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4日消息(記者方永磊 實習記者王紅霞)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的紫禁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宮殿建築群,更是中國最負盛名的文化標籤之一。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8月3日,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發行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中國人民銀行共發行5個規格,7枚幣。
作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發展的集大成者,600年的紫禁城是綿延五千年、融合多民族多種文化形態的中華文明的歷史見證,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據悉,此次發行的紫禁城600年紀念幣所採用圖案均為紫禁城象徵性的建築和標誌性的元素,包括了銅鶴、大吻、麒麟、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內容,在設計上巧妙融合紫禁城的歷史文化內涵。
據介紹,本套金銀紀念幣共發行5個規格,7枚幣,其中金質紀念幣2枚,銀質紀念幣5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本套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並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共7幅,為紫禁城相關畫面,均刊「紫禁城建成600年」字樣及面額。
其中,1 公斤圓形金質紀念幣,面額 10000元,直徑90毫米,最大發行量100枚,背面圖案採用紫禁城由北向南的俯瞰景象。作為我國古代宮殿建築發展的集大成者,紫禁城在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上代表了中國古代官式建築的最高水平,1公斤金幣就採用了紫禁城的俯瞰景象。
3克圓形金質紀念幣,面額50元,直徑18毫米,最大發行量6萬枚,背面圖案採用銅鶴和大吻形象。銅鶴圖案取材於太和殿前廣場上佇立的銅鶴。銅鶴背後的大吻,是紫禁城建築中的重要部件,起到防水、裝飾等多重作用,太和殿的大吻更是目前我國現存最大的大吻。把銅鶴與大吻作為金幣上的圖案,代表了中國人高潔的品格與中國建築文化的傳承。
2公斤圓形銀質紀念幣,面額600元,直徑130毫米,最大發行量3000枚,背面圖案採用太和殿內景。這也是本次發行的最大規格的銀質紀念幣,採用太和殿內景局部圖案,對九龍金漆寶座、貼金蟠龍大柱,進行了十分形象、細緻的雕琢。太和殿既是紫禁城最大形制的宮殿,也是紫禁城建成後明清兩代權力中心的象徵,具有非常特殊的歷史價值。
15 克長方形銀質紀念幣3枚,面額5元,長32毫米、高20毫米,每枚發行30萬枚,3枚一共90萬枚,背面圖案分別採用紫禁城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建築造型。三大殿是整個紫禁城內建築的核心。
5克圓形銀質紀念幣,面額2元,直徑22毫米,發行200萬枚,背面圖案採用銅麒麟。銅麒麟的圖案取自慈寧門前的一對鎏金銅麒麟。麒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屬於瑞獸,古人認為,麒麟出現的地方,必有祥瑞,同時古人也喜歡用麒麟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