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怎樣才能每天收到優質的升學育兒文章呢?
A:點擊上方藍字「大手牽小手」關注即可!
在成長過程中
一起分享專業、實用、有趣的親子新知與體驗
大手牽小手,幸福向前走!
我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
但性格的塑造
很大程度是源於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
吳綺莉的「小龍女」吳卓林,今年17歲了。
日前,她公開宣布出櫃,承認與30歲加拿大網紅Andi熱戀。
10小時後,母親吳綺莉更新微博,並說,「No matter how,love you always。 Bless 」,無論如何都會愛你!
這一句話,相信是吳綺莉的肺腑之言。
每個人都有權決定自己的性向,吳卓林的選擇值得尊重。有了所愛的人,也值得祝福。
但在吳綺莉送上祝福的背後,卻掩蓋不了一個尷尬的事實——
這本是一對親密、相愛、甚至相依為命的母女,卻越來越劍拔弩張。
對吳卓林來說,這是她在第N次離家出走後,對外界發出的聲音。
9月初就有香港媒體曝出,17歲的她,選擇輟學打工賺錢,供養30歲的女友(圖右)。吳綺莉嘗試在國際學校保留學位,無奈女兒退學意志堅決。
如果把時間再稍往前推一點,今年4月,她還因自殺入院搶救,在醫院門口的母親吳綺莉接受採訪時,只有無奈的嘆息。
女兒手上的刀疤,道道清晰可見。
這本該是一對最彼此相愛、甚至相依為命的母女。
如果把她們各自的成長過程拿出來比較,就會發現,充滿了驚人的相似性。
吳綺莉曾說,對自己一生影響最大的有兩個人。
一個是成龍,另一個就是母親鄭黎明。
母親是商界女強人,強勢、精明,還擔任香港國貿諮詢有限公司的董事。當時也有傳聞,吳綺莉的"亞姐"頭銜就是她幕後做了手腳才獲得的。
但吳綺莉和女兒一樣,也從未享受過父愛。
這段婚姻只是由於家族關係而結合,吳綺莉一歲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
母親恨前夫,恨婚姻,甚至恨所有的男人。
但正如吳卓林與成龍長得極其相像,吳綺莉長得也和父親很像。
母親的朋友來家裡,看到她總會說:「你跟你老公離了婚,生了個孩子長得一模一樣,真的慘了。」
所以,長得像父親,也成了一樁罪過。
從小到大,吳綺莉一直活在母親近乎侮辱式的家庭教育中。
母親經常對她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做什麼都沒人要。
甚至有一次說她,「你做雞都沒人要」。
也許實在說得太過分,以至於有人偷偷問吳綺莉:你真是你媽生的嗎?
吳綺莉曾遇到過適合結婚的對象,可是卻被母親攪黃了。母親對她周圍的每個人說,千萬不要叫吳綺莉結婚。
吳綺莉至今只見過父親兩面,一次是在3歲的時候,一次在11歲的時候。
她曾萬裡尋父,可惜沒有結果。
父愛長期缺失,母親羞辱式的嚴厲教養方式,這樣的原生家庭,很難培養出具有良好性格的孩子。
成為亞姐的起點很高,吳綺莉的事業本來可以發展得很好。
但當時有不少報導稱,她紀律性很差,拍電視劇,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遲到早退,最終被亞視雪藏。
或許,對吳綺莉來說,對事業成功的野心,遠不如對感情的渴求。
她對於被愛、被尊重、被呵護的渴求,是超乎常人的。
即便出現的那個人不是成龍,而是別人,只要那樣呵護她,她一樣會不顧一切。
當時的媒體曾披露不少細節。
成龍追求她的時候,儘管已經有家室,但大大小小節日都和吳綺莉一起度過。
她去日本拍戲,他會找公司的同事在日本訂花,送到她的房間。
只要成龍拍完戲,馬上給吳綺莉打電話說等她吃飯。不僅是成龍一人等,整個劇組都會等她。
她到了以後,成龍會先一樣一樣夾給她…….
