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CEO露面,這次帶隊來到上海,訪問交通大學。印象中,這是近五年來任總首次走進知名高校的校園。600多天前的2018年12月,任正非曾在深圳總部會見了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包信和一行並發表講話。
任總來到上海交通大學消息發布後,迅即引爆網絡,交大官微的文章短時內衝上10萬+,留言十分熱烈,網友們不禁要問,任正非為何選擇上海,為何選擇上海交通大學,又為何定在7月底?會談透露了哪些信息?「大樹成長營」作簡單的梳理。
問題一:選擇上海的理由是什麼?
對華為來說,選擇上海或許有1萬個理由。
上海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也是有名的科技和人才重鎮,在世界城市中排名靠前,也是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龍頭」,可謂發展「內循環經濟」的引擎、「外循環經濟」的橋頭堡,無疑是華為的首選。
早在多年前,華為在位於改革開放前沿的浦東新區就成立了華為上海研發中心,目前超過了10000名研發人員,在華為17個研發中心位居前列,重點研發5G和行動裝置等。
2019年1月,華為公司在上海青浦研發基地的地塊揭牌,這裡既是長三角的核心區,也是示範區,華為至少投資100億元打造青浦研發中心,總用地面積近100公頃。根據青浦區政府發布的消息,2019年7月華為研發中心完成土地出讓並已順利開工建設。
華為一期佔地面積為94.7萬平方米,辦公區總佔地面積達4000畝,是華為松山湖本部的2倍,將開展終端晶片、無線網絡和物聯網等領域的研發,預計將導入3-4萬名科技研發人才。目前,華為的人才招募工作已經啟動,並在行業中引發反響,顯而易見,華為大規模的人才招聘行動拉開大幕。
問題二:為何選擇上海交通大學?
在中國,排名第一的理工類大學當屬清華大學;在華為的人才來源中,排名前三位的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浙江大學,2018年招收的畢業生都超過了400人,上海交大以211人位列全國第八,那麼,為何任正非選擇來到了交大?
上海交通大學的實力國內領先,是我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經過12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在國內高校排名中,基本穩定在前五,國際上的排名更是不斷提升。
上海交大在計算機領域有獨特的優勢,知名機構發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躋身世界大學計算機排名前4的高校分別是:清華大學(第20名)、北京大學(第32名)、浙江大學(第45名)和上海交通大學(第49名),特別是近年來交大在人工智慧領域發展迅猛。
其實,華為和交大「強強聯合」早已經展開。雙方自2009年就開展了多方面的合作,2012年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2019年再次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和校園信息化網絡等領域多有合作。同時,華為已成為近幾年交大畢業生就業人數最多的企業。今年初,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交大和華為聯合承擔了科技部「超高畫質電視制播系統研製」重大專項。
此外,交大還有獨特的優勢就是學風很正、治學嚴謹,交大學子更加務實、腳踏實地,飲水思源的校訓也和華為精神高度契合,曾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稀土之父」徐光憲,這些交大校友的愛國情懷無不感到每位中國人。
問題三:為何選擇在7月到校園?
7-8月是高校的暑假,冒著35度高溫,任正非帶隊,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董事、2012實驗室總裁何庭波,上海研究所所長董慶陽,全球技術合作副總裁艾超等悉數參加。
上海交大更是高度重視,學校主要領導幾乎全部到位,包括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林忠欽和奚立峰、毛軍發、王偉明等三位副校長,還有科研院(產研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物理與天文學院、交大密西根學院、自然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和科研人員。
有網友調侃說,這個7月29日任總到訪的時間或許是交大選的,理由很簡單,7月底正是全國高考填報志願的時間,特別是上海填報志願是7月30日起的3天,任正非的到來無疑是招生「最好的廣告」。誠然,交大的分數線本來就高,任總的到來可能又要抬高分數了。
對華為來說,7月份剛好是青浦研發中心開工建設一周年。與此同時,今年以來,美國為打壓中國科技發展,聯合其他國家對華為以及相關科技公司和大學科研機構進行制裁,試圖切斷華為5G晶片供應鏈,使華為陷入短期「芯」困境。
所幸的是,位於上海浦東的中芯國際稱為華為的堅強後盾,從受理上市申請到登陸科創板耗時僅37天,火速上市並迅速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將與華為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
任總來到上海,必將推動在上海布局晶片的加速發展。
問題四:會談透露了哪些信息?
「大樹成長營」認為,華為和交大這次「強強合作」的會談,與以往的校企合作有很大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兩個會議上,一個是專家座談會,一個是專題座談會,雙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表示將繼續促進產學研結合,推進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友好交流,深入合作,產學研結合,推動科技創新,由此看雙方的合作是非常務實的。
首先來看第一個專家座談會,由交大林忠欽校長,包括毛軍發院士在內的十餘位交大的專家學者分別結合自己的專業領域、並圍繞領域內科技創新發展及共同關心的問題做交流發言,雙方圍繞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信息量最大的一句話是:任正非希望雙方合力為國家關鍵領域、世界技術領域關鍵問題的突破做出貢獻。
在專題座談會上,任正非介紹了華為的未來發展戰略,奚立峰介紹了上海交大與華為在既往戰略合作中取得的成果及對未來戰略合作與發展的思考,也就是說,雙方沒有舉行協議籤字等傳統環節,而是真正的「實打實」合作。
隨著華為在上海澱山湖畔的超級基地加速建設,大批專家與研究團隊將進入基地生活和研發。國內高校的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將成為華為晶片製造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任總的此次交大之行就是一個明確的信號。華為突破美國封鎖,自主研發晶片的這場仗很難打,需要從頭建立新的體系,但也是我國高新製造行業的一次機遇。
華為想要渡過難關,必須要修煉「內功」,才能實現自己的鳳凰涅槃之路。而在華為「渡劫」的緊要關頭,人才儲備至關重要。華為如此重視上海交大,就是希望從人才這個源頭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也唯有重視人才培養,才能夠破解美國政府給華為設下的「局」。
我們也相信,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和華為的加大投入下,國內高校的相關科研成果必定會再上一個臺階,相關專業人才也會得到充分的施展空間。由此可見,華為與交大的合作將會是互利共贏、持續發展的最優選擇,並將助推與國內科研界、產業界的合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