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熊之國」及考古學文化觀察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我想就這本書來說,它是目前惟一的一部大型的工具書。在這裡面收集了文獻學、考古學、歷史學、民俗姓氏學等有關黃帝文化研究的文典,這為今後黃帝文化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也必須引起當地政府部門和有關領導的重視,要支持這件事,要把它作為一件文化事業來看待。為此我向策劃這本書的同志和編者表示感謝。

根據戰國以來的文獻記載,特別是晉以來的相關史志,都記有新鄭為有熊之墟,而又與新鄭境內的有關傳說和考古資料相印證,新鄭為有熊之墟是可信的。根據有熊國君活動的範圍又與考古學的仰韶文化分布一致,而黃帝有關發明創造,可多在仰韶文化中找到相關的遺存,仰韶文化是黃帝時代文化的遺存。仰韶以前的裴李崗文化,可能是黃帝之前的少典部落創造的文化遺存。新鄭境內有裴李崗文化遺址8處,近10處的仰韶文化遺址,夏商周以後的遺存更為豐富,說明新鄭的古文化底蘊很豐厚。這都是黃帝及其子孫創造的,黃帝功不可滅,他作為中華民族的共祖、宗祖神,是當之無愧的。

現將「有熊之國」及其考古學文化觀察敘述於後,如有不妥,敬請方家指正。

根據《竹書紀年》(卷上)記載:「黃帝軒轅氏元年即位,居有熊。……」(臨海、洪頤煊校本)。《史記·五帝本紀》載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集解》譙周曰:「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謐曰:「有熊,今新鄭是也。」說明黃帝為少典之後。據宋《路史·國名記》:「少典,有熊之開國,今鄭之新鄭。」這裡說的國家並不與後來國的內涵相同。實指是部落,也就是以少典為首的氏族部落。而熊為這個部落的圖騰。而熊圖騰就代表少典部落。黃帝也以熊為圖騰,因他是少典氏之後,可用之。東漢班固著的《白虎通義·號篇》:「黃帝有天下,號有熊。」晉皇甫謐著的《帝王世紀》:「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從此以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唐李吉甫的《元和郡縣誌·河南道四》,唐李泰著《括地誌》,唐僧一行的《大衍曆》,後晉劉昫著的《舊唐書·天文志》,宋劉恕著的《通鑑外紀·外一》,明李賢撰《大明一統志·沿革》,明李東陽的《歷代通鑑纂要》,清順治十六年修的《新鄭縣誌》,康熙三十四年修的《開封府志·建置沿革·新鄭》,雍正三年蔣廷錫撰的《古今圖書集成》,雍正九年修的《河南通志·沿革》,光緒二十八年補刻本《續河南通志·輿地誌》,王漠著《漢唐地理書鈔》,陳芳績制的《歷代地理沿革表》;近現代,劉景向撰《河南新通志·沿革表》,臧勵和著《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譚其驤著《中國歷史地理圖集·商》,方毅等撰的《辭海》和後來的修訂本,當代的一些學者有關黃帝、有熊的著作中,大多把新鄭認定為有熊之墟,黃帝是有熊國君。著名的歷史學者周谷城先生為新鄭黃帝故都的題詞是「軒轅黃帝故都」,這是對新鄭是黃帝故都的肯定。說明有熊之墟、黃帝故都都有歷史文獻根據,特別是東漢至晉以來一直認定的。從此以後有關文獻、論著沿用此說,歷來的史志記載比較一致。新鄭為有熊之墟、黃帝活動的中心地區是可信的。這裡應當指出的是:其一,古代「有熊國」的地域,要比現在的新鄭的地域廣,當應包括禹州的東北部、長葛的北部、新密的東部、中牟的西南部、尉氏的西部、鄭州市區的南部;其二,黃帝原是人名,是氏族的首領,由於他對生產的發展、生產工具的改進、氏族的發展壯大作出卓越的貢獻,人民懷念他,將他的名字作為氏族的名字,世代相傳;其三,黃帝為「有熊國君」之後,有了很大的發展,他必然向周圍擴展疆土,根據《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子二十五人,其得姓者十四人」。有的認為分出了二十五個部落。我以為至少分出十四個部落,分布各方。而黃帝也是四處活動,到了很多地方。《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東至於海……西至於空桐(隴西)……南至於江……北逐葷粥(內蒙古一帶)……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正因黃帝時期的大發展,才奠定了中華民族文化和華夏民族形成的基礎,故黃帝成為中華民族的共祖、宗祖神。各地有黃帝時期的遺蹟、傳說也是正常的現象,不足為奇。新鄭作為故裡,有文獻記載,也有民間傳說,還有考古發掘的實物為證,是不可否定的。

