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雨季,常聽見小雨、小雨到中雨、中到大雨、大到暴雨、特大暴雨等名詞,那它們是怎麼劃分的呢?在中國,這是由中國氣象局按照降雨強度劃分的。
中國氣象局規定:24小時內的降雨量稱之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0毫米以下稱為小雨,10.0-24.9毫米為中雨,25.0-49.9毫米為大雨,暴雨為50.0-99.9毫米,大暴雨為100.0-250.0毫米,超過250.0毫米的稱為特大暴雨。
那降雨量和降雨強度怎麼定義的呢?降雨量就是雨水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未經蒸發、滲透、流失,積聚的水層深度(以毫米為單位),它可以直觀地表示降雨的多少。降雨強度就是在某一歷時內的平均降落量了。一般用單位時間內的降雨深度表示,強度越大,雨愈猛烈。
降雨量的測定一般用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徑一般為20釐米,內裝一個漏鬥和一個瓶子。量杯的直徑為4釐米,與雨量筒是配套使用。測量時,將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據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當天的降雨量了。
但畢竟除專業人員外,人們一般不準備測量工具。如果想知道雨量等級有什麼簡易辦法呢?那就可以根據降水情況來判斷一下:
下小雨時,一般雨點清晰可辨,沒有霧氣漂浮現象;落到地面、石板或屋瓦上不四濺;地面泥水淺窪形成很慢;至少兩分鐘以上才會潤溼石板、屋瓦;屋簷下只有滴水。
降中雨時,雨水成線,雨滴不易分辨;落在硬地、屋瓦上雨水四濺;水窪泥潭形成很快;屋頂有沙沙聲。
下大雨時,雨如傾盆,模糊成片;落在屋瓦、水泥地或石板上可四處飛濺,水潭形成很快;屋頂雨水有喧鬧聲。當然,再大的話,就是暴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