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專業選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學生學習的專業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是否與自己的個性相匹配,不僅影響到學生個人在大學學習的狀況,也影響到整個大學教育的效果,甚至影響學生日後繼續深造的方向和職場規劃。專業選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家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與專業的契合度。
了解自己
近幾年來的職業規劃發展方向是不斷向下延伸的。很多高中生在進行專業選擇時已經開始充分考慮到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了。簡單地說,就是考慮自己將來的就業方向和就業領域。因為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就業領域和專業選擇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繁忙的高中學習中抬起頭來,認真思考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特長和能力,以此來確定自己大致的職業發展方向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是專業選擇的基礎。
專業選擇填報時,考生和家長往往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親戚朋友的介紹啊,中學老師的推薦啊,專業學者的分析啊,網絡信息的轟炸啊等等,往往難以抉擇。在這種各種信息交織的時刻,應該更多地尊重學生內心的期望,在此基礎上,家長做一些理性的引導,而不是替學生決定專業往往更為重要。因為,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考生上了家長為其選定的或盲從專家推薦的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入學後無法正常學習生活甚至留級退學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獲取信息
不同高校之間同一專業的建設方向、發展規劃、人才培養目標甚至師資力量設置差異非常明顯。要將學校與專業進行綜合考慮。校園環境和專業培養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校風、學風下,不同的專業發展方向也有區別。因此,全方位了解預選專業、校風校史、學科傳統、師資力量、培養模式、就業領域等都值得考慮。這些信息一般在學校簡章和院系相關網站上有詳細說明,志願填報時,各高校的宣傳老師也會進行詳細介紹,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查了解。脫離學校大環境的考量選擇專業和脫離專業發展的考量選擇學校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同時,考生家長還要深入了解各個專業的內涵。考生家長都不是專業人士,面對數量龐大、專業名稱各異的專業時,特別容易僅從字面上的意思去推斷和猜測。所謂專業的內涵,包括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要求、主幹課程、就業及研究領域等。有時名稱相近的專業往往內涵有很大不同。特別是一些新興專業,家長考生甚至社會大眾都不是很了解,經常發生填報志願時,考生家長武斷猜測專業內涵、混淆專業名稱而報錯志願。同時,有些考生家長喜歡直觀地選擇那些名稱好聽、時髦的專業,或是聽起來「高新尖」的專業,進入大學後,才發現與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後悔不已。
不鑽牛角尖
專業填報時考生家長的心理建設必不可少,要給自己一點選擇專業的空間和時間,不要過分追求某學校的某個專業,要把自己喜歡的學校、喜歡的專業先列出來,根據其歷史錄取情況和報考期望程度綜合排隊。同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分數和能力,不要盲目追求「高新熱」,白白浪費了專業選擇的機會。現在,很多高校都開展大類招生,即開展通識教育,入學後也還有轉系轉專業的機會。有時候,自己的分數無法滿足喜歡的專業,也可考慮選擇同類或接近的專業,為今後的就學或就業方向調整做出準備。以東南大學為例,建築學是全國優秀學子非常嚮往的專業,但因計劃數有限,多年來分數居高不下。不少學生轉而報考相關的土木工程等專業,這些專業與建築學專業交叉融合地非常密切,同時專業本身也是全國排名前三,無論從就業發展的角度還是考慮日後轉系轉專業的角度看都是非常理想的選擇。
綜上所述,在充分尊重考生的興趣能力和期待的基礎上,通過詳細的資料搜集和理性的判斷選擇,考生和家長往往可以選擇一個考生感興趣的、能發揮自己特長的較為理想的專業,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在考生今後的學習、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陳晟老師:高考志願填報專家、13年高考報考經驗。為考生提供個性化的志願填報方案,成功指導上千名考生升入理想大學。深諳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具有多年自主招生申報實戰經驗,每年指導數十名考生獲得自主招生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