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轉設後,我從二本生變成985校友

2021-01-09 新周刊

這幾屆獨立學院學生有些不安。

有人尚未畢業,所在院校就已停止招生,轉設前途未卜;有人當初為了母體學校的頭銜光環報考獨立學院,然而剛入學不久,學校就醞釀著改名。

2020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並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

據統計,目前至少有數十所獨立學院的轉設申請,已在省級教育廳或直轄市教委進行官方公示。

吃瓜吃到自己學校上

當2020屆高三學生終於告別遲來一個月的高考,滿懷憧憬地等待填報志願時,一則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將要停辦的消息在微博、朋友圈裡鬧得沸沸揚揚。

知乎上,自稱該校學生的網友群情激奮。

網友@呵呵說:「今天早上突然看到有學校停辦的消息,當時還覺得是謠言。但是傳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像是真的。作為一個吃瓜群眾,吃瓜吃到自己身上還是非常害怕的。」

「現在官方有沒有確切的回答。希望官方能迅速給出答覆。難道一覺醒來,我學校沒了?」

截止2020年8月,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60餘人。同時,與杭州師範大學共享師資近200人。圖/杭州師範大學

試想將來,學子們手捧證書奔赴熱愛的崗位,還沒開始996、007之前,HR就拋出靈魂發問,難道你的學位證書在學信網上查不到了嗎?

誰也不想成為求職大軍一員後,還要費勁和單位解釋為什麼母校不復存在。

不久之後,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通過官方微博回應,「目前,錢江學院是通過轉公、轉民,還是終止辦學的路徑完成轉設還沒有最後確定。」

錢江學院提及的三種路徑,來源於2020年初教育部為全國獨立學院轉設提供的三種思路。

同樣身處轉設的迷茫期摸索向前的,還有全國數百餘所獨立學院。相比起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南京大學金陵學院的校友更為幸運。

這所1998年由南京大學創辦的獨立學院,經歷22年的發展迎來「壽終正寢」時刻。

轉設完成後,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將與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全面融合發展。

官網的情況說明,確認了具體安排:2020年9月,金陵學院停止普通本科招生;2022年7月,遷址蘇州辦學;2023年7月,2019級學生畢業後終止辦學、完成轉設。

過渡期內,在校生畢業證、學位證的蓋章與入學時的蓋章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官網指出「金陵學院校友即為南京大學校友,金陵學院校友工作將納入南京大學校友工作統籌規劃」。

這意味著,南京大學金陵學院退出歷史舞臺後,該校學生們能以南京大學校友的身份過關斬將。原二本獨立學院的學生,搖身一變成為985高校的校友。

運氣降臨至一部分人身上時,另一部分相似處境的人只能接受不同的待遇。大部分獨立學院轉設後都失去了母體高校的頭銜光環。

例如,中山大學南方學院轉設後改名為廣東南方學院。至少在名稱上,母體學校可以徹底地說一句「與我無瓜」。

該校一名畢業生告訴小新同學,更名不會改變本科學歷,但對招聘會有所影響,「因為掛名中山大學,肯定對應聘者來說高大一點。」

曾有獨立學院因為改名而催生風波。據澎湃新聞報導,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擬轉設為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學生對於此次更名提出了異議。

在其看來,「職業」二字多用於高職院校的名稱,科院學生寧可不要「大學」二字,也不願有「職業」二字。他們衝到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對改名一事的不滿。[1]

忽如一夜春風來,獨立學院紛紛轉設。有人歡喜有人愁,或搭上轉公、轉民列車,或在終止辦學的門前艱難徘徊,無論哪種抉擇,都有序地碾著歷史的塵埃行進。

「分手費」沒那麼容易

獨立學院轉設首次進入公眾視野,追溯到2006年。

當時教育部提出,「十一五」期間,獨立學院視需要和條件按普通高等學校設置程序可以逐步轉設為獨立建制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

2008年,教育部再次發力,「26號令」給予轉設五年過渡期限。按照要求,全國獨立學院都要依法通過考察驗收,實現真正的「獨立」。

《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被稱為教育部「26號令」

然而,當全面轉設預想迎面撞上現實難題,轉設之路就變得複雜緩慢。

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8月,全國有獨立學院265所,共有64所獨立學院轉設為63所民辦本科高校(其中有兩所獨立學院合併轉設為同一所學校)。

已轉設獨立學院佔全國獨立學院總數(含已轉設)的 19.45%。[2]

