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名噪一時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2》開播,其中黃磊獨特的做飯天賦被大眾熟知,還獲得了「黃小廚」的稱號。而比黃磊本人更能引起大眾關注的,是他的女兒多多。節目中,多多活潑熱情,可以照顧好怕生的弟弟妹妹,也可以獨立自主完成節目組的任務,網友們紛紛誇獎多多的懂事活潑。
幾年後的今天,多多已經比當初大家印象裡長大了不少。現在的她不僅成績優秀,在其他領域裡也都小有成就。比如絕大多數同齡人才剛開始接觸英語時,她已經可以熟練與外國人對話。再比如她曾多次參加鋼琴比賽,並獲得了十分優異的獎項。黃多多的「成功」,除了她自身足夠努力外,也離不開父母對她的優秀教育。
我想父母都希望孩子優秀能幹,不論在學習方面,還是興趣愛好方面。雖不求「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求有一技之長,也是對孩子將來的發展多謀求一條出路。
如何才能讓孩子各方面都全面發展,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呢?家長們可以從黃磊夫妻身上取取經。
一、 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如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時代已經變化,多數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就已長期接觸手機電腦,平時總是抱著手機玩遊戲,這不僅傷害孩子的視力,也為日後家長對孩子的學業教育產生阻撓。
據聞,黃磊要求女兒每天一定要讀一本書,增加閱讀量。因此家長平時應多培養孩子閱讀紙質書籍的習慣,孩子小的時候可以選擇漫畫版或注音版書籍,長大後也要培養孩子每天的閱讀習慣。
有些家長認為現在科技發達,智能軟體普及,在手機上比紙質書可以吸收更多不同的知識點,這樣的觀念也是錯誤。書中自有黃金屋,多讀書不管對孩子自身的修養,還是日後有關於閱讀量與閱讀速度的學習都大有裨益。
二、 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
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有的孩子自小就能看出對某一方面天賦異稟,或是興趣盎然。但發現孩子興趣愛好時,總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應該領先在起跑線上,所以選擇抑制孩子真正的愛好,認為這是「不務正業」的表現。
有句話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黃多多從小對服裝設計非常感興趣,課餘時間經常自己翻閱時尚雜誌,還動手設計過屬於自己的服裝。而黃磊父母並不認為這是不務正業的行為,他們十分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孫莉還常常對女兒設計的服飾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終,黃磊女兒自己設計的整套服裝,受到時尚圈內外許多有名設計師的讚嘆。
家長在發現孩子獨特的興趣愛好後不要急於扼殺,或是暫時中止孩子在自己興趣愛好領域內的探索,認為「高考過後再專注於興趣愛好也不遲」。反倒應該尊重、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或許孩子獨特的天賦會讓家長大吃一驚。
三、 開拓孩子的視野,不局限於一方天地
有調查顯示,常帶孩子出門旅遊的家庭,對於孩子日後的教育總會更加得心應手。因為孩子在比同齡人見到更多的事物,拓寬了視野後心境總是能更加成熟。包括在生活中的自立能力方面,經常出門的孩子,也比受父母在家無微不至照顧的孩子更懂得照顧自己。
鳥類小時候總要被媽媽從懸崖上扔下去一次,才能學會飛翔。父母應該在孩子小時候多帶孩子出去見見世面,襁褓裡的孩子長不大,只有放手讓孩子自己「飛翔」,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有位母親曾坦言:「我也是第一次做媽媽,有些事情我也是第一次學習和了解。」是啊,沒有人生下來就懂得如何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但是家長可以儘量避免教育孩子的誤區,防止走上歧途。
父母應避免哪些教育孩子時的誤區?
一、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總有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聽不進去自己的話,希望教育孩子時可以達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效果,這便是父母太過心急的表現。教育孩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揠苗助長不可取。
家長要注意,孩子內心總會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把自己的看法強加在孩子的腦海中。家長見過的社會現象比孩子多得多,但這也同樣需要孩子的理解,有些事情可以慢慢說,力求讓孩子接受,而不是把所有話一次性說完。
二、 讓「別人家的孩子」成為孩子內心的「陰影」
不可否認,良性競爭可以促進孩子努力上進,但是過度不良攀比就會在孩子心中留下陰影,久而久之會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他人。不僅會產生自卑等消極的情緒,還會讓孩子喪失對學習的信心,失去動力。
或許家長抱有讓孩子不要驕傲自滿的想法,但教育方法不對,就會讓孩子認為「不管多努力都無法得到讚賞」。學習中缺失了外在動力,自然也就沒有了學習信心。
三、 不注意聽孩子真正的想法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這是無數孩子無比熟悉的一句話。家長認為自己比孩子「多吃幾年飯」,告訴孩子的都是真正為他好的話語,從而忽略了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時代悄然改變,孩子從小接觸新新事物,他們被譽為「新世紀的一代」,或許有時家長也該聽聽孩子的想法,那些天真卻又有創新精神的話語,有時候也會讓家長有茅塞頓開之感。
家長抱有一腔熱血,希望孩子能出人頭地,但教育孩子也要用對方法。多運用合理、適合孩子的方法,避免教育孩子的誤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未來的國之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