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安徽的家長私信我:
我家孩子取得了衡水中學初一生資格,雖然交了1.8萬借讀費,但還是很開心,期待三年之後,考入衡水高中部,再過三年,也像孩子學哥學姐一樣,考入清華、北大這樣名校。
衡水中學初中部一年借讀費1.8萬,算是良心價,在民辦學校裡也算一股清流。
衡水中學軍訓場面
民辦學校收費普遍比公辦學校高,我所知道的最貴的民辦學校應當是深圳某民辦學校,據說一年光是學費就是18萬。
像我們這兒處於「18線」的小縣城,民辦學校一年學費還得2萬塊錢,基本上是公辦學校的20倍!高三復讀一年,最多的要交6萬元!
為了孩子教育,中國的家長只能拼了!
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說:
「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都特別重視教育,像我們鄰國的日本、韓國,家長為了孩子教育,可以說不惜一切代價!」
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
重視孩子教育,不只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東方父母,這是世界各國父母的通病。
哈佛大學前校長德裡克·博克說:
「如果你認為教育的成本太高,試試看無知的代價!」
這位為孩子交了1.8萬上衡水中學初中部的家長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透過屏幕,我都能感受到他的驕傲和自豪:因為在他看來,進入民辦學校就讀,尤其像衡水中學這樣的超級中學,似乎一隻腳已經跨入了大學!
美國著名記者、紀實文學作家、普利茲最高新聞獎獲得者愛德華·休姆斯曾在他的一本書中講述了他對美國教育的觀察:
美國、英國的有錢人,是不會讓孩子去讀公立學校的,因為屁都學不到。他們都把孩子送進很好的私立學校,而私立學校的管理非常嚴格。有多嚴格?我就一句話:一點也不比中國的應試教育差!
但這樣嚴格管理的結果是:英國社會80%的要職,由私立學校的畢業生擔任,1/3的國會議員,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都來自僅僅只能容納英國7%人口的私立學校。
英國著名的私立學校伊頓公學圖書館
美國一所著名私立學校管理也以嚴格著稱,看一看這所學校學生的日常作息:
一天只睡4個小時,每天灌下4杯咖啡,一年要背112磅的課本,約等於102斤!
學生為了考取重點大學,高中最後一年,一個學生一般要:
除了規定了8門必修課外,還要選修經濟學、物理、高等微積分。這些作業量相當於美國大學整整一年的內容!
這所中學就相當於中國的衡水中學和毛坦廠中學。據說,毛坦廠中學高三一年要做5000張試卷,衡水中學作息時間網上都有,早晨5:30,晚上10:30,即使跑步間隙、就寢之間都要高聲背誦知識考點!
毛坦廠中學學生午餐場景
民辦學校因為辦學經費自籌,這一特點,逼著她要有質量意識,危機意識,服務意識,基於此,就是教育上嚴格管理,教學上嚴認真負責,因此,民辦學校作為優質教育資源,在群眾中口碑較好,即使多交錢,哪怕10倍,甚至50倍,家長也毫不吝惜。
我詢問了這位家長,如果孩子在本地一學年要交多少錢,他說,大概不足千元,這樣一算,他去衡水中學初一就讀所交學費應當是在家鄉花費的20倍!
探花君是民辦學校老師,對於民辦學校的認同感較強,但也深知民辦學校弊端。
教育本來也是一項有專業壁壘的行業,就像醫生一樣,但是現在很多人把教育弄成一個廣普性的行業,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對教育說三道四。
這些聲音模糊了家長對孩子教育的認知。
民辦學校老師固然負責,教學固然認真,成績固然優秀,但是,並非所有進入民辦學校的孩子都能成人成才,兼之民辦學校採取的都是寄宿制,孩子遠離家長,兼及中學孩子處於青春期,試問,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呢?
所以說,教育孩子既是一項技術,更是藝術,家長教育得好,孩子成人成材,家長引導的不當,可能事與願違,畫虎不成反類貓。
因此說,把孩子送進民辦學校,家長也不能「大撒把」,教育還須藝術性地跟進,方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今年高考考出了725分湖北省狀元唐楚玥接受媒體採訪時,她說: 「我要感謝我的媽媽!」
這裡面有一個母女對話的小片段:
媽媽:閨女,你知道一根筆芯能寫多少字嗎?
閨女:搖搖頭,不知道。
媽媽:那你試試看。
接著唐楚玥說:「高二時,我一天能用一根筆芯!這就是來源於與母親一次談話,我終於知道了我的潛力!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哪有那麼多的天才;所謂天才,不過是普通人的咬牙堅持。
湖北高考狀元唐楚玥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勤奮,因為勤奮是成績的保障,但是父母說話的方式和技巧卻影響著孩子對勤奮的認識和態度!
唐楚玥母親用這樣的一種方式,巧妙地利用孩子好奇心,完成了對孩子一次潛力激發的教育,調動了孩子學習積極性。
今年黑龍江省穆稜市第一中學趙桂寧以691分考取清華大學,暑期去工地搬磚,火了。
工地搬磚的趙桂寧
趙桂寧對自己的舉動解釋說:
「為了不給父母增添負擔,高考結束後,我便到一家建築工地打工,我是農村人,父母年紀大了,很不容易,希望出來勤工儉學,靠自己的行動為父母減輕一些負擔!」
趙桂寧這樣的學生即使沒有考取清華大學,他的人生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他懂事、明理、孝順、感恩。
如果家長能夠把孩子教育懂得感恩、孝順,那就成功了,作為父母就無須再關注孩子成績了!
感恩父母演講
那麼如何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呢?父母能做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臉上的微笑。
網絡上曾經有一篇文章很火,大致內容是這樣的:
母子都在為上大學的學費發愁時,父親回家笑說:「我下崗了。」父親出去找工作,總是碰壁,但每天回家,他都笑著說:「差不多了。」父親做工時受了傷,回家依然笑嘻嘻地說:「沒事,沒事。」
最終一家人就靠著一輛三輪車,攢起了學費。
這篇叫《把微笑帶回家》的文章,深深地感動了我,笑對生活,尤其是笑對生活種種不順、不公、不平,很難,但唯有笑才能讓孩子有安全感,TA才會產生感恩之心。
世界微笑日:喜眉笑眼的臉
這一點,我們可以用一位日本朋友感受來作為旁證:
日本的男人工作都很拼命,一位年長的日本朋友說,無論他在外面多累多不順心,只要一回家,看到妻子和女兒微笑說:「歡迎回來」、「辛苦啦」!
所有的疲憊都會煙消雲散,工作的事情再苦再累,他也覺得沒有什麼好抱怨的,因為他能夠感受到家人對於他這個一家之主的關心與感謝。
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作為家長一定要記著,一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緒,永遠給孩子一張笑臉;二要認識到教育是一件充滿智慧的事情,甚至是一件藝術,絕不是簡單的說教。
好了,今天就講這些吧,以後有機會再聊,歡迎點讚、關注、評論,你的鼓勵就是我更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