政策的一再呼籲,沒有倒逼轉設之路變得順暢。獨立學院的觀望、猶豫等來了去年5月份教育部的「最後通牒」。

在獨立學院的轉設歷程中,首先要面臨的問題是產權結構不合理。

最初,母體學校與社會投資方籤訂合作協議時,只規定合作期間的利潤分配,沒有議定合作期滿後的財產歸屬。

隨著獨立學院不斷發展壯大,資產總值早已遠遠超過剛成立時的數額,這部分增值資產應當屬於母體學校還是社會投資方,往往導致兩者之間的分歧。

長期以來,獨立學院從收取的高昂學費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支付給母體學校。

2019年,湖南省發布調整獨立學院學費標準通知,規定自該年度秋季開學起,全省獨立學院的學費標準為每年1.25萬至1.8萬不等,而全國公辦高校一年的學費普遍在5000-8000元之間。

獨立學院是母體高校辦學經費的重要來源之一,有「三本養一本」之說。轉設代表著日後將失去這部分經費補貼,導致許多母體高校態度遲疑。

當獨立學院要與母體學校切割,往往需要支付一筆「分手費」,以補償辦學期間母體學校在校名品牌、師資等各方面的支持。

雲南大學滇池學院是由雲南大學、滇池公司合作舉辦的獨立學院,滇池公司為民生教育集團間接持有的附屬公司。

雲南大學滇池學院楊林校區

根據民生教育集團相關公告,雲南大學、滇池公司、滇池學院三方已籤署轉設協議,一致同意滇池學院申請轉設,轉設獲得教育部批准後,原合作辦學協議終止。

其中,滇池公司擁有滇池學院以及轉設後學院的全部資產及其產權,但滇池學院(轉設後學院)需向雲南大學支付補償款,總計人民幣2.8億元。

高額「分手費」讓並不富裕的獨立學院焦頭爛額,滇池學院只是其中一個縮影。

實際上,獨立學院想要「獨立」,單單有錢還不夠,關鍵還在於基本辦學條件,尤其是土地、校舍建築、儀器設備、圖書和師資隊伍五項硬性指標。具體依據標準是《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

當中明確要求,普通本科學校生均佔地面積應達到60平方米以上;專任教師總數一般應使生師比不高於18∶1;兼任教師人數應當不超過本校專任教師總數的1/4。

如果母體學校收回對獨立學院辦學土地、師資力量等方面投入,獨立學院的轉設之路舉步維艱。

轉設後失去母體高校這塊「金字招牌」,面臨的招生和經營壓力也將不可同日而語。

遭遇「三面夾擊」的獨立學院

上世紀90年代,在高等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背景下,國家鼓勵高校引進社會資本合作辦學,形成二級的獨立學院,往往以「XX大學XX學院」的組合形式命名。

作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獨立學院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裡,為培養人才立下汗馬功勞。

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從2004年第一屆獨立學院畢業生走出校門算起,至2018 年底,獨立學院已累計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和輸送了約473萬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3]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是最早創辦的一所獨立學院,成立於1999年7月。

這種誕生於特殊形勢下的辦學模式,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國情的不斷發展,漸漸不合時宜,弊端凸顯。

論辦學實力與質量,獨立學院比不上公辦高校;論辦學機制的靈活性,又不及普通民辦高校。

公辦、民辦兩邊不沾的尷尬處境使其裹足不前,公辦高校、普通民辦高校、職業院校對其形成「三面夾擊」態勢。

大部分獨立學院缺乏辦學特色,專業設置與母體高校重複率高。

例如,重慶市現有獨立學院專業設置與母體高校的雷同率達60%,中部某省獨立學院設立的本科專業與母體高校的雷同率高達90%。[4]

某獨立學院本科開設專業

有學者認為,當前我國獨立學院廣泛存在著定位缺失或具有隨意性,定位缺乏特色或簡單複製「母體」,定位缺乏可行性,「貪全求大」等問題。

這些不清晰的定位、不明確的辦學目標、不突出的辦學特色等都已嚴重阻礙了獨立學院的進一步發展。[5]

去年教育部的轉設實施方案中也指出,獨立學院存在法人地位未落實、產權歸屬不清晰、辦學條件不達標、師資結構不合理、內部治理不健全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健康發展。

正如有人想用二三本的分數,從獨立學院拿個985大學的名分一樣,那些自身軟硬條件不合格、卻仍企圖撈學生一筆錢的高校,也早該被宣告「沒門」了。

參考資料[1]景德鎮一獨立學院更名風波:有學生反對校名加入「職業」兩字,澎湃新聞[2]闕明坤,王慧英,原珂.我國獨立學院轉設發展效果的實證研究[J].教育與經濟,2019,(04):52-59.[3]原珂,闕明坤,周禹彤.新時期獨立學院規範發展困境及其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01):52-62.[4]李劍平.獨立學院大旗到底還能打多久,中國青年報[5]原珂,闕明坤,周禹彤.新時期獨立學院規範發展困境及其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01):52-62.

