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然而,孩子大多數壞習慣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
我們常常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然而,孩子似乎總是無法變成我們期望的樣子。
養育孩子中,成就孩子的是父母,毀掉孩子的,往往也是父母。
還是那句老話,育兒先育己,不然你的付出,99%都是無用功。
以下最傷孩子的10種行為,請各位父母利用暑假時間好好反省,別再傷害孩子了。
1
過於吝嗇
「窮養」孩子是很多父母的教育理念,有些父母害怕養出敗家子,對孩子極其吝嗇。
在平時的家教中,總是傳遞一種「我們家很窮」「用不起好東西」的觀念,孩子真的會覺得「我不配」。
等到他見識了外面的世界後,會變得自卑,等他真正獨立後,也不願意對自己好一點。
傷害指數:★☆
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出去開眼界,讓孩子看到這個寬廣的世界,學會以更開闊的心胸和格局來面對。
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恩愛的家庭,生活在這樣和睦的家庭中,孩子的幸福指數會更高。
2
言而無信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項調查發現,中小學生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中,「說話不算數」佔43.6%,高居第一位。
有些父母為了哄孩子,經常給出「誘人的承諾」,但最終實現的寥寥無幾。
說過的話轉眼就忘了,不當一回事,會讓孩子很失望,逐漸不願信任父母。
傷害指數:★★
對孩子說出的任何一句話,作出的任何一個承諾,都務必重視,言而有信的父母才能教養出說話算數的孩子。
難以實現的諾言,就不要輕易許給孩子;已經許下的承諾,請切實履行。
3
不聞不問
為了賺錢養家,有些父母直接把孩子留在家,或者交給爺爺奶奶撫養。
當孩子生病了,父母不在身邊,當孩子犯錯了,父母無法管教,當孩子變得叛逆了,父母愛莫能助。
那些你不在孩子身邊陪伴的日子裡,他正一點點變成你不認識的樣子。
傷害指數:★★☆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你可以親自指導他的學習,糾正他的錯誤,培養他的習慣,讓他成為更優秀的人。
每一個含辛茹苦陪伴的日子都不會被辜負,哪怕現在辛苦一點,總有開花結果的時候。
4
行為輕浮
作家詹姆斯·鮑德溫說過:「孩子從不擅長聽長輩的話,但是從來不會不模仿他們的行為。」
你經常闖紅燈,孩子就不會遵守規則,你經常說人閒話,孩子就不會管住嘴巴。
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孩子模仿,而父母的很多壞習慣,正在毀壞孩子的根基。
傷害指數:★★★
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到語言文明,舉止得體。凡是不良的言行,絕對不能在自己身上發生。
提高道德素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培養孩子善良、友好、樂觀的個性品質。
5
大吼大叫
人總是有情緒的,當父母把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時,孩子就成了情緒的受害者。
在父母的吼叫、斥罵中,孩子會變得沉默寡言,乃至常常自責。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缺乏安全感,沒有自信心,認為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傷害指數:★★★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無論何時都要顧及孩子的尊嚴,不要被情緒控制大腦。
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有時候哪怕孩子做得不是很好,也要給他改正和提高的機會。
6
熱衷攀比
有些父母拿自家孩子和人比較,不是覺得別人家孩子有多好,而是看不上自家孩子。
有些父母拿孩子炫耀,不是為了讓孩子得到誇獎,而是為了自己得到誇獎。
當父母只知道攀比時,他們看不到孩子的努力,更不會鼓勵孩子,讓孩子很洩氣。
傷害指數:★★★
父母要客觀評價自己的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表揚和發揚,做不到的地方要批評並改正。
更重要的是自己先端正心態,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進步與退步,做好孩子的榜樣。
要想教養出「別人家的孩子」,首先自己要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7
挑剔質疑
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一切,然而在部分父母眼中,孩子什麼都不是。
(豎線)
「生塊叉燒都好過生你。」
「你真的太笨,太讓我丟臉了。」
父母總是挑剔質疑孩子,不信任孩子,讓孩子一直處於懷疑與焦慮中,敏感又自卑,特別愛逃避。
傷害指數:★★★☆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最自信,也最勇敢。
父母的信任像一顆希望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哪怕以後遇到艱難的事情,孩子也會相信自己能很好地渡過難關。
8
經常抱怨
父母愛抱怨孩子,讓孩子越來越自卑,父母愛抱怨別人,讓孩子充滿負能量。
大多數父母,習慣把權衡過利弊的結果強加在孩子身上,把對生活的負能量和不理解灌輸給孩子,還覺得這是正確的。
父母的抱怨如同一劑毒藥,正在慢慢腐蝕孩子的身心。
傷害指數:★★★☆
教孩子做人,幫孩子成長,說教和抱怨是沒有用的,還要給孩子傳達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請父母記住,給孩子一個陽光、溫暖、正能量的家庭,比什麼都重要。
9
溺愛嬌慣
慣子如殺子,養廢一個孩子,其實很簡單。
你習慣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情,孩子就成了巨嬰,將來也無法獨立。
過分寵溺,事事代勞,只會讓孩子染上「公主病」或者「王子症」,有的膽小怯懦,有的任性妄為。
傷害指數:★★★★☆
瑪利亞·蒙臺梭利說過:「兒童並不是一個等待被填充的瓶子,他們不是每時每刻都等待著我們的幫助。」
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總有一天要自己一個人走,教會孩子獨立、堅強、勤奮、努力、樂觀、責任,是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10
語言暴力
在教育孩子時,很多父母不覺得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卻常常引發孩子的痛苦:
「不許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一句恐嚇的「不要你」,會讓孩子如墜深淵,一句不屑的「太笨了」,會讓孩子無法承受。
傷害指數:★★★★★
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觀念。父母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決定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學會和孩子溝通,給予孩子積極的評價,多鼓勵,多引導,教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其實並不難。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首小詩:
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孩子,
我會先蹲下,再溫柔地訴說。
我會多用拇指豎起,少用食指指點。
我會注意少一點責備,而去多一點關心。
我不再追求對權力的愛,我會效法愛的力量。
願每一個父母都學會做父母,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愛與自由中長大。孩子的未來,始終掌握在父母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