在吳綺莉看來,自己交往過的男友都比不上成龍對她這麼好。
其實成龍只做了一件事——在一段不長的時間裡,給了她100%的關注與呵護,而在吳綺莉看來,這個比她大了將近三十歲的男人給她的,不只是片刻的溫存,還有缺失的父愛。
為了維持這樣的關注,吳綺莉明知這段感情是錯誤的,卻仍然選擇飛蛾撲火。
心理學中有一個觀點,就像一個餓著肚子的人走進超市,更容易選擇垃圾食品一樣,缺失父親關愛的女性在選擇伴侶的時候更容易出錯,被一些膚淺的關係迷惑,即便當一段關係已經變得對她們有害時,她們也很難離開。
從小缺失父愛的吳綺莉,太希望給未來的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但上天卻與她開了一個玩笑,讓她也重蹈了母親的命運,成為一個單親媽媽。
無數案例證明,單親媽媽同樣可以養育出陽光、開朗、優秀的孩子。
吳綺莉也是真心想做一個好媽媽的,這些年來,她竭盡全力,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女兒身上。
但無論她從小到大有多麼不認可母親的管教方式,在她自己為人母之後,卻不自覺地複製了母親的做法,對女兒吳卓林也沿襲了「羞辱式」的暴力管教。
上節目時,吳綺莉曾經自爆:
女兒4歲時,喜歡她包上的鑰匙扣,偷偷用剪刀減下來,試圖撒謊掩蓋,她就用皮帶抽女兒;
女兒做錯了什麼事,她就讓女兒頭頂著《辭海》,兩個小時內,《辭海》掉下來一次,她就要再打女兒一次;
她說:我覺得小孩子不教是不行的,你不讓她害怕是不行的……
而對吳卓林來說,成長中遭遇到的這種羞辱式的暴力管教不僅來自母親,更來自外婆鄭黎明。
吳綺莉曾回憶,產女後沒有生活來源,帶著女兒去求助鄭黎明,每次拿錢的時候,「母親把鈔票撒滿一地,讓我跪著一張一張撿起來,女兒就在一邊眼睜睜地看著……」「母親拿著菜刀逼著我去找孩子她爹,氣急的時候拿菜刀亂砍,把廚房的桌子都剁爛了,我抱著女兒在角落發抖……」
如果你想摧毀一個人,就先去摧毀她的自尊。
那些被父母長期否定、壓制的孩子,很難在人群中保持昂首挺胸的姿態,隨便一點小事都能夠摧毀她們全部的人生信仰。
吳綺莉因此一度壓力過大,內分泌失調,導致爆肥。而全程目睹一切的吳卓林尚年幼,當時沒有人知道,這會在她心裡播下怎樣的種子。
而吳卓林的命運,似乎從一開始和媽媽吳綺莉也驚人的相似。
她並不是父母的愛情結晶,相反,被外界認為是母親"任性"、「報復」而出生的孩子。
而她的父親一直對外宣稱,這個女兒是吳綺莉"算計"他的結果。
她甚至比母親更不幸,因為連「幻想父親在遠方同樣思念自己」的機會都沒有。
那個在片裡會為了女兒怒槓整個世界的父親,回到現實生活裡,卻連自己的女兒一面都不願意見。
成龍承認自己婚內出軌,承認與吳綺莉的愛情是一場錯誤,卻惟獨不願承認這個女兒, 他向世人宣布永遠不會認她。
吳綺莉母女倆哪怕再艱難、向外婆尋求援助的過程再屈辱,也沒有向他索要過任何補償。
某種程度上,這對母女倆真的是相依為命的,是彼此在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唯一可以依賴的人。
但母女關係,卻一步步劍拔弩張。
吳綺莉有過無數次努力,想復出、自食其力養活女兒。
在吳卓林11歲那年,母女倆回到香港,吳綺莉對新生活充滿了嚮往,還主動向媒體承認自己當年介入成龍的婚姻是錯的,並告誡女兒不要重蹈覆轍。
然而,因為身材走形,外貌走樣,吳綺莉能獲得的工作機會少之又少,她還嘗試過攝影,但反映平平。而為了給孩子好的教育條件,吳綺莉讓吳卓林就讀的國際學校,每年學費就將近12萬人民幣。
慢慢的,由於壓力過大,吳綺莉開始酗酒,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吳卓林也因此承受了更多的壓力。
