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一出生就生在了終點線,家裡條件富足安康,父母事業有成,可以說是十分幸運了,但是幸運也是相對存在的,如果沒能正確運用這些幸運,再大的幸運最終也會變成不幸,當年那個囂張大喊「我爸是李剛」的孩子,他的生活就深刻反映出了這一點,他的家本來是非常有錢有勢的,他本也得到了父母毫無條件的溺愛和喜愛,然而他自己作死、坑爹,把這些溺愛揮霍殆盡,成為了一個一無所有的孤家寡人。命運是公平的,它不會給每一個人美好的家世,但它也在無形之中,偷偷嘲笑那些坐以待斃、坐井觀天的人們。
2010年的一個夜晚,城市燈紅酒綠,醉酒的年輕人們正在街頭大呼小叫的浪蕩著,而李啟銘就是其中一員,他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在河北大學裡面飆車,他肆無忌憚的開著一輛豪車,因為酒精的作用,他橫衝直撞,開的飛快,當時他整個人渾渾噩噩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一踩油門就釀出了大禍,過了一會兒,隨著一聲巨大的尖叫聲,血肉模糊了眼前所有的景物,原來他的車將兩個女孩碾壓到了車輪下,當意識到有車傷了人後,群眾們趕緊將李啟銘團團圍住,希望將他繩之以法,而就在這個時候,李啟銘卻不願意承擔任何的法律後果,他惱羞成怒大喊了一句我爸是李剛!」之後便逃竄回了車上,猛踩了一腳油門,旋即揚長而去。
在李啟銘作出這一行為之前,他身為一個公安局副局長的兒子,的確可以盡致淋漓的快樂玩耍,可以把自己的生活過得逍遙又隨性,有一部分人也對他的行為大呼正常,說年輕人本來就玩得很嗨,性格浪蕩一點沒什麼關係,但問題就在於,李啟銘違法了,一旦違背了法律,那再也沒有什麼人能夠包庇他,再也沒有人會覺得他的行為正常,當時,跟隨他一起觸怒公眾神經的,便是他的父親,也就是他口中的那位「李剛」,公眾們的輿論對他們兩人同時怒不可遏,口誅筆伐,曾經還有輿論認為,他爸爸不過是被他坑了,本身並沒有什麼大罪,不應該連坐,不過看了這個年輕男孩的平常過的生活,大家突然意識到:李啟銘之所以養成這樣的性格,之所以釀成大禍,犯了重罪,本身就是因為他的父親,是父親給了他肆無忌憚、有恃無恐的底氣,所以,李剛必須也受到嚴懲。
此後,李剛就丟掉了自己的工作,從一個社會上略有威望的人,一下子變得連普通人都不如,而李啟銘在這個時候,也已經鋃鐺入獄,無人能夠護他周全,在真正的失去所有保護、當上囚犯之後,李啟銘才發現真實社會跟想像中有所不同,真實社會是殘酷的,容不得驕矜和張揚,曾經的他可以在人均上千的酒吧打發自己的黑夜,可以放肆的不醉不歸,可以翻遍了微博和朋友圈,只為找一堆出來喝酒唱K的狐朋狗友,而現在的他卻成了喪家之犬,人人喊打,也什麼都不能做。
終於,服刑結束後,李啟銘離開了監獄,但他又沒有學歷又有案底,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現在的大多數年輕人,應該還在努力工作,在社畜和996之間掙扎,而他卻連掙扎的機會都沒有,只能在落魄的生活著,李啟銘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早日找到自己的父母,讓家人能夠團聚,因為他覺得家人團聚之後,父親應該會原諒他,看到他這些年改過自新的一面,並且重新握手言和。他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本以為父親看了他的採訪之後,會來見他一面,結果讓李啟銘感到非常傷感的是,他一直沒能找到自己的父親,李剛果然對他已經非常失望,不願正面對待他了。
回顧李啟銘的悲劇,從來不只是一個家庭的破碎,兩個少女生命的消亡,它更應該帶給大家一種深刻的反思:為什麼會有李啟銘這樣的人存在?想來,還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李啟銘在很小的時候,本來就已經受到溺愛,變得很嬌慣,這是富貴家庭養育兒女的通病。但是如果後天經過正確引導,是可以把這種性子扭轉過來,但反之如果讓這種性子繼續下去,就讓人感到有些驚恐了,而他的父母對孩子的放任,完全是不考慮他可能帶來的潛在社會危險。一般來說會犯罪的人只有兩種人,一種人是無法無天、臨危不懼,自己仗著自己有背景,就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性命安危,一種人則是生活所迫、鋌而走險,這兩種人都是在社會上比較容易極端的人,而李啟銘顯然就是前者。
最近網上爆紅了一個叫做丁真的男孩,他之所以能夠紅起來,是因為他給人一種質樸的帥氣,有一種純澈的清秀感,一看就是沒有經過人世間功名利祿的打磨,也沒有被利慾薰心,看不出家庭溺愛的痕跡,只看得出生於大草原的自由,其實丁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站在無數個「李啟銘」的反面,是跟他們接近於對立的存在,囂張跋扈的富家子弟,和純澈質樸的農家少年,兩相對比可謂是高下立見,雲泥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