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鄰國的大批神仙用戶裡,最近接受採訪的這三位可不要太典型啊:
他們代表著心態年輕、樂於接受新事物的「八九點鐘的太陽」。
他們未必是語言大神,也不一定都是外語專業,但他們對知識和新鮮事物的追求有感染到了我們每個人。
對語言的熱愛,和多鄰國的長期陪伴,如何帶領他們發現新世界?趕緊來看看!
這世界上有很多外語達人,
可愛得不像實力派:
從興趣走向熱愛——
歐陽:學外語是「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從小就看日本動漫和動畫片的歐陽,從二次元世界延展開來,進而涉獵綜藝、建築和俳句。
她說:「感覺多鄰國和其他軟體最大的區別,是遊戲闖關模式。每次闖關成功了,都像是在升級打怪,看到別人的排名,更是讓我有了競爭的動力。」
談到中日文化的差異和交融,歐陽發現:唐詩和日本的俳句也有很多相通之處。「俳句詩裡往往都有四季的元素,不一定是「春夏秋冬」這樣直白的四個字,可能有流水,可能有蟬;讀起來的時候也很有音韻之美。俳句裡,你會發現深層次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和一種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
她對古建築也很感興趣,一開始是中國的古代建築,後來也會去了解日本的古代建築,比如金閣寺。「在了解日本文化之後,我也會對中國文化有一些更深的、不一樣的理解和感受和認同。」
談及未來,歐陽希望能夠把日語學通學會,有機會去拜訪日本廣告公司,真正感受一下他們內部的文化,向業界前輩們交流和學習經驗。
斜槓青年的不設限實驗——
包昱:學語言讓我擁有「探索之心」
當翻譯,做導演...包昱的很多搶手的工作機會,都是靠外語能力獲得的。
這些年她一直在換手機,換不同的城市生活,換不同的工作,但是多鄰國始終存在手機裡面,到現在為止已經是第三年。
除了把多鄰國瘋狂安利給身邊的人,包昱還曾把它推薦給了一群對自己非常重要的人,也就是大二那年支教認識的恩施山區裡的小朋友們。
她和孩子們說,老師的英語、法語、日語、韓語也是在手機上學的,而且多鄰國是免費的,不用擔心有任何負擔。
在用多鄰國的時候,她會想到:「多鄰國的使命是讓全世界得到免費且公平的教育機會。」
17歲之前,包昱沒有去過任何其他城市,但是到今年22歲,她已經走過了四十多個城市和十幾個國家。「只要他們(孩子們)願意去學習,保持著一顆對世界的探索之心,就可以去到更大的世界。」
未來,她希望自己成為影視行業裡面語言懂最多,外語說得最好的。
發燒友的語言宇宙——
Alejandro:學外語是「遇見志同道合」
23歲的Alejandro出身西語專業,卻把多國外語變成了生活的重要底色,還對語言的發展和學習有著特別獨到的理解。他在小語種愛好者圈子裡交到了許多好朋友,還有一個懂中文繁體字的美國室友。
談及多鄰國最吸引自己的特點,Alejandro說:「多鄰國不僅擁有我們現在世界通用普及的語言,還包括一些冷門語言,甚至還有人造語言課程。」
Alejandro還對人造的語言感興趣,他是《權遊》鐵粉,也對《魔戒》十分了解,能夠娓娓道來作者託爾金在創造精靈語的兩個變體的時候,如何考慮到了語言隨著歷史變化的衰變和分化。
他認為世界上語言的多樣性是一個很重要的益處,也是一個無法扭轉的歷史趨勢。
「如果大家語言都一樣的話,那這個歷史事件可能從來就沒有發生,文化也沒有那麼多樣,這個世界可能就沒有那麼有趣了。」
未來他還想要學習更多的語言。「如果我一覺醒來掌握了世界上所有的語言的話,我覺得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幫助語言學家建立瀕危語言的完整語料庫,有條件的話,再編撰一些語法書來為這個事業做一些貢獻。」
———————
多鄰國故事計劃
看到這些元氣滿滿的小夥伴,你有沒有被觸動呢?
正是有愛的用戶們,督促著多鄰國持續前進。
你和多鄰國有什麼故事?歡迎留言給我們!
多鄰國是全球最受歡迎的語言學習APP
覆蓋30多個國家的語言
每天學習15分鐘
輕鬆掌握多國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