根據《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國語》雲:「少典氏娶有◆氏,生黃帝、炎帝。」看來黃帝和炎帝是親兄弟,實際上反映出黃帝和炎帝是兩大部落集團,他們最早是從少典氏和有◆氏這兩個相通婚的氏族中分離出來的,經過相當長的歷史年代的發展,才形成黃帝、炎帝兩個強大的氏族部落。他們活動的區域不同,有的學者認為炎帝氏族主要活動的地域在關中平原及其渭水流域;而黃帝族則起源於河南中部的新鄭一帶,該氏族的活動地域主要在今新鄭為中心的豫中地區。後來由於黃帝族打敗了蚩尤及炎帝族統一中原地區①。據《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時「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即今東起山東,西到甘肅,北達河北,南抵兩湖地區。這樣一個廣大的範圍內都應有黃帝的足跡。司馬遷為寫《史記》,他「西至空桐,北達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②在這廣大的地域內,古文化遺存比較一致或強烈影響的,只有仰韶文化。從考古學已取得的資料證實它的分存範圍東起魯西,西到甘肅,北達河套、長城一線,南抵江漢。它對東部的大汶口文化,對南部的大溪文化和城頭山文化,對北方的紅山文化都產生強大的影響。這與《史記·五帝本紀》記載的黃帝活動範圍相吻合。也是仰韶文化就是黃帝文化的有力證明。在新鄭境內和周圍地區,還有仰韶文化早期遺存,如大河村③、鄭州西山④、長葛石固⑤、新鄭唐戶⑥等遺址。而唐戶遺址是新鄭最大的遺址,面積達10餘萬平方米,從挖掘和採集的遺物中,不僅有仰韶文化的遺存,還有早於它的裴李崗文化遺存,也有晚於它的龍山文化等時期的遺存。從唐戶修復的文物看,仰韶文化遺物最為豐富,而且陶器製作精緻,還有較大的器形,說明該遺址是一處重要的遺址,它位於市區的南邊,地理位置也很重要。如果大面積發掘,收穫一定很大,對新鄭黃帝文化的研究定有新的突破。新鄭還有多處仰韶文化遺址,如小喬的高坡巖、古城村,觀音寺的大朱莊,辛店的南李莊和人和西南場,新村的王垌,薛店的嶽莊,孟莊的洪府等處⑦。可見新鄭境內黃帝文化的遺存是較為豐富的。

仰韶文化主要分布於黃河中下遊地區,即廣義的中原地區。新鄭又是中原的腹地,眾多的文獻記載黃帝軒轅氏,居有熊。不少學者結合文獻,認定有熊在今河南新鄭。新鄭至今有軒轅故裡之稱。中原地區是黃帝部落的發祥地,而中原腹地的新鄭又顯得特別重要。新鄭為有熊之墟,且有諸多傳說和出土的歷史文物為證,當之無愧。

有熊國君黃帝是少典和有◆氏之後,比黃帝早的古文化遺存也應當有。我們已將仰韶文化視為黃帝時代的遺存,比仰韶文化早的裴李崗文化當為少典時期的文化遺存。而裴李崗文化因首先發現於新鄭裴李崗而由此得名。經過考古學者近30年的工作,這種文化遺存共有130餘處。分布也比較廣泛,東到項城後高老家,西至嵩縣塢稍嶺,北達林州蒿園、濮陽孫悝城,南抵潢川雙崗。主要分布在嵩山周圍的縣境內,如登封、鞏義、新密、新鄭境內。新鄭除裴李崗遺址外,還有唐戶、西土橋、沙窩李、崗時、洪府、店張等處⑧。特別是唐戶遺址面積較大,內涵豐富,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時期遺存,新石器文化從早期到晚期相連,這樣就將中國歷史上古代的少典、有熊一直到禹的文化連接起來。同時該市境內的商周及其以後的文化遺存更為豐富,特別是新鄭作為鄭韓國都長達500餘年,留有大量的文物,如1923年李家樓大墓出土的一批極其珍貴的文物,有舉世聞名的蓮鶴方壺,以及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新鄭出土多坑青銅器,這些說明新鄭境內古文化底蘊非常深厚,不愧為中原古文化搖籃的腹地。

