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訓結束,
萌新們即將開啟大學生活新篇章。
在對未來充滿期待的同時,
是否也有一點疑惑?
績點是什麼?
選修和必修有什麼區別?
……
學分,是用於計算學生學習量的一種計量單位,按學期計算,每門課程及實踐環節的具體學分數以專業教學計劃的規定為準。大學裡每一門課程都有一定的學分,修完一門課程後通過考核,成績合格,即可取得該門課程學分。只有學分積累到專業要求後才能畢業。績點是衡量學生學習質量的基本依據,與學分相關聯。其與課程考核成績的換算方法如下:此外,學分績點依據課程績點和課程學分計算,在各課程學分績點基礎上計算平均學分績點(GPA),公式如下:(1)課程成績及格以上的,成績績點=該課程成績÷10–5。·大學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類,選修課又分為限制性選修課和非限制性選修課兩種。如果按專業劃分,即是公共課和專業課,兩者可交叉。
·公共課又分為公共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公共必修課包括毛澤東思想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體育、大學英語等,公共選修課課程涉及各類專業,屬非限制性,選夠學分即可。
·專業課又分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幹課。專業基礎課側重與專業相關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專業主幹課則注重與專業直接聯繫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專業選修課則必須在培養計劃所規定的科目內選,屬限制性。
·一般大一的課程大部分為公共基礎課,大二大三的課程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幹課,大四則開始做畢業設計和進行實習,課程很少。
大學選課即允許學生對學校所開設的課程有一定的選擇自由,包括選擇課程、任課教師和上課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量和學習進程。
學生在選課前須認真閱讀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合理安排學習進程,充分徵詢專業教師的意見,並結合個人學習發展規劃有針對性地選課,應優先選定必修課。對於有嚴格先修後續關係的課程,應先選先修課程;選課應避免上課時間的衝突。
成績=平時成績+期中成績+期末成績
當成績低於60分時,
很不幸你就掛科啦!
江湖傳言「不掛科的大學不完整」,
不不不,
江湖傳言不可信,
掛科的大學才是遺憾。
掛科後,你要補考或者重修,
該學年內的各種評優和獎學金
都將「雨你無瓜」,
掛科太多還可能導致
學分績點太低而影響畢業。
所以,大學千萬不能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