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天
這是夏天文友的良心力作,文章稍長,需要細心感悟,強烈推薦!讀來如同一股清泉,令人透灑心靈、醍醐灌頂,又似天使之鞭,抽出人性中的奸惡……關注微信公眾號e6sun2001閱讀更多精典
重慶大巴車墜江事件之後,我一直想寫點東西,後來看到相關評論鋪天蓋地,該說的話都被說過千百遍了,便沒有提筆。昨天晚上在網上突然看到另一個關於大巴墜崖的短片,非常有感觸,讓我又不禁要說幾句關於人性的話題。
短片《車四十四》是一部微電影,總時長只有11分鐘,卻是第一部在威尼斯獲獎的華語電影短片:這天,很多乘客坐在44路長途車上,有一個男青年在荒涼的路邊等了兩個小時,終於等到了這輛車,上車後與女司機交談了幾句之後,長途車又開始遠行了。
不料,在公路上遇到兩名劫匪,他們不僅將票款搶劫一空,還脅迫女司機到路邊荒草地中欲施強暴,可是車上所有的乘客都無動於衷,男青年在動員無效後,一個人衝到車下要求匪徒放過女司機,可是反被刺中一刀,女司機也未能倖免於難。女司機被匪徒放回後繼續開車,可是卻將挺身而出的男青年趕下車。
後來,男青年知道了,44號公車被女司機開進了山谷裡,她和車上乘客全部身亡。對那位女司機而言,人性的冷漠無情,太讓她心寒!所以她決定與這些自私自利的人同歸於盡!悲慘壯烈!
人性究竟是什麼,千百年來爭論不斷,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有人說人性本善,有人說人性本惡,有人說人性既善又惡,有人說人性不善不惡,有人說人性超越了善惡,不管哪種觀點,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人性的外在表現確實是兩面性的,時而是天使,時而是魔鬼,有時象海水,有時象火焰。
人性之「惡」多源於自私,人性的光輝一面則多體現為利他。這裡所說的「惡」其實並不是邪惡,而是人本能、本性中的一種東西,弗洛伊德稱之為「本我」,佛學上稱之為「我執」,社會學裡把它叫做「個人主義」。這是人類從自然生物演化為社會生物所保留下來的一種原始的自我保護能力,這是人作為動物的一種天性。但是這種「惡」如果不加以約束,任其無限放大,則會帶來很多人間亂象,社會悲劇。從古至今各種各樣的案例不盡其數。
人在社會上生存,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生存,所以「利己」似乎是天經地義,「利他」那是各種基本條件都滿足了之後的道德層面的東西。從女媧造人到今天,人類所做的事大概無外乎三種常態:利己不損人,損人利己,還有就是損人不利己。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在人類的長河中是極個別的案例和極個別歷史時期的寫照。三種「常態」中最高的境界是「利己不損人」,其次境界「損人利己」,最低境界乃「損人不利己」。然而當下,最可悲可嘆的是,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越來越多,而人們卻深陷其中渾然不覺,以一副「眼不見為淨」的姿態自欺欺人。
現在人們經常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甚至是質問,「今天我們還敢吃什麼?」人生在世最基本的是衣食住行,其中民以食為天,這個觀點幾千年來被所
有人所認同。就是這樣一件最基本的事,而且是首要的事情,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得不到保證,尤其是安全性方面不能得到保證,這確實是件讓人很痛心的事情。
我們還敢吃什麼,這個問題的確不好回答。市面中、飯店裡、餐桌上,多少油是地溝油,多少米是轉基因米,肉是注過水的,雞是激素催的,魚是避孕藥餵的,蛋是蘇丹紅染的,蔬菜保鮮是有毒藥水浸泡的,水果光鮮是工業蠟塗抹的,餃子餡有淋巴肉加工的,羊肉串有老鼠肉冒充的,粉絲是加了塑料的,連饅頭都是用硫磺燻的。
人們於是開始了無底線的相互傷害,賣米的知道自己的米有毒,於是不會吃這種米,賣魚的知道自己的魚有毒,於是不會吃這種魚,賣藥的知道自己的藥沒有療效,於是不會吃這種藥,吃這些的都是不知情的「別人」,反正「自己」不吃,而「自己」卻不得不吃著「別人」提供的自己所不知情的各種東西。
在這個食物「鏈」上,每個人都在輸出傷害,每個人也都想自我保護,卻無奈被大環境裹挾最終都成了「受害者」。