擁有一個情緒化的媽媽、一個視自己為終身汙點的爸爸、還有一個會羞辱自己的外婆,吳卓林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中,很難得到陽光的、正向的關愛。
而她在學校裡,也被同學欺凌,甚至被圍毆。
最讓她傷心是一個好朋友,有一日突然變臉,不止不理她,還叫其他同學去欺負她。
吳綺莉也知道,當時有些同學經常拿走卓林的東西,比如功課、書包、飯盒等日用品。
吳綺莉曾經在節目上談到,女兒有段時間在玩一種"割手腕"的遊戲。
吳綺莉並不覺得這個遊戲有多嚴重,甚至覺得孩子要經歷這種"痛"。
但這種類似"自殘"的遊戲本身就不正常,傷害自己身體,往往是為了緩解心理的痛苦。
這是女兒最需要母親支持的時候,而吳綺莉沒有抓住這個信號。
吳卓林發現,其實,母親更需要自己的支持。
吳綺莉真的是想當一個好媽媽,為女兒提供更好的生活的,但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也出現了嚴重的心理疾病。
吳綺莉對自己的狀態是知道的,但她說,看心理醫生一年至少要花費8萬多人民幣,看完還不見得有用,不如把錢留著給女兒交學費,所以才會靠喝酒放鬆心情,但誰能想越喝越嚴重。
這一點,吳卓林反倒看得明白。
在她第一次報警抓媽媽之後,她解釋說,「自己很想幫媽媽,但是無能為力,想求助警察,幫自己救救媽媽。」
2015年,吳卓林向學校表示遭到媽媽虐打,求助校方報了警。當時有媒體爆料,吳綺莉是染上了毒癮,藏毒並向女兒施虐。吳綺莉否認。
警方調查的結果也確如吳綺莉所說,她沒有藏毒,雖然打過女兒,但並非很嚴重的虐打。
吳卓林說過一句話——報警抓母親,是自己做過很愚蠢或者最勇敢的事。
也是因為卓林報警,吳綺莉才終於被發現有酗酒的壞習慣。之後吳綺莉在警察、校方和社工的勸導下,決定戒酒,重新修復和女兒的感情。
然而,事情並未變得光明。
在母親鄭黎明的晚年,母女關係幾乎降入冰點,兩人鮮少來往。即便鄭黎明辭世,但她加在吳綺莉頭上的魔咒卻一直都在。
一個長期被精神控制的孩子,卑微、壓抑、麻木、懦弱,內心卻填滿了對世界的不滿與憤恨。他們一旦做了父母,要麼極其溺愛自己的孩子,過度補償曾經的自己,要麼重新走上父母的老路,變本加厲。
吳綺莉對吳卓林,就是矛盾體,時而打罵侮辱女兒,時而又上演甜蜜母女情。她努力給她提供最好的物質,卻也給她最深的傷害。
吳綺莉對女兒的溝通方式,也並沒有改多少。有一次吳卓林報警,便是因為吳綺莉又說了帶有恐嚇性質的話語。
母女間的隔閡,已經上升到一次次需要報警來解決。
吳卓林是個勇敢的女孩。
而她選擇的方式,則是逃離,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求一個或許不那麼絕望的人生。
這些年來屢屢的自殘、出走,直至輟學打工,都是為了逃離。
但她的逃離,同樣是一種孤立無援時的求救,希望喚起父母親的關注。
從一出生,她就生活在閃光燈下,一舉一動都受到關注,而拒不相認的父親、焦慮無助的母親,不當的教育方法,以及同伴的欺凌與漠視,這些因素的交織,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本能的逆反,心中會有一股力量,希望打破這樣的生活狀態。
她不知道怎樣的方式才足以讓自己得到愛和關注,只能一次比一次決絕。
她第一次自殺的時候,就說,「自己的離去是為了讓身邊的人過得更好」。
她選擇對抗,通過毀壞自己的方式,來傷害她所有恨的人;但潛意識裡,或許更有一層含義,既「希望得到父親關注」,又想表達出「要與父親對抗,為媽媽討回公平」的矛盾。
雖然母親的愛伴隨著管教暴力上的痛,但對吳卓林來說,恐怕更深的冷暴力,來自於父親多年的漠視。
某種意義上,她毀壞自己,就是和父親對抗。
可究竟要做絕到什麼份上,才能讓父親在意?如果這樣還是沒有任何改變,那我存在的意義在哪裡?
