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4月3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外交部中外媒體吹風會上宣布,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應邀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重要主旨演講。
王毅說,習近平博鰲之行為論壇將帶來多個亮點:一是展示改革開放新前景;二是解讀中國發展新時代;三是提出共創未來新主張;四是打造夥伴關係新成果;五是增添論壇發展新動力。
國際問題專家分析,此次年會召開時間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或將總結改革開放經驗,並宣布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思路和舉措。
第三次以國家主席身份出席博鰲年會
今年將是習近平作為中國國家主席第三次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
2013年4月,習近平出席年會並發表題為《共同創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主旨演講。2015年3月,習近平在年會上發表了題為《邁向命運共同體 開創亞洲新未來》的主旨演講。
此外,2010年4月,習近平也曾作為國家副主席出席年會,發表《攜手推進亞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
主旨演講多次闡述「命運共同體」
歷次博鰲之行,習近平都談了哪些問題?
習近平主旨演講的關注點,涉及亞洲經濟發展、區域合作、安全等方面。
在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方面,他曾在演講中提出,亞洲必須更加注重完善發展模式,走出一條符合時代潮流,具有亞洲特色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亞洲發展,區域合作是長期的主題。習近平曾在博鰲指出,要摒棄零和遊戲、你輸我贏的舊思維,樹立雙贏、共贏的新理念。「一帶一路」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都是開放的,歡迎沿線國家和亞洲國家積極參與。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也多次在博鰲提及。
2013年,習近平在博鰲表示,各國應該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正確方向,堅持同舟共濟,推動亞洲和世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2015年,命運共同體更是成為年會主題,習近平對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闡述,指出必須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堅持不同文明兼容並蓄、交流互鑑。
今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了我國憲法。
今年年會改革開放40周年或成熱點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認為,這是習近平再次當選國家主席後出席的首個中國主場外交活動,國際社會應當有特別的期待。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年會也以「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為主題。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此次年會可能會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進行一個總結,並對於未來如何再出發闡述理念。
王義桅表示,中國的發展進入新時代後,會更加推進全球貿易向著更加開放、普惠和均衡發展,會給外國企業帶來更多機遇,此次年會有可能進行闡釋。
許利平認為,「改革開放40周年後的今天,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參與全球化,不僅是全球化的參與者、貢獻者,某種程度也是全球化的引領者。各國參會人員在談論亞洲和全球發展的時候,中國是個很好的案例,應該會成為重點談論的話題。」
近期,亞洲國家大事不斷,先有中美發生貿易摩擦,後有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訪華。許利平預計,這些事件都將在論壇中被談及,「博鰲論壇核心是促進經濟合作,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一帶一路』與全球化、開放創新等問題將成為焦點。」
王義桅表示,安全已成為博鰲年會避不開的議題,我國將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對外合作的整體理念,預計會繼續以此為主題,討論如何更好地處理地緣關係,實現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