標準這個問題。下面小編整理了西安交通大學各專業學費收費標準,一起來看看吧!
  • 上海交通大學VS西安交通大學,同為交通大學,孰強孰弱你可知?
    前言全國兩所交通大學之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區別,或者是說兩所高校有什麼樣的關聯嗎?我相信有很多的小夥伴和小編一樣,對這兩所高校有著非常大的疑問,那麼今天我們就共同去挖掘一下這兩所高校的歷史。兩所高校之間的關聯其實這兩所名字相似的高校之間,確實是有很大的聯繫的,也可以說西安交通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是同宗同族。最早的時候,全國只有一所交通大學,就是上海交通大學,但是由於國家政策的要求,需要在西部進行建校,因此,上海交通大學也就有一部分的學生開始遷往西安,在西安落了腳。
  • 為何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校名上都只寫「交通大學」?
    在原交通大學的舊址就剩下了一所船舶學院,後來,這所船舶學院吸納了許多不願西遷的原交通大學的教職工,發展成為了現在的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原交通大學大部分專業和老師都已經搬至西安,我是正宗的。01交通大學目前,國內共有10所「交通大學」,其中5所為正宗,2所為有淵源,3所為「碰瓷」。
  • 西安交大遠不如上海交大?兩所985大學,都是中國的驕傲
    說到我國的交通大學,最有名的當屬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此外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也都是211重點大學,還有一所位於臺灣的新竹交通大學,五所交通大學都是同出一脈。交通大學是源於1896年盛宣懷在上海建立的南洋公學,當時甲午戰敗,民族空前危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交通大學建立,其初衷是培養優秀的工科人才,在交通,工業建設方面「實業報國」。經過諸多變遷,形成今天的五校局面。其中,上海交大被稱為「東方的麻省理工學院」,是我國的頂尖名校之一。
  • 上海交大本是西安交大的一小部分,為何現在實力遠超西安交大?
    在我國高等教育歷史上,「交通大學」可謂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有五所交通大學號稱「交通大學」嫡系,其中實力最強的當屬上交和西交,而上交和西交之間又有著難解難分的關係。上海交大本是西安交大的一小部分,為何現在實力遠超西安交大?
  • 四川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同是985和211,為何差距那麼大?
    當然,除了經濟以外,在交通、醫療、教育等方面東部領先。即使是比較好的大學,東部地區也比西部地區多。雖說如此,西部地區並不是沒有好的大學。今天介紹兩個。四川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同是985和211,為何差距那麼大?雖然四川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分別是985和211,但很多人認為差距很大。為什麼說實力相當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 西安交通大學為什麼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差距越拉越大
    輝煌的過去就不談了,一切向前看~兩校對比情況如下:一、四輪學科評估上海交大近幾年發展迅猛,工科、理科、醫學、IT等學科實力均排名前列。其中12個工學、4個理學,3個醫學、3個管理學、3個文科,說明上海交大的綜合性大學格局已經初步形成。西安交通大學,雖然上榜學科達41個,但A+數量僅2個,總體實力掉隊十分明顯。二、一流學科四輪學科評估 ,是對985時代的總結,代表著過去、現在的一級學科水平。
  • 西安交通大學EMBA上海班招生簡章
    西安交通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為我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1956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1959年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並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哪個學校培養的人才更多?
    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其實是同胞兄弟,論之為同源,這是正確的。但是上海交通大學的主力並不是原交通大學,原交通大學大部分都搬家到西安了。上海交通大學的主力其實是上海船舶學院,也是這個原因上交大始終在船舶方面佔有絕對硬實力。
  • 這4所交通大學,師資力量雄厚,排名第1的是上海交通大學
    全國的高校主要分文理兩種,但在這之下還分很多種類型的大學,比如經濟類、藝術類等等,今天要說的是有著「交通」命名的4所大學,這四所大學,而這四所大學就是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其中兩所是985、211高校。
  • 這4所交通大學,師資力量雄厚,排名第1的是上海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其中兩所是985、211高校。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就是兩所985、211工程的大學,也是全國頂尖的兩所交通類的大學,都是實力雄厚的高校,建校的歷史也是十分悠久,每一年都有很多考生青睞。那麼這4所「交通大學」的實力如何?
  • 高考:中山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哪一所大學更厲害一些?
    中山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都是好大學,中大在南方名氣大,西交在北方西部名氣大。國際聲譽和國外排名上,中大領先西交不少!但要從專業來講,兩所大學一個偏理,一個偏文,各有所長。理工而言,以前西安交通大學更強,現在基本相當,但綜合而言,中山大學更強。比如中國文學、歷史學、醫學、理學、生物學等,這些專業中山大學更有優勢; 管理學,西安交通大學更強。其他數學、化學等兩所學校不分上下。工學,工科類專業西安交通大學更勝一籌,因為西安交通大學是以工科為主要學科的學校。
  • 上海、西南、北京、西安四所交通大學120周年校慶LOGO
  • 談到交大,不可忽略的一所「蘭州交通大學」
    在我國高校序列中,高校眾多,但以「交通大學」校名最易令人搞不清其「屬性」。20世紀50年代,地處上海的交通大學部分遷往西安,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兩部分同時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臺灣新竹交通大學聯合成立「交通大學校友總會」,這5所交大才是「交通大學」的正宗血脈。
  • 四所「交通」大學,上海交大超過西交大,排名在第一位
    說起交通大學,大家都會想到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這兩所「交通」大學一直都是排名一二的高校,也是很多人心中最好的兩所「交通」高校,雖然說這兩所大學都是不相上下的,但是上海交通大學要比西安交通大學的知名度高,並且分數線也比西交大高,但是實力是上兩所大學都是不相上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