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公司人才招聘那些事兒——矽谷「超級面試官」董飛專訪

2020-12-14 CSDN技術社區

來自美國矽谷的Coursera軟體工程師董飛是矽谷華人工程師裡的「明星人物」,本科畢業於南開大學,碩士畢業於美國杜克大學計算機系。在攻讀碩士期間,從事與Hadoop大數據相關的研究項目,在VLDB、SOCC頂尖資料庫大會發表過論文,先後在創業公司酷訊、百度基礎架構組、Amazon雲計算部門、LinkedIn擔任高級工程師,負責過垂直搜尋引擎、百度雲計算平臺研發、廣告系統和在線教育平臺的架構。

在多年工作中,董飛除了對技術的不懈追求,也積累了大量的面試經驗,他曾拿到北美熱門公司10+ offer。在LinkedIn期間,還積極參與面試過近200人,成為全公司前三的「超級面試官」,參與面試題制定,樂於分享並幫助多人成功求職,實現目標。近期,CTO俱樂部對董飛做了專訪,請他分享關於團隊人才招聘及培養方面的思考。

此前,CTO俱樂部邀請董飛帶來「典型矽谷公司的大數據實戰分析」演講,詳見活動報導。以下是專訪內容。


矽谷「超級面試官」、Coursera軟體工程師  董飛

CTO俱樂部:我們看到你在國內百度等一線網際網路公司以及美國LinkedIn、Amazon等公司都有工作經歷,對比中國公司和美國公司,你覺得在人才招聘以及培養方面有哪些不同?

董飛:人才招聘方面國內外公司有以下不同之處。

國內一線公司:更多注重應用層戰略布局,搶佔入口。因此更偏向實用型人才,我記得在百度時,有很多社會招聘,從各種渠道挖人,比如傳統招聘網站、獵頭公司、BBS論壇、競爭對手手中。現在也有一些創新方法,通過微信公眾號、產品推廣中附帶一些招聘信息。此外校園也是重要的人才搖籃,通過學校宣講會,舉辦編程算法大賽(像百度之星)來吸引同學。

美國一線公司:對基礎架構非常重視,注重基本功、員工素質和價值觀認可。在Linkedin上就有豐富全面的簡歷庫,通過對畢業學校、就職公司的過濾去挖掘潛在員工。還有一些高水平的學術會議,工業界願意支持和參與,比如SIGMOD、VLDB頂級資料庫大會;美國公司也喜歡舉辦公開技術講座,邀請社會各界參加,註冊時留下聯繫方式。或者寫一些技術博客、開源產品,通過做得有意思的項目來間接吸引人才。有些公司也舉辦一些Hack比賽,比如24小時做出一個小產品原型,歡迎各類技術人才挑戰。當時我也參加LinkedIn的編程馬拉松,每人發一件T-shirt,寫著 eat,code,no sleep。

招聘流程方面:國內公司,如果是在校生,一般都會有筆試,通過率也不高,可能就百分之幾,然後在校園裡面試3輪左右,分別對技術、基本功、價值觀的考察。之後就會大規模發offer,一些大公司如百度、阿里一年招上千人是很常見的。而美國公司,一般沒有筆試。直接1、2輪電話面試,而如果通過,則邀請onsite面試,公司會花很大代價去組織,包括報銷來回機票、吃穿住行、贈送小禮物,給候選人一種非常受尊重的感覺。不過成功率非常低,真的是千裡挑一,但至少在宣傳企業文化和價值上也是起到積極作用。作為創業公司,不能這麼奢侈,但作為創始人就應該把一半精力花在招人上。

培養機制方面:國內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內訓、技術學院,比如百度入職半年內會有豐富的技能培訓,同時也介紹企業文化。而美國公司大多在面試前考察比較全面,大致會有5~7輪,裡面就包含關於企業文化價值觀的考量,基本保證了員工的高質量,進來後反而寬鬆化管理,他們期望通過自由開放的環境來激發大家的創新和工作熱情。前Facebook技術經理王淮在《打造Facebook》中介紹Facebook有新兵訓練營,給12周時間,讓大家在新環境中盡情嘗試,最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小組。我以前在的LinkedIn公司也會每周組織技術講座,定期職業培訓,比如手機應用開發。對於一些重要崗位還是更希望從內部成長起來,我在百度時也遇到2年多連升4級,也聽過Facebook有26歲就領導幾十人的高級技術經理。所以那些優秀的公司,是會給你足夠的發展機會。

CTO俱樂部:對於有機會希望能去美國發展的技術人,你能給點建議嗎?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來重點做準備?

