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上下遊重組,晶片的迭代似乎跟不上產品

2020-12-12 電子發燒友

產業鏈上下遊重組,晶片的迭代似乎跟不上產品

智物科技 發表於 2020-12-10 14:36:24

計算架構升級,終端廠商進軍晶片設計,帶來產業鏈上下遊重組

晶片的迭代似乎跟不上產品。

繼推出M1晶片之後,蘋果要開始完全甩掉英特爾組件,開發定製自家的高端M晶片。彭博社最近的報導指出,蘋果下一代高端M晶片預計將於明年推出,將用於新款MacBook Pro、iMac和新Mac Pro工作站,性能將超越搭載最新英特爾晶片的PC。

由今年四月份彭博社透露蘋果M1晶片消息得到證實來看,蘋果開發高端M系列晶片多半是事實。性能超英特爾,這句話看起來難免像是一句不夠嚴謹、只可意會的「宣傳語」。

與蘋果類似,華為、特斯拉、谷歌等均先後用起了自家晶片,終端廠商自研晶片已成趨勢,且它們與晶片設計公司的邊界也越來越模糊。而蘋果透露出的多款產品型號,多少透露出下一代產品創新或受惠於它在晶片設計上的把控。

蘋果等廠商操「芯」將倒逼晶片設計廠商求變

消費電子領域龐大的出貨量是帶動產業鏈上下遊快速發展的關鍵原因,下遊廠商自研晶片無疑將會給上遊晶片設計公司帶來巨大影響,如英特爾的頹勢已經難以挽回。

彭博社分析認為,蘋果此舉很可能將加速PC行業上下遊重組。

「Apple Silicon」計劃

尋求產品差異化、軟硬體深度整合併打通生態或是關鍵驅動力。

今年6月份,在宣布Mac將改用自研的M1晶片時,蘋果就強調了「定製」二字,並表示這次轉變將包括建立一個跨所有Apple產品的通用架構,以降低開發者建立生態和開發App的難度。

言下之意,蘋果不僅局限於晶片設計,還將一併優化軟體生態和底層架構。又或者是,為了建立更加龐大的產品生態而深入到晶片底層,打通上下。

建立軟硬體生態一直受到蘋果重視。此前,基於有著近十年歷史的A系列晶片,蘋果帶來了iPhone、iPad 和 Apple Watch 的通用架構。顯而易見,這一次升級之後,其筆記本電腦產品也將加入這一陣營。

目前iPad與iPhone的作業系統均是iOS,Mac加入這一陣營後,桌面系統 MacOS很可能和iOS統一,App、接口功能等都將通用。這樣,一直沒有辦法當作電腦來用的平板將可以用滑鼠來操作,產品之間的無線傳輸等功能設計也更加簡單。

蘋果表示,自己設計的晶片在性能和功耗方面領先業界,尤其是圖形處理器模塊,它將融入神經網絡引擎等技術,促進開發者開發高階遊戲等。

在官網向用戶闡述晶片轉移計劃,蘋果言語之中暗示自研晶片的好處主要體現在產品和生態的打造上。無獨有偶,特斯拉決定自己設計汽車晶片以及谷歌親自操刀設計專用於數據中心的TPU晶片,均有成本高、算力資源沒有充分發揮等因素促使,因此在親自設計晶片這條路上後來者不斷,包括亞馬遜、華為、騰訊,及小米、vivo等手機廠商。

從自研手機晶片到掌控PC晶片,這一次蘋果將會給常年穩定的PC行業扔下一枚炸彈。尤其是因整合軟硬體資源,蘋果電腦可能會通過實現差異化甩開同類競爭者,這將迫使長期依賴英特爾處理器的廠商們尋求突破。

與終端廠商急切尋求差異化的心情不同,英特爾等晶片設計廠商需要通過穩定的迭代來獲取利潤最大化,但如今這種迭代速度確實已經無法滿足蘋果對性能和功耗的要求。2010年Mac Pro採用的英特爾CPU是雙核2.6GHz的i7,今年英特爾的晶片也只迭代到了8核2.6GHz的i9,除了工藝和核心數量,整體並沒有大的突破。

