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傷孩子的十種行為,暑假宅家,請自查

2020-08-28 微話告家長

我們常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然而,孩子大多數壞習慣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

我們常常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然而,孩子似乎總是無法變成我們期望的樣子。

養育孩子中,成就孩子的是父母,毀掉孩子的,往往也是父母。

還是那句老話,育兒先育己,不然你的付出,99%都是無用功。


以下最傷孩子的10種行為,請各位父母利用暑假時間好好反省,別再傷害孩子了。

1

過於吝嗇

「窮養」孩子是很多父母的教育理念,有些父母害怕養出敗家子,對孩子極其吝嗇。

在平時的家教中,總是傳遞一種「我們家很窮」「用不起好東西」的觀念,孩子真的會覺得「我不配」。

等到他見識了外面的世界後,會變得自卑,等他真正獨立後,也不願意對自己好一點。

傷害指數:★☆

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出去開眼界,讓孩子看到這個寬廣的世界,學會以更開闊的心胸和格局來面對。

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恩愛的家庭,生活在這樣和睦的家庭中,孩子的幸福指數會更高。


2

言而無信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項調查發現,中小學生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中,「說話不算數」佔43.6%,高居第一位。

有些父母為了哄孩子,經常給出「誘人的承諾」,但最終實現的寥寥無幾。

說過的話轉眼就忘了,不當一回事,會讓孩子很失望,逐漸不願信任父母。

傷害指數:★★

對孩子說出的任何一句話,作出的任何一個承諾,都務必重視,言而有信的父母才能教養出說話算數的孩子。

難以實現的諾言,就不要輕易許給孩子;已經許下的承諾,請切實履行。

3

不聞不問

為了賺錢養家,有些父母直接把孩子留在家,或者交給爺爺奶奶撫養。

當孩子生病了,父母不在身邊,當孩子犯錯了,父母無法管教,當孩子變得叛逆了,父母愛莫能助。

那些你不在孩子身邊陪伴的日子裡,他正一點點變成你不認識的樣子。

傷害指數:★★☆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你可以親自指導他的學習,糾正他的錯誤,培養他的習慣,讓他成為更優秀的人。

每一個含辛茹苦陪伴的日子都不會被辜負,哪怕現在辛苦一點,總有開花結果的時候。


4

行為輕浮

作家詹姆斯·鮑德溫說過:「孩子從不擅長聽長輩的話,但是從來不會不模仿他們的行為。」

你經常闖紅燈,孩子就不會遵守規則,你經常說人閒話,孩子就不會管住嘴巴。

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孩子模仿,而父母的很多壞習慣,正在毀壞孩子的根基。

傷害指數:★★★

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到語言文明,舉止得體。凡是不良的言行,絕對不能在自己身上發生。

提高道德素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培養孩子善良、友好、樂觀的個性品質。


5

大吼大叫

人總是有情緒的,當父母把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時,孩子就成了情緒的受害者。

在父母的吼叫、斥罵中,孩子會變得沉默寡言,乃至常常自責。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缺乏安全感,沒有自信心,認為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傷害指數:★★★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無論何時都要顧及孩子的尊嚴,不要被情緒控制大腦。

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有時候哪怕孩子做得不是很好,也要給他改正和提高的機會。

6

熱衷攀比

有些父母拿自家孩子和人比較,不是覺得別人家孩子有多好,而是看不上自家孩子。

有些父母拿孩子炫耀,不是為了讓孩子得到誇獎,而是為了自己得到誇獎。

當父母只知道攀比時,他們看不到孩子的努力,更不會鼓勵孩子,讓孩子很洩氣。

傷害指數:★★★

父母要客觀評價自己的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表揚和發揚,做不到的地方要批評並改正。

更重要的是自己先端正心態,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進步與退步,做好孩子的榜樣。

要想教養出「別人家的孩子」,首先自己要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7

挑剔質疑

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一切,然而在部分父母眼中,孩子什麼都不是。

(豎線)

「生塊叉燒都好過生你。」

「你真的太笨,太讓我丟臉了。」

父母總是挑剔質疑孩子,不信任孩子,讓孩子一直處於懷疑與焦慮中,敏感又自卑,特別愛逃避。

傷害指數:★★★☆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最自信,也最勇敢。

父母的信任像一顆希望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哪怕以後遇到艱難的事情,孩子也會相信自己能很好地渡過難關。


8

經常抱怨

父母愛抱怨孩子,讓孩子越來越自卑,父母愛抱怨別人,讓孩子充滿負能量。

大多數父母,習慣把權衡過利弊的結果強加在孩子身上,把對生活的負能量和不理解灌輸給孩子,還覺得這是正確的。

父母的抱怨如同一劑毒藥,正在慢慢腐蝕孩子的身心。

傷害指數:★★★☆

教孩子做人,幫孩子成長,說教和抱怨是沒有用的,還要給孩子傳達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請父母記住,給孩子一個陽光、溫暖、正能量的家庭,比什麼都重要。

