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7日下午兩點,由文化與傳媒學院(以下簡稱文傳學院)舉辦的斯文卓越大講堂「碑誌春秋——石頭上的歷史人物與事件」在沙河主教107教室準時開講。本次講座,邀請到了文傳學院的王強教授,由他帶領大家從古老的石碑入手了解歷史中的人物與故事。
講座開始,王強教授通過陳澧的文章簡述了中國文字產生的淵源與智慧,並解釋自己正是在對中國書法意義的研究中與古碑結緣的。
王強教授首先提出「碑誌可補史傳之不足」的觀點,即古碑研究可以考證或補充紙質文獻,從而更接近歷史事實。王教授說「從地下不斷出現的東西可以給我們帶來不斷的驚喜。」他以自己的研究經歷舉證,在對房彥謙墓碑的考察時,得出了其具體卒年;又在對《羊烈墓誌》的研究中,對羊氏一族追根溯源,判斷史書中有可能不正確的記載。由此可見,古碑研究對史實佐證意義重大。
緊接著王強教授講到「碑誌實物對吾人之感發力量」,細緻描述了他在古碑實物前的真實感受。他從刻有「天祿」「闢邪」的石獸旁,聯想到漢家良吏範滂的剛正氣節,鼓勵我們學習漢唐先人的大氣正直。
在對古老石碑的講述中,王強教授帶領我們了解了一些史傳中所沒有記載或有誤載的歷史細節,讓我們對我國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從王教授的親身經歷之中,我們意識到文獻中的記載不一定完全正確,追求真實的歷史需要有懷疑精神與求實精神。正如王強教授所言「當有疑問時一定要解決,暫時不能解決的也要存疑」,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永懷理性之心,學會懷疑、執著求實、不懈前進!
主編/ 姜雨薇 李靖 責編/ 徐啟月 劉東方 趙琳 黃本源
文案/ 金泓宇美工/ 張瑋玥 排版/ 趙琳
出品/ 文化與傳媒學院學生會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