有多少恨,就有多少辛酸 。
隨著一點點長大,在父母這裡得不到的自由、陽光的愛,她在友人這裡得到了。
她願意告訴全世界,也迫不及待地想斬斷和原生家庭的聯繫,輟學、打工、自食其力。
或許會有人說她是青春期叛逆、不懂事,但她只是竭盡全力地想去尋求一個或許不那麼絕望的人生。
我們一直說,性格決定命運。
吳綺莉母女三代人的命運,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而管教方式也如出一轍。
有研究證實,父母教養方式,和孩子性格存在顯著關聯。
父母遺傳給孩子的,並不僅僅只是一套染色體,還會通過他們的教養方式,將自己的命運也"遺傳"給孩子。
當年那一段風流往事,早已成為過去。但畸形的教育方式,也讓孩子成為了一個最大的受害者。
吳綺莉對女兒的愛不可否認,她對女兒的付出更是毋庸置疑。但她從未跳脫過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讓卓林過上了更殘酷的人生,也讓她自己痛苦萬分。
並不是所有破裂的感情、破碎的家庭,都一定會給孩子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單親家庭同樣能培養出陽光積極的孩子。
真正負責任的父母,會從決定讓一個生命誕生在這個世界那一刻,就開始學習。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如何阻止自己原生家庭的錯誤,在孩子身上重演。
改變,隨時都不晚。
對吳綺莉來說,解鎖的鑰匙就在自己手裡。
昨晚,吳綺莉又通過微博對女兒出櫃再發聲,「如果連喜歡誰都不能講,活得再『安全』又有什麼意思。美好的社會,應該允許每個人開口說愛。」
血脈相連,吳卓林與她,仍是這世界上最親密的人。
而新聞裡說,這一兩年,成龍有些老了,提起女兒也有些鬆了口。
向太陳嵐今年4月也曾說,在香港法律規定的21歲成年以後,成龍會負起責任,給小龍女錢,保證她這一輩子衣食無憂。
可是,吳卓林說,「就算給我一個億,我也不想見成龍」。
那些從出生起就缺失的愛和溫暖,那些成長過程中的痛,真的是用錢可以彌補的嗎?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
請轉發到朋友圈、微信群吧~
—·END·—
大手牽小手
開闊視野、理性思維
分享全球親子新知、提供豐富資訊活動
有用|有愛|有趣
———————— * ————————
回復 幼升小 查看人氣最高的升學攻略
回復 幼兒園 查看擇園在園的貼心資訊
回復 區縣名 查看所需區縣的招生政策
回復 親子遊 查看新鮮有趣的出遊建議
回復 育兒經 查看輕鬆實用的育兒技巧
回復 聰明玩 查看豐富啟智的遊戲心得
回復 財商課 查看專業有趣的財商培養
回復 妙廚房 查看簡單美味的獨家食譜
回復 繪本館 查看美麗精妙的童書推薦
———————— * ————————
歡迎關注 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