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讓孩子成為真正的"神童"麼?聰明的父母都會先做到這一點

2020-08-29 暖心小月

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獲取育兒情感小知識,暖心小月伴你一同成長哦!

文|艾小月

01

最近關於神童的報導有點多:

先有我國的一名15歲高一女生參加了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大會,後有美國的一位14歲少女贏得了&34;的稱號。

網友們紛紛感慨:這些都是&34;,當自己14歲的時候,在幹嘛呢?

我想起了小時候聽爸爸講過的&34;寧鉑,那個年代的父母都喜歡講中科大少年班這群神童們的故事。

寧鉑2歲就能背誦30首現代詩詞,4歲識別400個漢字,5歲讀小學,八歲已經會開中藥藥方,13歲成為中科大少年班的第一個學生。

可是在2003年,寧鉑卻正式出家了。

為什麼這樣一個轟動全國的天才人物卻沒有完美的結局?

後來,寧鉑在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了原因。

他說,中科大讀書時他頂著&34;的頭銜被過度的宣傳和崇拜,其實活得非常痛苦,甚至出現了精神恍惚。

於是,他在最迷茫時,給家人寫了一封信,提到自己像是&34;,任由擺布,&39;神童&34;

父母在回信中卻說大家都是為了他好,讓他要珍惜能在名牌大學學習的機會。

這樣的回信讓他萬分失望,他覺得父母更願意接受媒體所塑造的那個寧鉑。

後來,他留校任教了幾年。有一次,他在電視節目上公開批評&34;,並想到了出家,但他父親卻說他的做法讓&34;。

我明白了,原來父母地逼迫和不理解成了壓倒寧鉑的&34;。

很多家長都覺得從小&34;孩子一把是為了孩子好。

我卻認為,父母所謂的為了孩子好而&34;孩子,其實隱藏著父母控制的欲望。

02

你所謂的為了孩子好,其實只是滿足你的一己私慾

近期,一個關於神童曦曦粉絲會的視頻在網上被瘋傳。

當我看到這個4歲的小孩坐在講臺上,面對大人們提出的各種哲學問題,都能夠不假思索地給出答案時,我感到了一種不真實。

這段視頻中曦曦一直對答如流,直到視頻中有個女士問他:&34;,他卻聽不懂了。

他向爸爸求助,爸爸給他做出了如下提示了:&34;

這樣曦曦才開始回答說:&34;

這讓人不得不懷疑,如果沒有爸爸的翻譯&34;就是&34;,那麼曦曦就抓不出&34;這個關鍵詞,更別談回答出問題了。

再仔細分析,曦曦每次回答的話語都包含了很多關鍵詞,內容就是各種雞湯金句地排列組合。

後來,我看了網友的評論才知道,原來曦曦的爸爸陳光經營了一家講&34;的培訓機構。

曦曦的頭像在網站醒目位置擺放著,顯然他已經成為了他爸爸斂財的工具。

正如武志紅所說:我們這個所謂的&34;藏著一個邏輯:我對你這麼好,你應當給予我回報。

像曦曦爸爸這樣的家長口口聲聲說著自己是在為了孩子好,實際表現出來地卻是希望得到孩子的回報。

不可否認&34;們都很聰明,但是當他們被父母過早地消耗,這些小&34;們終將和方仲永一樣泯然眾人矣。

03

你所謂的為了孩子好,其實孩子並不需要。

前段時間,FTboys成員王源,接受採訪時透露說他被媽媽安排相親了。

因為媽媽覺得自己一個朋友的女兒很不錯,所以就想介紹給自己的兒子認識。

王源直接拒絕了媽媽。

有王源媽媽這種思想的家長真是太多了。

比如熱劇《小歡喜》中,英子的媽媽宋倩一直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卻把英子逼地要去跳海。

網友們都覺得宋倩是超強的控制欲,張口閉口都把自己的&34;夢想強加在女兒的意願之上。

前段時間,有個養兔子的八歲小男孩李澤正火了。

他的爸爸發現正在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想養兔子時,沒有批評孩子的&34;,而是大力支持了他這個想法。

爸爸還陪孩子一起觀察兔子,跟孩子一起讀書,不斷地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鼓勵孩子把觀察兔子的故事寫出來。

結果,小小年紀的李澤正從爸爸正在給他講的《西遊記》中找到了靈感,創作出了一本中英文童話書《兔子英雄記》。

盧勤說:孩子自己選的路就會努力,努力中獲得了成就感就有了動力,最後必定成功。

當我們盲目幹預孩子選擇的路時,都需要好好地想一想,這個所謂的&34;的幹預,孩子是否真的需要?