食品安全只是當下社會現狀的一個縮影,很多領域,類似的循環都在進行著,不間歇的循環便成了一種環境生態。你輸出冷漠,也感受著周邊的冷漠;你排放著煙塵,也呼吸著濃鬱的霧霾;你痛恨著腐敗,卻還用自己的「走動」去滋生腐敗。如果一個黑心商人,賣著有毒的食品自己卻能有途徑吃到真正清潔的食物,他或許還不會真正痛恨亂象叢生的食品市場,甚至還會為自己有本事賺到更多的錢而沾沾自喜。
一個人不斷地在批評怒罵臺上人的貪腐,或許他並不是想要看到一個真正公平公正的社會,而是因坐在臺上的人不是自己而悲憤,一旦有朝一日,他坐到了臺上,一切謾罵都沒有了,這臺子一下子便成了全世界最好的臺子。很多人嘴上對腐敗不滿,自己卻自願地當了腐敗的土壤,以自己「微薄之力」供養著些許的腐敗,成了影響和敗壞社會風氣的一員。滴水成海,聚土成山,要想神州出舜堯,須十億炎黃皆舜堯。
針對人性的狹隘性和自私性,毛澤東同志曾經發動了一場曠古絕今的偉大戰役,在中國這幅員遼闊的版圖上實現了價值觀念根本性的轉變。讓數億人民從自私的、狹隘的農民變成了有社會主義覺悟的、大公無私的勞動者,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事件,也是一次偉大的歷史實踐。
作為一代偉人,毛澤東最偉大的戰役不是抗日戰爭中的持久戰,不是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也不是抗美援朝,而是對中國社會制度的變革,對中國人價值觀的改造。毛澤東誕生在清朝,民族災難最為深重的時期,外強欺凌,民不聊生。毛澤東的青年時期是軍閥混戰的時期,整個中國一盤散沙,理想和主義離勞苦大眾是如此遙遠,生存和死滅是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終於,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了,毛澤東等一批中華民族最優秀的青年站到了時代的潮頭,思考著中國這艘巨輪究竟要駛向何方,對中國人價值觀的改造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毛澤東領導和團結中國人民取得了一系列偉大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並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了社會主義改造。
從一盤散沙的「流民」到當家作主的「人民」,僅僅用了28年。28年,正好成長起來一代人,這一代人是經歷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並讓中國揚眉吐氣昂首挺胸的一代人。這一代人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曠古絕今的一個奇蹟,一代沒有私心,心中只有國家,真心真意為子孫、為他人謀福祉的大寫的人。
只可惜由於時代和物質基礎的局限,毛澤東偉大的實踐沒能帶來社會經濟的高度繁榮。40年前的改革開放給中國以全新的發展,也帶來了歷史性的變化。僵化的思維、封閉的環境被徹底打破,人們的思想、觀念如洩閘的洪水一樣歡騰地奔湧,一方面帶來了無限的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得人性之「惡」變得難以約束、難以遏制。
滄海橫流,橫流的不只是滄海,還有物慾;人心險惡,險惡的不只是人心,還有江湖。當自私成為一種天經地義,當冷漠成為一種司空見慣,我們的社會如何能相擁取暖,我們的人生哪裡去追尋人性的光環。
如果說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那麼誰來做第一棵樹、第一朵雲、第一個醒來的靈魂呢?
當我們批判人性,無私的一代人告訴我們人性是可以改變的;當我們批判社會,身為社會一份子的你是否也在被批判之列。
人,還要繼續冷漠下去嗎?
冷漠得不到救贖,面對人性之「惡」,如果不挺身而出,很可能就再也沒有站起來的機會。
放下批判、放下責問、放下抱怨,想一想,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好,問一問,自己是否願意做得更好。如果人性和理想中的社會就如同被魔咒封印的王子,你是否願意用你的真愛來喚醒他呢?
任他世事浮沉,任他人言可畏,行動才能帶來改變!讓我們來做那第一棵樹、第一朵雲、第一個醒來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