董飛:關於該從哪些方面來重點做準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敘述。

技術:平常紮實的技術積累,包括系統知識點、不同程式語言、開源工具、團隊合作工具,比如REST架構有哪些特點、動態語言的優劣。我在知乎上也給出了《矽谷跳槽工具箱》一文。

基本功:代碼簡潔優美沒有Bug、常見算法的應用、優化技巧等,比如如何把一個O(n^2)的算法優化成線性。

交流:其實技術人員用到的英文都比較淺顯,聽和讀應該問題不大,但最好在說和寫方面下大功夫,這能突破一些天花板,更多融入團隊交流。

系統設計:包括設計大型系統的架構選型、各種不同組件的tradeoff、資料庫系統、網絡系統、分布式系統。比如什麼時候適合用NoSQL、如何做一個推送系統、緩存系統如何搭建等類似角度去做些思考和準備。

CTO俱樂部:身為超級面試官,請問你在面試中會重點考察面試者哪些方面的能力?面試者身上哪些特點往往會是各公司認為不能接受的?

董飛:能力考察跟上面問題有些類似,只不過換個角度。

  • 第一,看他的背景是否能符合職位的需求。比如做分布式計算的工程師,對系統底層、大數據架構就要有一些涉獵。
  • 第二,聰明。如果我交流的時候發現他們能很快意識到我說的意思甚至補充我心裡想的,這種人非常討喜。如果思路異於常人,很快給出最優解,則通常能挑戰一些難度大的問題。
  • 第三,好奇和熱情。如果面試者說不清為什麼要申請該職位,或者沒什麼主動提問,我會覺得他對公司興趣不大,沒有好好做功課,態度上不夠積極,而即便是技術很出色,在評價上也要打折扣。另外如果他技術面很狹隘,技術興趣不廣泛,可能也要考慮是否能勝任創業公司不斷變化的環境。
  • 第四,交流能力。其實公司都不希望招一個只會悶頭寫代碼的人,而是能進行一些討論,能順暢表達思想,或者批判現在的做法也是可以的。
  • 第五,代碼基本功。一些好的編程習慣一定要堅持,例如對齊格式、邊界檢查、參數檢查、異常處理、單元測試。不管面試者之前做過多少年,只要申請軟體工程師職位都要經歷編程的基本考核。
  • 第六,設計功底。這個比較高級,但如果能給出一些合理的解釋並說一些常用的選型,這能體現面試者的積累和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不能接受的兩個方面包括。

  • 不願意學習。面試者說的或者寫的很自大,但不虛心接受其他人指出的問題和建議。
  • 企業文化不合。對公司的使命和價值觀有一些偏差,這個比技術功底更加致命,公司招人還是要找志同道合的人。

CTO俱樂部:矽谷企業的組織結構,在產品、技術、運營、人力財務、營銷、銷售這幾方面如何劃分?典型新秀公司如Uber 和明星公司Google、Facebook、Apple在組織結構上有什麼不同?

董飛:矽谷大多是重技術輕運營的公司,它們很多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比如機器學習算法、高可靠大規模系統,它們希望打造技術壁壘,追求國際化,在不同的市場中成功。它們的產品上線都是全球幾十個國家、幾十種語言同時支持,這也對後臺系統的高擴展性、架構的設計提出非常高的要求。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公司喜歡在工程師身上更多地投入,同時也有一些創新的模式,比如Uber的打車軟體,雖然技術上要求很苛刻,但主要還是運營團隊在每個城市開闢市場,包括很多律師團隊需要解決複雜的法律問題。

所以不同的公司要求不一樣,總體來說產品和技術是核心,而也有一些專門去優化內部組織效率,比如開發工具提高銷售精準度,用一些指標去衡量營銷效果。

CTO俱樂部:這些公司的職稱體系分類是什麼樣的?

董飛:一般是分成技術崗和管理崗,比如在LinkedIn,技術路線是從實習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主任(Staff)工程師、高級主任工程師直到傑出工程師。管理路線就是技術經理(跟主任工程師平級)、高級技術經理、總監、高級總監、技術副總裁、CTO。總體說還是管理崗更有挑戰,影響力更大,技巧性更強,但如果你不喜歡做管理,也可以在技術崗位上發揮到極致,做一個大家都尊敬的大牛。

CTO俱樂部:這些矽谷公司的技術考核和激勵機制是上下左右評價嗎?在激勵方面如RSU option方面如何發放?