相傳黃帝時期有很多發明創造,如種桑、養蠶、製作衣裳、發明文字、營造宮室、冶銅、造船、造車、鑿井等。這些發明創造不少在仰韶文化中找到遺存。如在仰韶文化西陰村遺址中相傳發現蠶繭,在淅川下王崗仰韶一期文化中發現陶塑蠶⑨,形象逼真,如果沒有經常看到蠶,是不可能製造出這麼逼真的陶蠶,從一個側面反映當時已經養蠶。仰韶文化時期的氣溫比現在高1度~3度,與今長江流域氣溫相同,大面積種桑是可能的。在靈寶西坡發現特大的仰韶房基,中為半地穴房基,面積達200餘平方米,四周有迴廊,總面積500餘平方米,室內地面還塗有硃砂,這種建築稱它為宮殿建築為何不可。其附近還有一些大型房基建築⑩。在鄭州西山發現一座大型房基,面積為100餘平方米,房基為地面起築的,地基處理十分講究,是一層層夯築起來的,厚達1米左右,柱洞較大,直徑40釐米左右。從其建築面積、地基處理很好,且柱洞大,可見不是一般的建築,也屬於宮殿式的建築○11。在汝州洪山廟仰韶文化的彩繪陶缸的人物看是穿有衣裳的○12。在青海出土彩繪陶盆上有一組跳舞的人也是繪有衣裙的。在仰韶文化廟底溝出土的陶器上附加堆紋上壓印紋中有明顯的衣紋痕跡○13。這些布紋痕跡在多個仰韶文化遺址中的附加紋上都有,而仰韶文化各個遺址中都出有陶紡輪,這是紡線的生產工具,仰韶文化時期普遍紡紗織布。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發現大量的刻劃符號。據王志俊對半坡、姜寨等5個遺址統計達50餘種,共270餘個,有的在多個遺址出土同樣的刻劃符號○14。在陝西臨潼姜寨29號仰韶文化居住面上曾發現一圓形陶片,經鑑定,其含銅為65%,鋅佔25%,是銅鋅礦冶煉出的黃銅○15。在仰韶文化範圍內的馬家窯文化的一些遺址中,發現一些青銅工具,如甘肅東林鄉遺址F20房內發現一件銅刀,經鑑定為青銅。同時該遺址中還發現銅渣,是當時冶煉製造時留下的○16。至於鑿井、造船、造車在仰韶文化中至今沒有發現,在中原龍山文化時期發現水井,可深達12餘米,周圍還用木頭扣為方形井框,顯然是比較進步的井,應當有更原始的井有待發現。商代早期發現埋有車痕。這些發明要晚於仰韶文化,當是黃帝文化的子孫們創造的,也記在了黃帝的身上而已。可見與黃帝有關的發明創造在仰韶文化中能找到不少,這並非偶然,也進一步證明,仰韶文化當屬黃帝時代的文化。

