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31年,臨床護理幹了26年,參加過國際維和,執行過抗震救災、泥石流搶險等任務,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十四科護士長李曉莉每天都演繹著「速度與激情」。來自火箭軍某醫院的她十分清楚:「救人如作戰,快一秒,就多一份救治勝算!」
一天上午,李曉莉查房時發現85歲的鄭大爺目光有些呆滯,但生命體徵基本平穩,她便叮囑當班護士「多留意」。不出所料,晚飯時間,鄭大爺突然併發症急性發作,血鉀減至常人一半,血氧飽和度急速下降到56%。李曉莉結合醫囑立即實施急救:靜脈補鉀、高流量呼吸、通知重症病房做好插管治療準備。
一連串有序的救治操作,把鄭大爺從死亡邊緣救了回來。
「作為護士,不是量體溫、測血壓、打針送藥那麼簡單,關鍵時候要有與死神拔河的本領。」李曉莉說。
李曉莉曾在外科、呼吸、傳染、發熱門診等多個科室幹過,經歷過數千次的急救,梳理出一條條「護理寶典」:高齡患者防跌倒猝死、高血壓患者防昏迷、呼吸道疾病防氣管堵塞窒息……
護士趙巧梅說:「關鍵時刻真管用。」一天傍晚,李曉莉剛出重症區,趙巧梅便用對講機呼叫:「34床高奶奶意識不清、進入昏迷。」穿上防護服再進入病區已經來不及了,李曉莉迅速想到:這位老人年過八旬,患有嚴重的高血壓,病症多半是血壓升高所致。
「判斷脈搏、呼吸和瞳孔對光反應,抓緊測量血壓,打開移動工作站,我們視頻對接!」李曉莉沉著冷靜地「隔區」指揮。
「脈搏呼吸都有,但收縮壓超過200了。」聽到這裡,李曉莉心裡有了些底,隨即視頻指揮緊急施救:吸氧、心電監護、口服降壓藥和速效救心丸……40多分鐘後,患者恢復正常。
此次支援湖北前,李曉莉雖然已經上報了退休,仍帶領科裡護士集體遞交了請戰書。到了武漢,她擔任感染十四科護士長,在全科護士中年紀最大,但也是最拼的。
新環境、新崗位、新任務,李曉莉從建章立制抓起,化繁為簡提高效率:各種規章制度上牆,標準要求一目了然;重點工作逐日提醒,頭緒再多不打亂仗;重症患者列出「清單」,因症施策「專案護理」;逐人逐項「量化評比」,獎優罰劣激勵爭先。前不久,光谷院區考核評比,感染十四科奪得護理質量、規範管理等多項第一。
在護士站,有個小小「督導欄」,每天貼著不同的紙條,這是李曉莉查房後列出的當天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次日逐條逐項「掛帳銷帳」。其中一張紙條上面寫著12條「提示」:首次入院評估有缺項、手消液開瓶日期未填、62床深靜脈置管需重點監護……李曉莉逐一檢查過關,又開始記下當天的「問題清單」。她說:「別看問題小,弄不好都會『針尖大的窟窿颳起鬥大的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姜天驕 通訊員 李永飛 許溟)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