今日互動

獨立學院轉設,

你怎麼看?

撰稿 | 紙鶴

編輯 | 秋褲

排版 | 盒子

*未標註出處圖片來源網絡

原文首發於《新周刊》旗下公眾號「有間大學」

相關焦點

  • 南大金陵學院校友笑哭了,三本轉設為985校區,成為南大校友了
    對於南京大學金陵學院來說,南京大學的態度是轉設為校區,取消三本招生,前兩年,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搬遷到蘇州,成為三本,就是下一步大棋。從此南京大學金陵學院這個校名將成為歷史。
  • 這所排名全國第一的獨立學院,將轉設為科技大學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坐落於廣東省珠海市,是一所國內頂尖的獨立學院。在2020年校友會發布的全國獨立學院排行榜中,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排名全國第一,在同類高校中人氣很高。那麼,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會轉設為公辦高校嗎?新校名是什麼呢?
  •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何時轉設?那些獨立學院的轉設情況如何?
    目前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大學還是一所很受考生追捧的獨立學院。但是要以期待,不久之後,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應該會轉設為一所公辦本科院校。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與已經轉設為公辦院校的浙大城市學院、浙大寧波理工學院非常相似。
  • 廣東獨立學院轉設進入「快車道」
    南方日報訊 (記者/杜瑋淦 吳少敏)11月2日,廣東省教育廳官網發布《關於省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評議結果的公示》,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擬轉設為廣州城市學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有關規定,經省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考察和評議,同意按程序將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轉設為廣州城市學院的申報材料報請省政府同意後,報教育部批准。
  • 全國82所獨立學院轉設成功,仍然有170所獨立學院等待轉設!
    今年教育部要求所有獨立學院在年底前要完成轉設或拿出轉設方案!主要包括三大轉設結果:1、轉民辦;2、轉公辦;3、停止辦學。而且轉設後的新學校命名不允許再出現母校名字。拿江蘇來說,目前有25所獨立學院,成功轉設民辦的,比如
  • 多所獨立學院將轉設進展
    王韜光表示,學校目前正處於疫情防控期和「轉設」關鍵時期,希望全校各單位全力確保學校安全穩定。轉設之後,股東將放棄財產權利,不忘初心,公益辦學。投資方不謀求轉設後學校的控制權,在理事會中人數要少於三分之一。比如,如果轉設後的理事會有13個理事,那麼投資方-光大策略公司最多推薦4個理事。每一個百年名校,都有一個好的治理結構,都有約束機制。同時,要提高教職工待遇。
  • 三本變成985 這麼好的事情是真的麼?
    根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全國總共有獨立學院250多所,其中不乏一些掛名985高校的的獨立學院例如南京大學金陵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等,在目前的形勢下根據教育部的要求獨立學院的轉設勢在必行,不少考生和家長都動起了小心思,會不會獨立學院併入母體大學,考個三本最後畢業混個985學歷呢?
  • 廣東正在轉設獨立學院有哪些?已有2所轉為民辦,4所籌備轉設
    隨著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逐步推進,不少獨立學院也正在制定相應的計劃,並且不少院校已經提出了轉設申請。廣東正在轉設的獨立學院有哪些?轉設後更名是怎樣的?還有哪些院校未提出轉設申請。廣東正在籌備轉設的獨立學院有哪些
  • 天津兩所高校轉設民辦,獨立學院轉設民辦是大勢所趨
    獨立學院今年是轉設的一年,年底所有獨立學院要出轉設方案,轉設的路徑為公辦、民辦、停辦、三種途徑,但是主流的轉設還是以民辦為主,轉設以後獨立學院不再享受母體學校資源,變為徹底的兩個完全獨立的學校。阜陽師範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 江蘇最幸運的獨立學院,將從三本變一本,成為985大學的一部分
    》,加快推動獨立學院轉設,轉設途徑包括轉為公辦高校、轉為民辦高校、終止辦學三種。此次獨立學院轉設,江蘇有一所獨立學院非常幸運,將從三本變為一本,成為985大學的一部分。它就是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完成轉設後,將成為南京大學蘇州校區。
  • 山東省獨立學院轉設進展
    山東省內10所獨立學院均已啟動了轉設工作,具體方案除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外,都尚未公開或確定。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已經申報轉設為山東石油化工學院,正等待教育部的批覆。濟南大學泉城學院早已開始轉設工作,2019年在其官網公開圍繞轉設進行的專業建設規劃,現正對照轉設工作指標體系進行針對性補短板建設。煙臺大學已於5月成立了文經學院轉設工作領導小組。