董飛:以前有一種評價方式是KPI(key project issue),按項目的關鍵點來安排人力資源,這種方式比較死板,很容易造成小組為了短期利益而犧牲了整體利益。現在很多公司採用OKR(objective andkey results)。主要是針對公司發展的戰略目標,對每個組做目標定位和關注核心結果,Google提出目標要遠大激進,最後完成70%~80%就算不錯的成績了,如果都完成了,反而說明目標定低了。在考察時,可以從你的直接管理領導、團隊內部同事互相評價,你也可以對管理者評價,通過這種交叉評價可以獲取更多維度的信息。

有些公司提出必須要淘汰10%,或者設置獎金池,如果評價結果靠後的人就不得有任何獎勵。而經理的壓力更大,他要平衡組內關係、爭取到上級信任、跟別的組競爭、獲得更多資源和影響力,不僅如此,自己還要身先士卒、保持最佳精神狀態。所謂公司政治就往往就在這一層,都是步步驚心,勞心傷神。

對於激勵,除了獎金,股票和期權也是很靈活的,一般來說是根據級別的上升,期權、股票會重新定位(refresh),在有些成長快的地方,比如Google X、Facebook等可能每一年都會給你增加股票,這確實非常有吸引力。


還不是CTO俱樂部成員的各公司技術負責人,歡迎立即加入俱樂部:cto.csdn.net 。

更多俱樂部動態,歡迎掃碼關注微信號:

本文為CSDN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market#csdn.net(#換成@)