9

溺愛嬌慣

慣子如殺子,養廢一個孩子,其實很簡單。

你習慣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情,孩子就成了巨嬰,將來也無法獨立。

過分寵溺,事事代勞,只會讓孩子染上「公主病」或者「王子症」,有的膽小怯懦,有的任性妄為。

傷害指數:★★★★☆

瑪利亞·蒙臺梭利說過:「兒童並不是一個等待被填充的瓶子,他們不是每時每刻都等待著我們的幫助。」

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總有一天要自己一個人走,教會孩子獨立、堅強、勤奮、努力、樂觀、責任,是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10

語言暴力

在教育孩子時,很多父母不覺得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卻常常引發孩子的痛苦:

「不許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一句恐嚇的「不要你」,會讓孩子如墜深淵,一句不屑的「太笨了」,會讓孩子無法承受。

傷害指數:★★★★★

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觀念。父母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決定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學會和孩子溝通,給予孩子積極的評價,多鼓勵,多引導,教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其實並不難。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首小詩:

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孩子,

我會先蹲下,再溫柔地訴說。

我會多用拇指豎起,少用食指指點。

我會注意少一點責備,而去多一點關心。

我不再追求對權力的愛,我會效法愛的力量。

願每一個父母都學會做父母,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愛與自由中長大。孩子的未來,始終掌握在父母的手裡。