相比較來看,傳蘋果現在正在測試多達32個內核的晶片,未來將會把核心數提高到64甚至128個,這甚至大幅超越了目前一般工作站的配置。

計算機體系架構升級,「擠牙膏」不再吃香

早在2019年初,圖靈獎獲得者David Patterson與John Hennessy就曾聯合發文指出計算機體系架構將迎來新的黃金十年,新的架構將帶來更低功耗、成本和更高性能。有「體系架構宗師」之稱,David Patterson曾開發了RISC微處理器,John Hennessy早年則創辦了MIPS科技公司,MIPS精簡指令集架構是架構發展歷史中的裡程碑。

新架構的更低功耗、成本和更高性能對蘋果們很有吸引力,但英特爾等廠商一致「擠牙膏」多少透露出這些晶片巨頭不願在利益面前讓步的心思。

因此與英特爾處境相似,長期「壟斷」智慧型手機端的高通不僅在5nm工藝上落後競爭對手,還被「追隨者」聯發科搶單,業務拓展方面阻力頗大。同時手機廠商們也紛紛開始自己深入晶片設計,比如vivo就選擇與三星合作,小米則布局核心關鍵部件,如APU等,加大了高通未來依然將壟斷市場的不確定性。

半導體工藝成熟、AI廣泛應用帶動計算機體系架構變革。受益於AI與應用端的強粘性,深諳客戶需求的下遊廠商在做專用晶片這件事上因此有一定優勢。如谷歌在不堪傳統伺服器帶來的成本壓力之下,自己重新設計TPU晶片以滿足部分雲計算需求,曾引起AI晶片領域轟動,也為自己省下了一大筆費用。

固守傳統晶片生態並在其上做部分創新已經無法滿足終端廠商的需求,蘋果等廠商操「芯」將倒逼晶片設計廠商求變。

未雨綢繆,此前英偉達宣布以400億美元收購Arm,以及AMD以350億美元收購賽靈思,半導體行業這幾起巨頭之間的收購已經有所暗示,不同晶片模塊生態之間有融合設計的必要性,以及巨頭們需主動求變。

目前,智能晶片意味著專用晶片,而專用晶片的設計門檻相對不高,因此在這一波AI浪潮下湧現出諸多AI晶片初創公司。

但AI晶片的形態仍然處於迭代之中,智能化晶片從專用演變為通用被認為是必然趨勢,如最近獲得高達11億元融資的壁仞科技也正是因此獲得IDG等諸多頭部投資方認可。可以預測,打造更優架構、更高複雜度的處理器或將是晶片設計公司需要研習的課題。