只有我們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天性和興趣,我們才會作出對孩子真正好的舉動,從而能夠引導和支持孩子變得足夠強大。

04

我們都不喜歡被人控制,但是我們卻經常對自己的孩子打著&34;的旗號加以控制。

湖南衛視綜藝節目《少年說》中有個女孩曾發出這樣的呼籲:

&34;

父母應該如何克服這種控制的欲望呢?

1、承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經常聽到有人這樣說:&34;&34;

這些話本身強調地就是:你做好了,你的孩子就好了。

這種理論根本不關心孩子自己究竟想怎樣,它其實是在暗示孩子怎麼想不重要,你才是他人生的主角。

紀伯倫說: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對自身渴望的生命的兒女。他們通過你而來,但並非源自於你,他們與你相伴,但是並不屬於你。

孩子應該擁有屬於他自己的人生,他並不是父母用來完成自己夢想的工具。

2、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對孩子適當的放手。

武志紅在《為何愛會傷人》一書中曾經說過: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別人的頭上,這就是權力。

權力其實可以換成另外一個詞——控制。權力的欲望也是控制的欲望。

控制欲望強烈的人勢必會努力尋求權力,也即千方百計地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別人頭上。

有很多孩子長大以後,只是生理成熟了,心理上依然還是個巨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總是走不順暢。

究其原因就是他還是一個孩子時,父母對他控制欲望太強了,於是孩子事事依賴父母,一直學不會獨立。

當孩子被允許自由支配自己的身體和行動時,他將獲得尊嚴;

當孩子被允許自由使用自己選擇的能力時,他將獲得意志上的獨立;

當孩子沒有幹擾的獨立工作時,他將獲得思想上的獨立。

05

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孩子&34;時,請記住放下你的控制欲望。

心理學家李雪說:父母是孩子所有問題的根源,愛和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如果我們希望培養一個後勁十足的孩子,那麼就應該少一點功利,多一點思考。

讓我們都能放下身段,學著&34;,多多與孩子溝通,尊重孩子的選擇,用愛來培養一個真正的&34;吧。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