相關焦點

  • Coursera工程師董飛:典型矽谷公司大數據實戰分析
    【CTO俱樂部】日前,CSDN CTO俱樂部邀請了來自美國矽谷的Coursera軟體工程師董飛,與會員們分享了 《矽谷公司的大數據實戰分析》的演講,董飛詳細介紹了Coursera及其架構演變,探討了矽谷大數據熱點與相關技術。董飛是矽谷華人工程師裡的「熱門人物」, 本科南開大學、碩士杜克大學計算機系畢業。
  • 疫情之下,很多公司在裁員,為什麼這些矽谷公司卻能躺贏?|facebook|...
    原來疫情下,越來越多公司轉向遠程辦公。除了Zoom,另一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遠程辦公軟體Slack也經歷了一輪股價上漲。而這兩家公司,在近一個星期內,也po出了多個招聘職位。谷歌、亞麻等大廠面試官的免費線上公開課來啦!入群後,聽大廠面試官親自告訴你如何通過他們的面試!
  • 臺媒:大陸科技公司招募AI人才 待遇福利比矽谷好
    (原標題:臺媒稱大陸科技公司高薪招募AI人才:待遇福利比矽谷好)   參考消息網
  • 獨角獸泡沫初現,矽谷人才為求穩轉投傳統上市公司懷抱
    (原標題:獨角獸泡沫初現,矽谷人才為求穩轉投傳統上市公司懷抱)
  • 杭州市政府矽谷孵化器1萬方大樓即將開業
    由杭州市科委和杭州經開區管委分別指定下屬全資國企——杭州市高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和杭州和達高科集團有限公司,合資建立平臺公司——杭州海外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在杭州矽谷孵化器的基礎上建設「杭州市矽谷協同創新中心」。
  • 直播丨對話灣區獨角獸公司、Yahoo面試官-對話面試官系列第四場
    我們已成功舉辦上百場求職類講座,包括:一線面試官聊面試講座Director/Manager求職及職場進階師兄師姐面試經驗在線分享線下學員求職私享會 Twitter前Staff Engineer在BitTiger矽谷總部 · 學員私享求職會 不僅如此
  • 臺媒稱大陸科技公司高薪招募AI人才:待遇福利比矽谷好
    參考消息網10月3日報導 臺媒稱,科技是大陸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之一,人工智慧(AI)則是目前的重點發展項目,為求吸納人才,大陸企業甚至開出比美國矽谷更高的薪水及福利,積極招募AI工程師;許多新創企業則積極與科研機構或大學合作,獲取相應的研發資金與技術支持。
  • 50家矽谷IT公司技術博客-吐槽篇
    文章首發於 「董老師在矽谷」(微信號:donglaoshi-123),歡迎關注。之前筆者寫過一篇「這些矽谷創業的公司,哪一家驚豔了你」,算是處女作吧,還寫過一篇介紹「美國大數據創業公司」。
  • 華人工程師失落矽谷
    疫情陰霾下,不少公司都關閉或「凍結」招聘,這些猝不及防被裁掉的華人工程師找工作的難度也比以往增加了數倍。矽谷華人工程師吳明透露,疫情期間,美國政府發放失業補貼,這些補貼數額甚至高於普通工資收入。不過,補助對象僅限於美國公民,只持有工作籤證的華裔工程師是拿不到的,這就意味著,他們在失業期間的生活問題也面臨挑戰。
  • 【矽谷周報】別錯過,上一周矽谷教育科技圈的那些「大事兒」~~
    【矽谷周報】別錯過,上一周矽谷教育科技圈的那些「大事兒」~~ 作者:荔閩 發布時間:
  • 疫情下在美留學生艱難求職路:矽谷"碼農"一職難求
    5月接到內部「被裁」通知,武同學一度非常絕望,因為同時期矽谷幾大科技巨頭針對畢業生的招聘都凍結了,自己投了簡歷,完全沒有回音。「我甚至做好了要去外包公司的準備。」這裡不得不提到的一個政策是,一旦在美留學生開始工作,又未在當年抽中H-1B(工作籤證)的話,則需要啟用OPT政策。OPT政策允許科學技術類相關專業的留學生有36個月在美工作、實習期限。
  • 身在美國矽谷的女程式設計師 淺談矽谷華人女子圖鑑
    2007年,當時還是 Second Life 高級工程師的布朗特主持了一場面試。她還記得那天自己穿著公司文化衫,運動鞋,完全是一身技術人員打扮。但每當布朗特提出具體的技術問題,這位求職者都會粗暴地打斷她的提問。布朗特感覺莫名其妙,同時也覺得很好笑。於是,她找了一個剛加入公司的男性員工,假裝成面試官再問他一次同樣的問題。
  • 專訪《矽谷》主演:好的喜劇都是黑暗的
    能拿到這麼好的劇本我們覺得自己很幸運——編劇都很有才華,而且他們設計的故事線很複雜曲折,還有許多技術性很強的臺詞,那些都不是隨便編的。  那些技術用語必需說到點子上,否則就沒用。所以,我們作為演員,只是想即興說幾句臺詞,或者適時抖一個搞笑包袱,以及給出一些恰當的回應等等。
  • 矽谷降薪潮來襲
    職場交流平臺Blind今年的一項調查發現,4400多名接受調查的科技公司員工中,超過三分之二的人表示,願意搬到生活成本較低的城市遠程辦公,但接受降薪則是另外一碼事。 職業影響「相當負面」 對於矽谷此次的降薪潮,一些招聘顧問和獵頭公司提出質疑。
  • 中國碼農在矽谷:告訴你如何斬獲Google、微軟、FB、Airbnb 四家...
    每一個優秀的工程師可能都有一個矽谷夢,在全球頂級的網際網路公司,和最優秀的工程師一起,做最酷的事情。這裡,我希望能通過自己最近找工作的經歷,幫助大家了解矽谷求職的途徑與流程,拉近你和矽谷的距離。還有一種是 L1 籤證,跨國公司的高級員工,通過這種方式,到美國同一家公司工作。微軟、Amazon 都有這樣的機會。但是由於 L1B 只能為這一家公司工作,很多人到美國後可能會轉換成 H1B 籤證。 矽谷面試流程矽谷的面試流程一般是以下流程:投簡歷。
  • 矽谷公司如何招人的一二事
    首頁 > 人物 > 關鍵詞 > 矽谷最新資訊 > 正文 矽谷公司如何招人的一二事
  • 矽谷經驗本土化,力扣 LeetCode 通過 「程式設計師職業技能提升」 和...
    從數據來看,平臺擁有百萬用戶,支持 16 種程式語言,提供免費面試協同工具,公開題目資源 1000 多套,能夠滿足主流技術面試需求。針對程式設計師用戶群體,力扣提供的服務有以下幾個部分:系統化提升技能的「力扣探索」、海量的技術題庫、模擬面試、專業的技術社群及求職通道。
  • 疫情下在美留學生的艱難求職路:300多封簡歷投出無音信,矽谷「碼農...
    張同學的經歷並非個案,在留學生的求職論壇上,有不少類似的帖子:「每天把領英招聘網站前十頁都投了也沒拿到Offer」「找了一年工作,掛了一年面試……」工籤政策頻生變 不確定性加大矽谷某超級獨角獸的一位HR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公司一直在大量招人,但對應屆留學生招聘名額比往年少
  • 矽谷精英回國一年記——是希望,還是希望破滅?
    這一趟回矽谷,他的目的是幫公司多招聘幾個工程師。「一年前那些激情,現在試過了,努力過了,倒也不覺得後悔。」張昂用豐富和心累總結他回國的經歷。他問楊曉峰:「你真的覺得回國好嗎?」讓人興奮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少,融幾輪就把公司賣掉是常事兒,而真正成為了「Big Thing」的Uber和Airbnb,竟然已經是10年的「老」公司了。「矽谷人在創業和創新這件事上,變得越來越保守。
  • 頂尖科技公司是怎麼招到一流人才的?面試的表示已經被折騰死……
    谷歌、Facebook、蘋果、亞馬遜等這些頂尖高科技公司每年都會收到「千萬億」量級的簡歷,可以肯定:他們有自己篩選人才的方法,但那究竟是什麼呢?答案,絕不是網上很火的那套「谷歌面試題」。事實上,他們對招聘過程的系列微調,已遠遠超出算法和量子物理學這些東西。如果你也想招到頂尖人才,不礙試試下面秘訣。1,提前/推後 15 分鐘打電話,或者就是完全不準時為什麼?目的是:找到時刻為工作準備著的人。如果你是在「可預期」時間裡打電話,那麼人人都可以準備得很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