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地久天長》中,詠梅飾演的麗雲告訴王景春飾演的劉耀軍,「時間已經停止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等著慢慢變老。」這句臺詞流露出的氣質,就是這部影片最為鮮明的氣質,電影把三十年的生活艱難,不動聲色地排列開來,不動聲色地打動你,狠狠地戳你的心窩子。
誠如王小帥所言,《地久天長》就是生活,影片中的劉耀軍(王景春飾演)、王麗雲(詠梅飾演)是國企機械廠的雙職工。耀軍一家和同事沈英明、新建兩家住在筒子樓裡,三家人親如一家。耀軍和英明的兒子——劉星、沈浩都是家中獨子。兩人同年同月生,雙方家長定下了「一輩子做兄弟」的約定。然而,英明的妻子海燕因計劃生育政策下的職務之需,唆使麗雲打掉二胎,導致一生不育。一天,劉星和沈浩相約一起到水庫遊玩,劉星意外身亡。在隨後的三十年,生活中沒有快樂,劉耀軍夫婦被困在時間的牢籠裡。
在王小帥的劇本設計裡,三十年的生活細節整體上被打亂了,影片的敘事線索,是劉耀軍夫婦的情感變化線索。這是劇情片的一種表達技巧。《地久天長》把三十年的生活艱難排列開來,如果按著時間的線性順序排列,就成了紀錄片,對於一部長達三個小時的影片而言,更是如此。但過於混亂的細節排列,還是讓觀眾在前一個小時感到迷茫,敘事與情緒都是破碎的,很多情節在因果關係上是接不起來的。電影內容過半後,這種破碎的感覺才漸漸消失,故事情節才相對順暢起來。
線性排列還是剪亂排列,對於《地久天長》而言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不管哪種選擇,都不是最佳選項,對於整部影片而言,《地久天長》的缺陷顯而易見。柏林影展沒有給最佳影片獎,而給了最佳男女主角獎,也是一個明證。「做生活的搬運工」的王景春,在《地久天長》中的表演是令人信服的,可以說,王景春、詠梅的出色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影片結構上的缺陷。很多年前,劉耀軍抱著兒子往醫院跑,他的臉是變形的,根本看不出那是演員王景春,他在與時間賽跑,他失敗了。很多年後,他以同樣的姿勢抱著妻子往醫院跑,同樣是一個奔跑的遠景,然後是氣喘籲籲的奔跑近景,只是他的步履已不如當年輕快。
《地久天長》第一場點映當天,導演王小帥發了一條朋友圈:「不是哭戲、不是哭戲、不是哭戲,重要的事情說八遍。甚至不是電影,就是好長一段生活。」《地久天長》在表現形式上是有煽情的,好人不得好報,接連的厄運如同魔幻現實主義小說,這些都是讓觀眾流淚的原因。但是,影片煽情的手段就是大段細節的堆砌,加上點到為止的呈現,不動聲色地戳你的心窩子,讓你哭,這種煽情手段比較隱蔽。從這一點說,王小帥夠狠,夠老到,這些操作也讓《地久天長》沒有淪為一部哭片,而成為一大段的史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