作者簡介:艾小月,自信堅強,樂觀上進,極度追求生活幸福感的我,想用文字治癒自己,治癒和我一樣有著同樣困惑的你。

相關焦點

  • 15歲成為小科學家,父母做到這4點,才能真正幫到孩子
    父母們要放下焦慮,但別停止自身成長「看看人家孩子,再看看你」大多數家長都恨不得那個「神童」是自己家孩子!由此引發的內心焦慮困擾著很多人,但是神童的人生真的就是一帆風順的嗎?他覺得自己無法承受失敗,因為沒有人會接受一個「神童」的失敗。我們說這個故事當然不是抱著幸災樂禍,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人生的路很長,「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製造焦慮的咒語多年來一直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好像孩子一時平凡,就會終身落後。想幫助孩子首先要做到的是放下心中的焦慮,不斷的提升父母自身的綜合能力,想讓孩子成龍成鳳,先讓自己能頂風抗雨,眼界開闊。
  • 父母超前教育想創紀錄,9歲神童大學被退學,求放過孩子
    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為什麼放到自己孩子身上時,就變了?搶跑,這個不遵守規則的行為,卻成為了人人稱道的美談。別忘了,搶跑的時候,裁判的槍還沒響。一旦響了,就會嚇破搶跑者的膽。9歲神童衝擊「最年輕大學畢業生」失敗我們9歲的時候在幹什麼?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的,反正我在玩泥巴。可是,荷蘭的勞倫·西蒙斯卻大不相同。
  • 25天寶寶喊「媽媽」,婆婆:「孫子是神童」開口早的孩子聰明?
    導讀:25天寶寶喊「媽媽」,婆婆:「孫子是神童」開口早的孩子聰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25天寶寶喊「媽媽」,婆婆:「孫子是神童」開口早的孩子聰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塗磊:「你想養兒防老,那你又對自己父母做到了麼?」
    塗磊在電視節目中曾經說到關於「養兒防老的問題」他這樣講:「你想養兒防老,那你又對自己父母做到了麼?」21世紀,是個全新的世紀。無論您是70後,80後,90後還是00後,請您花3分鐘,好好閱讀這篇文章!可能你還感覺不到自己思想跟幾年前有什麼差別,但是你的身體變化已經告訴你!本期重點內容:養兒防老!您又對於自己父母做到了麼養兒防老,這個話題其實幾十年來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問題。生兒育女,傳宗接代,這也是幾百年,幾千年來的傳統,自家香火不能斷,無後為大!
  • 心理學家:有這三個特徵的孩子可能是神童!看看你家娃是否有潛質
    因為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普通的,而也正是由於神童這一個群體是非常稀少的,也導致了很多的家長其實都沒有真正遇到過。當然,這也讓很多的家長都錯過了將自家的孩子培養成天才的時機。這裡面所提到的優質聰明的兒童,其實就是我們所認為的神童,他也在這本書中總結的一些關於神童的特徵,希望這些特徵能夠作為一些家長參考自家孩子能力的標準。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神童可能有的特徵,各位家長也可以看看自家孩子有沒有可能發展成為神童的潛質。
  • 好的父母,都有一點笨,孩子才會聰明一點!
    ,我都會抽時間在一邊監督,不會的題也想盡辦法輔導他,可成績就是不見提高。,孩子才能聰明一點哎呀,你別動了,笨手笨腳的待會兒再摔了,我還得收拾半天。有時候還是需要表現得笨一點,我們的孩子才能更加聰明!」感受到了我的怒氣,大寶只好慢下來,然而我又沉不住氣:「這麼久還沒想出來,我怎麼養了你這麼笨的孩子!」最後只要是我在旁邊,大寶就不敢動筆。
  • 想讓孩子更加聰明機靈,父母就要掌握0-3歲關鍵期,這非常重要
    孩子聰明而機靈,毫無疑問是每個父母的期望。為人父母,即使不渴求孩子成為三歲時就能把故事倒背如流的神童,也希望孩子能夠有優異的成績,出類拔萃,能夠把握住自己想要的東西。但其實,一般而言每個孩子出生時的智力水平差別不大,想讓孩子更加聰明機靈,父母完全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實現的。
  • 聰明的父母應懂得向孩子「示弱」,做到這3點,孩子會越來越出色
    導讀:聰明的父母應懂得向孩子「示弱」,做到這3點,孩子會越來越出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聰明的父母應懂得向孩子「示弱」,做到這3點,孩子會越來越出色!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想讓孩子放下手機,就請家長先做到這一點
    手機讓很多人成為低頭族,其中不乏有很多孩子手機成癮。手機裡有他們喜歡的遊戲,有他們喜愛的動畫,有他們喜歡的故事各種各樣能夠吸引他們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我們看現在的孩子,多少孩子的戴眼鏡的原因是因為晚上熬夜玩手機。父母想盡各種辦法放孩子放下手機但是都沒有什麼效果。作為家長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應對?想要讓孩子放下手機,家長還是要嘗試做到這幾點!
  • 聰明的父母,都善於把這一點做到最好
    放下工作養不起孩子,拿起工作陪不了孩子。爭取來陪伴孩子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更難的還在後頭。很多教育專家在育兒版塊呼籲:父母必須通過培訓,執證上崗,做到科學育兒。沒錯,真就是太難了。擺在家長面前的最大的難題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