  • 這些獨立學院「轉設」為公辦高校
    一個時期以來,獨立學院的「轉設」一直受到廣大考生、家長和獨立學院在校生的關注。也要很多網友留言,問很多獨立學院的轉設情況。目前看,去年獨立學院「轉設」為公辦的有: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轉設更名為浙大城市學院、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轉設更名為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新疆大學科學技術學院轉設更名為新疆理工學院。我採用的信息來源都是地方官媒發聲,或教育主管部門發聲。我們看上圖,就知道,如果獨立學院創辦伊始就是當地政府作為主辦方的,比如浙大城市學院,這樣的轉設就比較順暢。
  • 柳州獨立學院率先完成轉型轉設
    2020年4月,教育部同意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轉設為柳州工學院。轉設後的柳州工學院定位為以工科為主、多種學科協同發展,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應用型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 目前,廣西現有獨立學院8所。其中,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等4所學校為無社會舉辦方學校(俗稱「校中校」)。
  • 獨立學院轉設 高昂「分手費」攔路
    "沒有哪個文件說獨立學院從母校獨立可以收分手費?"  "但是不收,母校不給蓋章,不蓋章獨立不了!"  "按照26號令要求,一些本具備條件的獨立學院想要獨立轉設,但母體學校索要『分手費』在部分地方甚至過億。"
  • 這所獨立學院要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獨立學院轉設進入白熱化
    8月31日,山西省教育廳公布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學校的消息。進入下半年,距離教育部規定的時限越來越近,獨立學院轉設進入白熱化。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所高校。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中北大學與山西大任國際教育交流有限公司合作舉辦、實施全日制本科學歷教育的獨立學院。2002年1月籌建,2003年9月招生,2015年9月實現校區獨立。學院坐落於晉商故裡,太原經濟圈核心城市晉中市,緊鄰太原教育園區。總佔地700多畝,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近13000名。
  • 轉公辦還是轉民辦,獨立學院的轉設,就像一部家庭倫理劇
    這些院校包括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新疆醫科大學厚博學院、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等等。它們都將轉設為公辦本科院校。 在經濟比較發達,高等教育資源稀缺浙江省,我們看到了更多獨立學院轉設成為公辦的普通本科高校。
  • 年底出轉設方案的獨立學院轉設院校定位:普通本科和職業教育本科
    先拋開這些轉設的途徑,獨立學院的轉設的定位主要是兩大類:普通本科和職業教育本科改名的原則:教育部8月20號發文件關於獨立學院如何改名的相關的規定,我就例舉和獨立學院有關的規定:第一、由獨立學院的轉設的獨立設置學校,名字中不得包含原舉辦學校名稱及簡稱,這個規定很有意思,也就是說向去年轉設的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改名的
  • 天津等幾所獨立學院將轉設,這所學院為轉設將付2.8億「分手費」
    強基計劃的實行,教師資格證的評定、以及獨立學院轉設政策落地,都標誌著我國教育的發展進步。近日,很多獨立學院公示了學院轉設信息,天津兩所獨立學院就將轉為民辦本科高校,另有高校為轉設要付2.8億「分手費」!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幾所要轉設的獨立學院情況。
  • 廣東4所獨立學院擬轉設更名
    南方日報訊 (記者/杜瑋淦)11月11日,教育部發布《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全國有21所獨立學院擬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廣東有4所獨立學院擬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其中,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轉設為廣州應用科技學院,廣州大學華軟軟體學院轉設為廣州軟體學院,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轉設為廣州華商學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轉設為廣州南方學院。
  • 獨立學院面臨轉設的「十字路口」,到底能不能選呢?
    #最近,諮詢有關獨立學院轉設的考生和家長比較多。大體上,就是因為看到有關「獨立學院」轉設的消息,特別是有關獨立學院轉設的三種路徑:公辦、民辦、停止辦學的消息後,心中有些疑慮,也有些擔心!獨立學院,轉設後沒有了「母體」光環,在2020年高考值不值得選?還能不能選?又有哪些院校很大可能轉設為公辦呢?能否碰運氣,萬一轉公辦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