責任編輯:PSY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②富瀚微:海思晶片受阻事件對於整個產業鏈來說並非好事③韋爾...
    ★富瀚微:海思晶片受阻事件對於整個產業鏈來說並非好事關於公司如何看待海思晶片受阻後續的IPC SoC市場機會,9月6日,富瀚微表示,首先,該事件對於整個產業鏈來說並非好事;其次,公司並不只是現在開始,2年前就已著力布局發展該市場業務,現在已取得較明顯收效,近兩年在公司產品銷售佔比逐年上升,對營收貢獻較好。
  • 深圳華強擬向芯微電子增資2431萬元,集聚產業鏈上下遊資源
    深圳華強表示,為充分發揮公司打造的電子元器件交易服務平臺的產業價值,進一步完善公司的產業布局,加強公司與產業鏈上下遊的緊密聯繫,公司持續關注電子產業鏈上下遊的投資機會,並於 2019年 12 月小比例參股投資了芯微電子,持有芯微電子 1.46%股權。
  • 蘋果在自研晶片之路上正在狂奔
    誠然,蘋果的一系列動作,也是基於多年的研發積澱,在其硬體產品上基本都實現了自研晶片的成果,囊括其智慧型手機A系列晶片、iPad的A系列晶片、Mac的M系列晶片、Airpods的H系列晶片、AppleWatch的W系列晶片等。
  • 汽車行業「芯」問題或持續至明年 上下遊產業鏈齊漲價
    來源:中國經營報汽車行業「芯」問題或持續至明年 上下遊產業鏈齊漲價本報記者/陳燕南/童海華/北京報導當前,晶片短缺正成為汽車行業的普遍難題。他認為,由於產業鏈各環節企業都在加長備貨周期,加之短期內晶片產能依然不足,晶片價格出現上漲或將不可避免。零部件供應商大陸集團方面表示,目前全球半導體廠商均已開始著手擴大產能以應對突然增加的供給需求,但考慮到半導體行業正常的交付時間,目前供應短缺的情況將在6至9個月的時間內改善。這也意味著,晶片交付瓶頸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或將持續至2021年。
  • 桔子智能實現晶片迭代,拉動全線產品同步升級
    經過階段性測試,公司核心部件內置晶片革新成功,標誌著桔子智能科技力又一次實現更新迭代,繼而推動公司旗下全線產品同步升級。本次公司硬核之晶片的換代升級,在提升產品性能上又邁出堅實一步。反觀未來,在AI+IoT時代,智能家居中的每個IoT設備都需要具備一定的感知、推斷以及決策功能。
  • 寶鈦股份:中低端產品受鈦產業鏈上下遊部分企業復工復產延遲等因素...
    國內市場方面,中低端產品受鈦產業鏈上下遊部分企業復工復產延遲等因素影響,需求下降,但高端產品市場需求增長平穩。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 ...化供應鏈是打通產業鏈上下遊的制勝關鍵|WISE2020 新經濟之王大會
    準時達全球解決方案中心總負責人孔向華在大會上發表「打通產業鏈上下遊,釋放數位化供應鏈裂變勢能」主題演講。孔向華認為,供應鏈未來有兩個趨勢,第一是全球供應鏈協同的趨勢;第二是供應鏈的柔性和彈性化管理。準時達的JusLink系統可以實現供應鏈全流程的可視化和全球供應鏈的協同,希望打造數位化、智慧化的供應鏈。
  • 推動國企混改向高質量發展,丹化科技欲借重組重塑雄風
    2007年2月,江蘇丹化集團接盤,更名丹化科技,主營業務變更為煤化工產品的生產。好景不長,2017年,由於公司連續兩年經審計的公司淨利潤為負值,當年再度遭遇ST。且受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上下遊產品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丹化科技經營業績波動較大。2016年~2018年公司分別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71億元、0.34億元、-0.12億元。
  • 小葉子音樂教育布局鋼琴陪練上下遊產業鏈 迎巨大增長空間
    小葉子音樂教育布局鋼琴陪練上下遊產業鏈 迎巨大增長空間 2020-05-18 15:37:56來源:北國網
  • 自研教具+測評系統+賽事,昂立STEM欲打通STEAM產業鏈上下遊
    IP化運營、教學過程場景化、打通STEAM產業鏈上下遊是昂立STEM目前應對市場變化所打出的牌。昂立STEM是一家線下STEM教育機構,目前已有近40家連鎖店,學生總數達16000人,續課率達70%。創始人崔顯耿告訴芥末堆,圍繞STEAM產業鏈,教育機構可以拓展很多內容。對於未來,他認為未來三到五年是市場洗牌時間,機構立足根本還是產品本身。
  • 「工業糧食」碳酸鈣上下遊產業鏈都有哪些?
    碳酸鈣礦物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碳酸鈣產品種類繁多,加工工藝已經很成熟,在橡膠、塑料、造紙、塗料、化工、油墨、建築建材、食品、醫藥等行業領域都有廣泛應用。那麼,碳酸鈣上下遊產業鏈都有哪些呢?