  • 9歲上大學,18歲博士畢業,當年的神童沈詩鈞為什麼這麼聰明
    父母們都希望自己能生出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但是事實上,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真正能夠成為學霸的概率還是很有限的,畢竟學霸只是班級裡的少數人。而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孩子在學業上的出眾表現離不開父母所給予的恰當引導,所以與其一味地希望孩子天生聰明,父母們不妨掌握更多把孩子培養成學霸的好方法。
  • 怎樣的孩子最聰明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那麼,怎樣的孩子最聰明呢?第一,有的孩子生來就是神童,天生就聰明。有的孩子生下來就記憶力超群,或者具有某一方面的天才。第六,愛探索的孩子最聰明。比如愛迪生從小就是一個十分愛探索的孩子。他見雞坐在蛋上,就可以孵出小雞,於是他也坐在雞蛋上,看能不能孵出小雞。愛迪生就是由於這一股愛探索的勁,使他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
  • 真正聰明的父母,會把這幾句話常掛在嘴邊,難怪孩子越來越優秀
    導讀:真正聰明的父母,會把這幾句話常掛在嘴邊,難怪孩子越來越優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真正聰明的父母,會把這幾句話常掛在嘴邊,難怪孩子越來越優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焦慮的背後是接受不了孩子成為平凡人的可能
    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忽略了這99%的部分,而是將精力集中在逼迫孩子成為1%的那部分。父母把精力集中在逼迫孩子成為那1%時,他們也是變相地逼迫自己,當發現與目標相差甚遠時,就會焦慮、憤怒,甚至把這些情緒嫁接到孩子身上。
  • 孩子的假期應該怎麼過?聰明的父母會利用假期做好這兩件事
    媽媽們都想孩子有個好未來,但是孩子的未來不一定是有個好成績、上個好大學才有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抓住孩子的特長才是關鍵,過度給孩子施壓,只能適得其反,應該適度給孩子放鬆的空間。今天我們要討論下面一個問題。
  • 「你家娃可能是天才」,孩子有這3點「神童特徵」,家長就偷樂吧
    你家娃可能是天才",孩子若是具備以上三點"神童特徵",家長就偷著樂吧!孩子的"神童特徵"往往被父母忽視雖然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天才,而且最好是可以讀書過目不忘,有著超強記憶力和學習能力的那種,但是這種想法過於膚淺。因為神童的神奇之處不在於孩子本身,而在於父母的教育方式和長遠眼光。
  • 神童的九大表現,我卻認為可以培養
    有孩子的家長相信都知道繪本時什麼吧,只要家長麼們長期給孩子進行親子共讀,孩子的詞彙量和語言或者句型都是能夠培養到很多樣化的,有時候你會發現孩子就能蹦出一些不一樣的新詞。這一點就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繪本同樣可以做到,而且能做的很好,只是這一地啊依舊需要父母常年的「陪讀」。
  • 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做到這四句育兒名言的父母,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世上沒有笨小孩子,只是還沒有找到最適合他的教育方法,父母還不夠真正地了解孩子。其實很多父母或大人覺得,現在:高調說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真有那麼至關重要,太誇張了吧。那麼試問,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去看心理醫生,醫生發現問題時,往往會詢問,小時候你和家人曾經經歷過什麼樣的事情?小時候某些經歷等等。原生家庭,間接影響孩子性格養程,及後天的一些脾氣及某些事上的處理。
  • 培養孩子創造力,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聰明的父母都會這麼做
    孩子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創造力,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聰明,所以某些家長就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操心器教育的問題,也會看到有些父母為了能讓孩子比別人更快>,幾乎每個創造力強的孩子都會找事情給自己做。
  • 兒科醫生:「你家娃可能是天才」,孩子有這3點「神童特徵」
    最後,專注力高的孩子做起事情來不含糊,踏踏實實,會認認真真做好自己的工作,辦事效率很高,也讓人省心。"你家娃可能是天才",孩子若是具備以上三點"神童特徵",家長就偷著樂吧!孩子的"神童特徵"往往被父母忽視雖然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天才,而且最好是可以讀書過目不忘,有著超強記憶力和學習能力的那種,但是這種想法過於膚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