相關焦點

  • 父母這4種行為嚴重影響孩子的未來,請自查
    所以說,父母的行為,最容易影響孩子的未來。:「對孩子影響最糟糕的媽媽,就是著急的媽媽。」孩子其實也有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但是父母家卻下意識的要求孩子與自己保持一致。無論是年齡還是對外界的認知,這樣的要求對孩子來說都是不公平的。
  • 父母最傷孩子的3種行為,這個居然排第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任何言行,猶如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每時每刻每個場景都可能潛移默化重塑孩子的命運。我們每一位父母都愛孩子,但表現出來的,卻並不一定是愛。生活中,父母的這幾種行為,可能會傷到孩子。
  • 【家庭教育】人民日報公布18種不合格父母行為!你是合格家長嗎?請自查
    在人民日報微博公布的「熊家長」行為自查表中,為我們總結了10個慣壞孩子行為+17種不合格父母的「熊家長」行為自查表,家長們請自查!這樣的孩子會養成依賴心理,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形成性格缺陷。10害怕哭鬧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若放任孩子打罵父母,會在TA性格中播下自私、無情、任性的種子。
  • 【家庭教育】我們往往忽視的18種不合格父母行為!你是合格家長嗎?請自查
    在人民日報微博公布的「熊家長」行為自查表中,為我們總結了10個慣壞孩子行為+17種不合格父母的「熊家長」行為自查表,家長們請自查!這樣的孩子會養成依賴心理,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形成性格缺陷。10害怕哭鬧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若放任孩子打罵父母,會在TA性格中播下自私、無情、任性的種子。
  • 人民日報公布不合格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樣做,太耽誤孩子了...
    小宋的行為讓人又氣又覺得好笑,但是這些讓人又愛又氣的「熊孩子」背後,又何嘗不是站著各自的「熊家長」呢?在人民日報微博公布的「熊家長」行為自查表中,總結了10種容易慣壞孩子的行為和17種不合格父母的「熊家長」行為自查表,家長們請自查!
  • 開學家長自查:不合格行為自查,父母這樣做,太耽誤孩子了
    進入新學期,孩子需要從暑假調整狀態回到學校,父母看孩子開學鬆了口氣,甚至開始了開學的報復性消費,提到孩子終於開學了都笑的合不攏嘴。但是孩子雖然上學了,做家長的不能真的把孩子都教給了老師,老師只是陪伴孩子一個小階段,家長才是影響孩子終身的老師。
  • 人民日報公布不合格家長行為自查表!為了孩子,請各位家長自查
    《人民日報》曾經總結了一份不合格父母行為自查表,請一一對照:1.給孩子特殊待遇2.孩子犯錯當面袒護3.過分注意孩子4.輕易滿足不合理要求5.允許孩子懶散6.對孩子央求7.包辦替代8.大驚小怪9.剝奪獨立
  • 最傷孩子的十句話,父母請嘴下留情
    導讀:最傷孩子的十句話,父母請嘴下留情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最傷孩子的十句話,父母請嘴下留情!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最傷孩子的十句話,新學期,請父母嘴下留情
    最傷孩子的十句話,新學期,請父母嘴下留情最傷孩子心的十句話,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同時告訴父母,應該對孩子說什麼,以及父母應該怎樣從正面的、積極的角度審視孩子、激勵孩子。01最傷孩子的10句話1. 「你怎麼這麼笨!」 當別人說你笨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失落、窘迫、憤怒…… 這些在孩子身上,不會減少,只會放大。孩子的承受和判斷能力都沒有完善,很容易被別人的話所影響。
  • 不合格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樣做,容易慣壞孩子
    在人民日報公布的「熊家長」行為自查表中,為我們總結了10種容易慣壞孩子的行為和17種不合格父母的「熊家長」行為自查表,家長們請自查!這樣的孩子會養成依賴心理,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形成性格缺陷。10. 害怕哭鬧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若放任孩子打罵父母,會在TA性格中播下自私、無情、任性的種子。
  • 父母這4種行為,很傷孩子的自尊心,請儘快糾正!
    從子女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便期望著孩子能成龍成鳳。然而,很多家長因為不會教育或方法不當,導致孩子在成長路上越走越偏。要知道,小學階段是孩子養成習慣、修煉品行、塑造三觀的黃金期,家長們必須打醒十二分精神,不斷反思和完善。
  • 最傷孩子的十句話,請父母嘴下留情
    「愛之深,責之切」,父母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像鋒利的刀子,傷害著孩子。最傷孩子心的十句話,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同時告訴父母,應該對孩子說什麼,以及父母應該怎樣從正面的、積極的角度審視孩子、激勵孩子。
  • 暑假宅家新方式 孩子學習成長新玩伴
    暑期炎熱,且外出需要注意的事項太多,如何有意義地度過暑假讓父母也頭疼不已。但即使在家中也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度過一個愉快的暑假。孩子們在家除了完成作業,還可以拼搭益智手工、塗塗畫畫、認真整理自己的房間等。當然如果單獨做這些事,孩子可能一會兒就失去了耐心,如果有和父母一起參與同時可以實現寓教於樂的親子互動可以協助父母解決很多顧慮,例如攝影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風扇夾傷、刀割傷 孩子宅家多留心意外傷
    ,衣服上有不少血跡,一旁的父母心疼不已。小彤隨後被送到正骨醫院,經查,孩子的食指皮外傷,但是中指骨折、斷筋,醫生馬上安排手術治療。小彤住院3天後回家休養,並定期複查。  而近期遭受意外傷的不止小彤一人。不久前,6歲女孩小雅(化名)宅在家無聊,因為好奇,她把左手中指伸進了正在轉動的風扇裡,這下「悲劇」了,小雅的中指瞬間血肉模糊。小雅被送到醫院,檢查結果是中指末節骨折變形,指甲也脫落了,經緊急手術處理才轉危為安。
  • 以下幾種不經意的行為,往往最傷孩子的心,不少父母中了卻不自知
    ,自己就能立刻寫作業,因此,兒子讓李女士很省心,也活脫脫的是「別人家的孩子」。眼看著兒子和自己的關係越來越僵,李女士不得不請出孩子一直很喜歡的外婆來調節,最後從外婆的口中得知,原來是程程想學吉他,但是媽媽卻隨口說了一句「就你還想學吉他,根本不是那塊料。」因為李女士不經意的一句話,沒想到傷了孩子這麼深。
  • 最傷孩子的十句話,假期裡,請父母嘴下留情
    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為了孩子有個好未來,不斷督促他進步,可一句好話能讓孩子重拾信心,一句不好的話卻能讓孩子陷入自卑。 「愛之深,責之切」,父母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像鋒利的刀子,傷害著孩子。最傷孩子心的十句話,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同時告訴父母,應該對孩子說什麼,以及父母應該怎樣從正面的、積極的角度審視孩子、激勵孩子。
  • 沒教給孩子這幾件事,長大後容易成「白眼狼」,父母請自查
    導讀:沒教給孩子這幾件事,長大後容易成「白眼狼」,父母請自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沒教給孩子這幾件事,長大後容易成「白眼狼」,父母請自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疫情宅家如何與孩子相處?父母能做到這3點,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疫情宅家的這段時間,有一位媽媽描述了她的困惑,她說:我很愛我的孩子,但是每次看她在家裡玩遊戲,不學習,我就會忍不住的大聲罵他,但是當我每次在罵完他以後,我心裡也會產生內疚,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
  • 孩子宅在家裡不願出門,可能跟父母的行為有極大關係,家長要自檢
    隨著手機電腦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宅在家與電子產品相伴。許多家長反映孩子放學回到家就不再出門,到了假期更是在家裡一宅就是個把月,想讓孩子出門,孩子永遠會說「不」,讓人頭疼不已。鄧女士的兒子瑞瑞6歲了,過年期間,瑞瑞去奶奶家過年。爸爸媽媽由於工作繁忙,要晚一點再過去,可是隨著新冠病毒的爆發,奶奶所在的小區成了重點封閉區域,進出城的所有交通也關閉了。
  • 「出門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這3個差距很明顯,父母要重視
    在暑假裡,孩子都會計劃著自己的暑假活動,頑皮的孩子甚至從早玩到晚也不嫌累。當然,也有相對來說更內斂的孩子,不僅不會嚷著要出去玩,甚至很難讓他出門一回。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到底是愛玩好還是不愛玩好呢?喜歡宅在家的孩子生活中都是以獨處為主,與夥伴們相處時間短,交心的朋友也不會太多,人緣自然就稍微沒那麼好。看上去喜歡宅在家的孩子似乎性格優勢不太明顯,許多父母就想通過幹預來讓孩子外向起來,其實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