  • 從晶片到產品,國產毫米波雷達產業鏈全面梳理!
    因此,業界認為,在毫米波雷達領域,77GHz的產品將會取代24GHz的產品。EE4esmc目前,國內外毫米波雷達以24GHz(MRR 短中距離雷達)和77GHz(LRR 長距離雷達)為主,79GHz及以上的產品目前尚在實驗室階段。24GHz和77GHz之間的具體參數究竟存在哪些差距?詳見表1:EE4esmc
  • 侯曉英:強自身 推進鋼鐵上下遊產業鏈協同發展
    山東鋼鐵日照分公司投資2.05億建設高水平汽車鋼產品研發實驗室,包括高速拉伸機、疲勞試驗機、板材成形試驗機、抗凹試驗機、透射電鏡、掃描電鏡、電子探針、真空精煉爐,熱/冷實驗軋機、連退模擬試驗機、熱模擬試驗機等國際先進儀器設備。  「一直以來,我們旨在打造全國一流精品鋼鐵製造基地和汽車產業鏈、推動『山東製造』向『山東質造』轉變。」
  • 滴滴聯合汽車產業鏈上下遊 發布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過去滴滴致力於優化軟體,未來十年將會同步優化軟體和硬體,快速迭代。我們預測,到2025年,共享汽車有望在滴滴平臺普及超過100萬臺,新的迭代版本能夠搭載滴滴自研的無人駕駛模塊。到2030年,希望去掉駕駛艙,能夠實現完全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滴滴出行總裁柳青表示,滴滴希望引領一種輕資產的生活方式,未來未必需要買車,D1在嘗試給大家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 國網數位化金融服務平臺 助力產業鏈上下遊獲得金融服務突破千億元
    5月15日正式發布上線以來,「電e金服」已助力產業鏈上下遊獲得金融服務過千億元,共幫助2萬多家中小微企業獲得低成本融資214億元、釋放保證金161億元,累計節約融資成本近7億元。  據介紹,「電e金服」是國家電網順應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發展趨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科技,匯聚自身資源優勢,深入挖掘與10萬多家上遊供應商和億萬下遊用電客戶的業務流、信息流、資金流數據價值,攜手社會金融機構,共同打造的數位化金融服務平臺,旨在有效整合、轉化數據價值,減少金融供需信息不對稱,將自身資源稟賦和要素優勢拓展輻射到全產業鏈,打通普惠金融「最後一公裡」。
  • 不止是晶片!半導體全產業鏈分析
    半導體行業因具有下遊應用廣泛、生產技術工序多、產品種類多、技術更新換代快、投資高風險大等特點,產業鏈從集成化到垂直化分工越來越明確,並經歷了兩次空間上的產業轉移。全球半導體行業大致以4-6年為一個周期,景氣周期與宏觀經濟、下遊應用需求以及自身產能庫存等因素密切相關。2017半導體產業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美元,存儲晶片是主要動力。
  • TD產業鏈活力乍現 臺灣晶片廠家伺機進入
    中移動對TD的支持,讓整個TD產業鏈活力乍現。《第一財經日報》從TD晶片廠家傲世通和傑脈通信獲悉,除聯發科技已開始涉足TD產業鏈外,還有多家臺灣晶片廠家也在伺機介入,有些已處於商談合作階段。「目前已經有國際風險投資商在暗中布局TD。」
  • 美團深入產業鏈上下遊,助力千萬餐飲商家實現信息化!
    美團深入產業鏈上下遊,助力千萬餐飲商家實現信息化!從成立那天起,美團點評就決定,要通過科學和技術服務好用戶。具體到業務層面,可以顯而易見地看到,美團點評一直在踐行著這一使命。美團成功用技術賦能傳統行業,並深入產業鏈上下遊助力千萬餐飲商家實現信息化。
  • 【芯版圖】獲保隆科技C+輪戰略投資,琻捷電子加快車規晶片國產化...
    大眾汽車緊急回應5.深圳華強擬向芯微電子增資2431萬元,集聚產業鏈上下遊資源作為SENASIC的Tier 1廠商,保隆科技此次戰略投資SENASIC的意義重大,代表Tier 1廠商對國產汽車晶片的認可;雙方的強強聯手,也將進一步加深了產業鏈上下遊之間的聯合,實現互惠共贏。
  • 成都的安逸背後,一座快速迭代的IT之城
    汪曾祺當年寫成都,「這裡的悠閒仿佛脫離了時代」,而賈平凹則寫道,「腳下飄飄的,似乎有幾分醉後的酥軟」……再到張藝謀拍宣傳片,片尾一句—— 「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算是一錘定音,自此世人提起成都,多少要贊一句「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