王尚喆

相關焦點

  • 小邾國歷史文化的考古學研究
    其三,對徐樓濫國墓地、橫嶺埠遺址、大韓墓地出土和山西公安廳「603專案組」追繳的小邾國銅器進行研究,以新資料為基礎,拋磚引玉,意在推動小邾國歷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其四,從族源與遷徙、分封與滅亡、世系與對外關係等方面,對小邾國的歷史沿革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細緻研究。具體而言,主要觀點如下。
  • 知識考古學與認知考古學——序《建構神聖:良渚文化玉器、圖像與信仰》
    該書是關於良渚玉器、圖像、祭壇、墓葬、神話等主題思考的一個匯總,雖然主題多樣,但是以玉器為核心,作者儘可能地將涉及良渚文化方方面面的材料納入到一個連續秩序的理解空間中去,這個空間的名字叫「神聖」。該書就是圍繞著良渚文化,去探討神聖有哪些具體的表現?神聖空間有哪些類型?良渚人建構神聖的動力是什麼?
  • 人類學對話考古學③|文化相對論,與學科合作的可能路徑
    就人類學的學科架構與傳統而言,社會-文化人類學、語言人類學、生物/體質人類學與考古學乃人類學的四大分支領域,共同構建出關於人類的整體認知。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也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堅持人類學四大分支教學與科研的學系,因此,如何增進考古學與人類學的相互交流?如何進入彼此的田野?如何穿越時空,對共同、相通的議題展開探討,並將知識生產帶入更為廣闊的公共領域,乃此次對話之緣起。
  • 考古學,並非冷專業
    有網友評論,如此分數報考冷門專業實屬浪費。對此,鍾同學回應:「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然後全國考古界和各大學考古學專業聞「聲」而動,「團寵」小鍾,以示聲援。考古學,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專業?看看山大考古學專業的就業8月9日,記者聯繫到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相宏。
  • 青少年學習考古學有什麼意義? 有必要從小了解考古學嗎?
    「考古學是什麼?」「就是有一個東西很美,但是它被埋到了地下,別人看不到它的美。考古學家就先把它挖出來,讓它變美,再讓其他不知道這個東西美的人,都看到它的美,這就是考古學家在做的事情。」很難想像,這樣的回答竟出自於一名小學生之口。
  • 人類學對話考古學①|河床與河流:人類社會文化的不同時態
    考古學與人類學,一個關注過去,一個聚焦當下,但從研究理念、問題意識乃至田野經驗來說,卻有很多可以相互學習、借鑑之處。就人類學的學科架構與傳統而言,社會-文化人類學、語言人類學、生物/體質人類學與考古學乃人類學的四大分支領域,共同構建出關於人類的整體認知。
  • 國立西北大學:微弱之光照亮考古學
    中國近代考古學教育起步較晚,在高等教育領域,自民國以來,北大、清華等少數學校開始開設考古學課程,但是在師資和教學力量上顯得較為薄弱,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考古學人才培養多集中於考古工地,以至於有「安陽隊」和「龍骨山畢了業」的戲謔之詞。
  • 上海交通大學神話學研究院舉辦「玉成中國:神話學與考古學專家對話...
    2019年10月31日上午,由上海交通大學神話學研究院主辦的「玉成中國:神話學與考古學專家對話」論壇在閔行校區人文樓211會議室順利舉辦。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顧鋒發表論壇致辭,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黨委書記齊紅主持開幕。
  • 考古學理論與中國學派
    蘇秉琦的區系類型理論基於當時的考古資料分全國考古學文化為六大區域,認為六大區域各自都有本身特色鮮明的文明起源形式,刷新了學界過去的「中原中心」觀念[16]。這一新型理論打破了文明起源一元說,反響強烈。區系類型理論顯然對避免考古學文化的混淆、指引不同地區考古學文化的譜系排列和重新認識考古學文化有非比尋常的意義。
  • 考古學是冷門專業嗎?考古學專業能幹什麼?考古學就業前景
    考古學「漸熱」多名高校招生負責人表示,相比熱門的理工、金融等學科,考古的確顯得有點「冷門」,因為考古學是考究古物的,與日常經濟社會活動離得相對比較遠。但從招生人數、專業設置等方面來看,「冷門」的考古學已經有「漸熱」的趨勢。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副教授趙俊傑說,近年來,全國多家高校考古學專業招生人數不斷擴張,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目前每年招生在60人左右。
  • 考古學沒錢途?你們怕是真的沒文化
