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熊筱偉)改善營商環境,四川自貿試驗區又邁出了一大步。
省政府近日印發《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實施方案》(簡稱《方案》),明確提出自今年12月1日起,將在四川自貿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以求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並為在全省推進相關改革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什麼是「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又是什麼?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所謂「證照分離」改革,就是營業執照和經營許可證分開,辦理營業執照就可以開辦一般經營活動,更省事的同時,還能避免過去「辦照容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等現象。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開餐飲店,改革前要拿到衛生許可證、消防等等才能去辦執照,都辦完了才能開業。而改革後拿到營業執照就可以先開起來,再去辦一些必要的許可證(如果有的話)。這當然縮短了等待時間,讓創業者們可以儘快開業賺錢。
至於全覆蓋試點,則是指此次改革涉及事項之全——所有的523項中央層面改革事項和我省地方層面設定的8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清單管理。清單外不得違規限制企業進入相關行業或領域,清單內的則分類推進改革。
四川具體會怎麼幹?
具體到操作層面,《方案》針對不同情況,明確了以下4種改革方式。
第一種,直接取消審批。取消審批後,企業持有營業執照即可開展經營。
適用於這類改革方式的包括:設定必要性已不存在、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能夠有效實現行業自律管理、通過事中事後監管能夠有效規範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
第二種,審批改為備案。即對可以取消審批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需要企業及時主動提供有關信息,以便有關主管部門有效實施行業管理、維護公共利益的,由審批改為備案。
《方案》明確提出這類改革方式涉及9個事項:「診所設置審批」「診所執業登記」「社會辦醫療機構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報關企業註冊登記」「食品經營許可(僅銷售預包裝食品)」「天然水域魚類資源的人工增殖放流審批」「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核准」「非經營性通用航空活動登記核准」「民航企業及機場聯合、重組和改制審批」;
第三種,實行告知承諾。對企業承諾已具備經營許可條件的,企業領證後即可開展經營。對確需保留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企業就符合經營許可條件作出承諾,有關主管部門通過事中事後監管能夠糾正不符合經營許可條件行為、有效防範風險的情況下,適用於此類;
《方案》特別提出,有關主管部門應將通過告知承諾領證的企業與通過一般審批程序領證的企業平等對待,不得給予歧視性待遇。
第四種,優化審批服務。《方案》提出對關係國家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生態安全和公眾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不具備取消審批或實行告知承諾條件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應提高審批效率、降低辦事成本。具體包括由省政府統一組織實施下放審批權;壓減審批要件和環節;對許可證件設定了有效期限,但經營許可條件基本不變的,原則上要延長或取消有限期限;公布總量控制條件和存量情況。
作為配套措施,《方案》還提出除涉及國家秘密外,省直有關主管部門要實現涉及企業經營的政府信息集中共享。可通過信息共享獲取的信息,一律不得再要求企業提供;自貿區內企業按「直接取消」「審批改為備案」兩類方式取得的經營資格,是否可在區外開展經營活動,由省級主管部門按相關要求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