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2021-02-19 科技五中

微發布·開放,從五中開始……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遼寧省部分重點中學協作體語文學科名師展示課暨青年教師教學表演賽側記

 

金秋時節,丹楓金桂,天地間一派清爽。10月27日,來自遼寧省部分重點中學協作體語文學科的名師和青年教師們齊聚五中,共賞《蘭亭集序》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帶左右」的暮春美景,共探「死生亦大矣」的哲學深意。

 

上午,來自鳳城一中的閻晗老師、瀋陽市第二十中學的劉佳慧老師、鞍山一中的丁建茹老師和東北育才學校的孫嘉恆老師分別用新穎的構思和精妙的角度詮釋了自己對《蘭亭集序》的獨到見解。閻晗老師條理清晰,劉佳慧老師別出心裁,丁建茹老師層層深入,孫嘉恆老師點鐵成金。幾位老師的課異彩紛呈,讓聽課的老師們紛紛表示讚賞。東北育才的孫嘉恆老師以講代練,只用一分鐘就讓同學們成功背誦了課文首段。獨特的方法,讓大家覺得耳目一新。

幾位老師的表現也得到了評委們的一致肯定。他們表示,青年教師的首要素養就是創造,敢於創造,勤於思考,才能常講常新。

 

下午,來自北鎮高中的於鐸和大連二十四中學的宋濤老師又為大家呈現了兩堂精彩的名師展示課。於鐸老師對課文的深入挖掘,讓與會的老師們由衷佩服。尤其是他對課文的精彩總結——「發端於俯仰,落腳於生死。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我們應該重視生命的過程,努力在有生之年去不斷改變這個世界,使她變得更美好。」這些發人深省的話不僅讓學生們陷入了沉思,也激發了老師們的深深共鳴。大連二十四中學的宋濤老師則從賞析書法入手,藉助一塊寫有《蘭亭集序》的絲巾,巧妙地將學生帶入情景。從字體到疏密的變化,分析作者的情緒起伏,角度獨特,語言優美。整堂課如行雲流水,讓人賞心悅目。

 

這次大賽不僅為青年教師搭建了一個學習提升的平臺,也使同學們在交流中感受名師風採,有辨析,有感悟,有歡笑,有驚喜。既得到了鍛鍊,也開闊了思維。在宋濤老師的課上,我校高二(16)班的一位精通書法的同學,在和老師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激起共鳴,頗有相見恨晚之感。她從心理學的角度欣賞書法,也得到宋老師的積極肯定。

 

課後,老師們在交流心得的時候,紛紛表示,這些精彩的授課,不僅讓學生獲得了美的享受,更引發了同學們對於生命的深入思考。我校高一語文組的張迎之老師更是興之所至,即興賦詩一首。詩曰:金秋紅葉映五中,名師名家顯神通。千古蘭亭饕餮宴,一生思考蘊其中。寥寥幾句,正是本次大賽的生動寫照。有道是,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惟有在不斷的交流與開放中,我們的視野才能越來越開闊,我們的教學才能越來越精彩。

幸福五中,共同締造!


本期供稿:蘇 暢

本期供圖:李 瑩 瑩

責任編輯:葛 蘭  陳 亮 

相關焦點

  •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詩兮·第1657期
    配圖:pixabay.com攝影作品一句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 奇文共欣賞 疑義相與析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今天,遍及全球的疫情,沒有給太陽穀華夏雙語小學的學生們帶來被動和幹擾,相反,學生們卻能居家自主學習,實際探索,關注時事,關心人類生存,利用網課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正如陶淵明《移居》中的境界,以讀書人的特點和愛好,得友同樂,無拘無束,一起撰寫奇文,相互欣賞,指正國際時弊和疑難。
  • 中國詩詞大會,奇文共欣賞,品讀《移居》和《次北固山下》,優美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第十場總決賽的現場,主持人董卿讓嘉賓主持人各自用詩詞來表達對選手的祝願,這也是展現嘉賓風採的瞬間,在這裡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幾位教授心目中的詩句,感受一下詩詞的芬芳。王立群教授說出的詩句是:「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 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實詞「奇」的用法
    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實詞「奇」的用法》,僅供參考!   奇     1、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奇特的,罕見的,不平常的)     2、大將軍鄧騭奇其才(以----為奇,驚異)     3、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零數)     4、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適宜,適合)
  • 【每日讀詩】奇文共欣賞
    移居二首(魏晉·陶潛)
  • 微信讀書產品分析: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但在閱文集團海量資源以及微信生態鏈的強大支持下,其實力也不容小覷。接下來透過數據看看本質。2.3.1 活躍用戶分析根據易觀千帆2018年11月數據顯示,微信讀書的活躍人數為697.7萬人,佔整個綜合閱讀行業日活躍用戶數(22145.4萬人)的3.15%,同一時段下位居第一的掌閱日活躍人數佔比為23.5%。
  • 「壹周」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文化與傳媒學院2019年秋季黨校...
    肖寧老師講授主題黨課本次課程共分為三部分:哲學家眼裡的馬克思、馬克思與我們的人生觀、馬克思與我們的理想觀。首先,肖寧老師通過列舉德國和法國的數位哲學家著作中有關馬克思的觀點,如讓·保羅·薩特、馬丁·海德格爾、雅克·德希達等,突出馬克思思想的重要性和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