    考古學是冷門專業,不好找工作,沒有「錢途」於是考古界的大咖們紛紛出手,支持小姑娘的選擇。而小姑娘本人則表示,我就是喜歡考古學。我不怕找不到工作。事實上,考古學真的那麼難找到工作麼?當然不是,我們來看下考古學專業的學生主要的就業方向。
  • 考古學的定義
    對於這樣的一個定義,需要作以下的解釋和說明:研究的年代範圍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現代史是無關的。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近一時期以來,英國有「中世紀考古學」,其年代下限延伸到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1640);又有所謂「工業考古學」,其年代下限更延伸到18世紀和19世紀的工業革命初期。在美洲,則有所謂「歷史考古學」或「殖民地時代考古學」,它們的年代範圍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直到18世紀末或19世紀初美洲各國在政治上獲得獨立。
  • 鄭州大學歷年考古學考研真題匯總篇
    2017年鄭州大學考古學考研真題名詞解釋:分封制,黨錮之禍,類型學,金石學,丁村文化,黃腸題湊,唐三彩,北宋宋陵。(50分)2009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試題學科、專業:歷史學考古學專業研究方向: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各方向考試科目(代碼、名稱):632  考古綜合一、名詞解釋:(每題10分,共80分)1、《漢書》2、五胡十六國3、考古學文化4、大荔人5、山東龍山文化6、二里頭遺址  7、黃腸題湊 8、
  • 走馬俄羅斯:俄羅斯的「熊」文化
    在這些物品中,大家總是很輕易便能看到各種以熊為原型的筆筒、圖畫、徽章、生活器物。俄羅斯媒體《斯拉夫文化》網寫道:「熊這個動物很早前就成為我們的象徵,不僅在國外熊的形象與俄羅斯關聯,而且在國內也隨處可以看見。」 在筆者印象中,最早看到用熊代表俄羅斯估計是在歷史課本上,清朝晚期,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劃分圖上,熊就指代沙皇俄國。
  • 考古學賺不賺錢不說,但一定能滿足你對它的全部想像
    說了這麼多,大家知道了考古學在中國是20世紀初西學東漸的一門學科。但是考古學到底是什麼,恐怕大家的想像還停留在戴著安全帽、拿著小鏟鏟、在坑旁蹲成一排的灰頭土臉的考古學專業學生的模樣。考古學立足於物質文化,會挖土當然是有必要的,但光會挖土可不行。
  • 宋江寧:無角度、不(非)學術——對考古學學科性質和中國考古學學科發展的思考
    2018年以來,隨著《鼏宅禹跡》的出版,中國考古界和知識界尤其史學界關於二里頭文化、二里頭遺址、夏文化、夏政權、夏代信史等各種問題掀起熱議。既有新觀點發表出來,更有大量此前的論著被重新提及;既有理論、方法、範式的思考,也有學科局限、邊界的探索,更有激烈的交鋒。綜觀各家論述,最終還是會引出同一個問題:考古學是什麼?  第三個大事件。
  • 山東大學歷年考古學學碩考研真題匯總篇
    2、試述二裡崗文化的發現,文化特徵及其意義 3、漢代壁畫,畫像石和畫像磚墓畫面主要有哪些內容? 其中特種工藝鏡主要有哪幾種?2005年山東大學 考古學考研真題一名詞解釋 1、丁村文化 2、陶寺 3、聚落考古 4、北辛文化 5、繩紋6、吳城文化 7、嶽石文化(不確定) 8、敦煌莫高窟9、永寧寺10、⻩腸題湊 11、渤海國貞惠公主墓論述題1、論述良渚文化 2、殷墟的發現及研究(大意) 3、北⻬和東魏墓葬的分期與特徵2006年山東大學考古學考研真題
  • 2021年考古學和文博專碩考古學常考核心題
    61 二里頭文化宮殿及其特點 62「二里頭文化」的發現在考古學上有何重大意義,研究現狀。116 漢墓結構的發展演變主要有以下三大特徵:117 簡述漢代的玉衣之制118 簡答長沙馬王堆漢墓發現的意義;馬王堆漢墓帛書發現及意義 119 西漢長安城的布局及近十年來考古新發現120 試論漢代「黃腸題湊」墓的起源與發展121 銀雀山漢墓出土竹簡有何歷史價值122 磚室墓123 試比較四川與山東漢畫像石藝術題材與製作風格上的不同特點
  • 考古學,可比你想像的酷多了!
    所以總有人說,考古學是一個「從一塊石頭,推斷整個文明」的工作。而在《考古學與史前文明》這本書中,作者布賴恩·費根定義道:「考古學是研究人類的生物和文化進化長期發展的唯一科學。」「當然,從來沒有確切的答案,但,道路就必須要有終點嗎?」費根寫道。這可能也是考古學中迷人的一點:即使是最艱難的研究問題——再現歷史上的無形宗教信仰與意識形態,但這些遺蹟所代表的意識與思想和我們總有跨越時空的聯繫與感應,比如對宇宙和時間的不斷探索。
  • 建陽刻書文化:現存的熊大木編創的書籍都有哪些種類?
    建陽刻書文化:現存的熊大木編創的書籍都有哪些種類?熊大木(約1506-1579年),原名熊福鎮,字大木,號鍾谷,崇化裡書林今建陽區書坊鄉)人,早年屢次參加科考落第,遂為鄉間塾師,後進入了刻書行業。於明嘉靖間(1522-1566年)創辦了書林忠正堂,「是一位以編撰長篇通俗小說而知名的刻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