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充滿各種壓力的「緊張」時代,無論是學生還是上班族,每天都面臨壓力。每當回到家裡,總想獨自一人在私人空間緩解學習和工作的壓力,而聽音樂就是最好的降壓方法。
在10~20平米的私人房間裡,顯然更適合用書架音箱欣賞音樂。除了選用高品質的書架音箱外,書架音箱的擺放也十分講究,合理科學擺放書架音箱,可以更好體現聲音效果。
走進書架音箱
所謂書架音箱,實際上是一種最為普遍的音箱,其工作原理與落式音箱相同,只不過兩者在結構及聽音環境要求有一定區別。比如書架箱體積較小,通常只有普通落地音箱的1/3或1/4大小(如圖1)。
因此擺放時並不像落地箱那麼費空間,畢竟在如今這個寸土寸金的年代,佔用空間越小越好;此外書架箱只有高低音兩個喇叭單元,且音箱內部結構只有一個箱室,因而書架箱在播放低頻音樂(特別是輕音樂)時,能得到較佳的聽覺效果。
但值得注意,書架音箱工作時,需用一對專業的腳架(如圖2),其腳架十分重要,它並不僅僅是肩負承託箱體之功能,同時它可降低箱體由于震動所帶來的諧振,從而使音質得以保證,同時,用腳架承託可使書架箱的低音更加結實有彈性。
因此在購買書架箱,建議採用原廠配置的專業腳架。而要從書架音箱得到自己滿意的聽感,合理科學擺放也十分關鍵。
擺放書架音箱
書架音箱擺放位置的不同,將直接影響到聲音的平衡性、聲場的深度和環繞聲效以及重低音的效果等。根據房間聲學環境的不同,擺放方法也有所不同。
常見的擺法有「軸線內側擺法、正三角形擺法、三一七比例擺法、三三一比例擺法、貼牆擺擺法和菱形擺法等。
假如房間為正方形,且房間家具較少,通常情況下使用書架音箱時會出現低音轟隆駐波太強的問題,如果將正方形空間視為菱形二邊靠牆處(如圖3),書架音箱後面的菱形尖角與聆聽位置後面的菱形角做圓柱聲波擴散處理,只要二個音箱不宜靠側牆太近,就可以解決聲波擴散問題。
假如聽音環境比較複雜,比如房間太細長或不規則,這會造成吸音不對稱,而書架音箱的高音尖銳、中音瘦、低音又不夠,此時應該選用「軸線內側擺法」。比如將書架音箱擺在房間的1/3~1/2長度之間,並分別將兩個音箱儘量靠側牆(如圖4)。
但如果房間太寬,就不要緊靠側牆。而是音箱的向扭轉角度要大於45度,聆聽位置要在兩個音箱的投射角交叉線交點之後約0.5m~1m之間,經過這樣擺放之後,基本上可以杜絕吸音不對稱的問題了。
書架有一種最為典型的擺放方法,那就是正三角形擺法(如圖5),也稱近音場聽法。該方法可減少四面牆反射音對音箱直接音的過度幹擾,從而得到更好的定位感和寬深的音場。
方法是將書架音箱離開後牆(至少要有1米以上)與側牆(至少要有0.5米以上),然後將兩個音箱與聆聽位置形成一個正三角形;同時兩個音箱的向內投射角度也要大於45°,而如果房間較小,後級功率不大時,正方形就小些;反之房間大,後級功率大時,正三角形就大些。
對於書架音箱的貼牆擺法而言,首先將音箱貼近後牆擺,音箱與後牆的距離大約20cm~50cm之間(如圖6),通常音箱不需要向內投射角度。高頻尖銳、中頻、低頻薄弱時使用,可以讓中頻與低頻飽滿起來,整個高、中、低頻可以得到更好的平衡。但也會讓音場的深度變淺,寬度變窄。不過可與刺耳難聽的聲音兩相權衡,犧牲音場的表現而求取好聽的聲音也是值得的。
在書架音箱系統中,如果低頻的量感不夠,那麼可以使用喇叭長邊後牆擺法(如圖7)。但要注意的是,這種擺法對聲音有得有失,雖然中、低頻的量感增強了,但聲音的音場及深度都會變差,所以要在這之間得到一個平衡的話,就要靠慢慢移動來嘗試。在一個長方形的房間裡,以短邊為書架音箱的後牆,但這種擺放卻反其道而行,把長邊為書架音箱後牆。
最後就是「三三一」和「三一七」兩種比例擺法,這兩種方法適合面積較大的房間。對於三三一比例而言(如圖8),將房間長度均分為三等分,寬度也均分為三等分,而書架音箱擺在長度與寬度的第一等分交點上。此時音箱可以有略微的向內投射角度,但聆聽位置不可貼靠後牆;
如果使用三一七比例擺法(如圖9),也是將房間長度均分為三等分,書架音箱擺在三分之一長度處,兩音箱之間的間隔為房間三分之二長度的0.7倍。音箱最好要有略微的向內投射角度,聆聽位置不可貼靠後牆,這樣可得到平衡的聲音與寬深的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