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4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闢謠:
醫用酒精是家庭小藥箱和醫療機構常備的消毒藥品,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面前,做好手部衛生是預防疾病重要的一環,而各類消毒劑中,酒精的能力不容小覷,但是酒精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答案是否定的,消毒用酒精濃度為70%-75%,酒精濃度過高,反而不利於酒精向病原體內部滲透,達不到消毒作用。
酒精消毒優點
手部衛生包括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消毒洗手液(酒精型洗手液等),泡沫或凝膠洗手液等。由於酒精使用方便、不會染色、具有可接受的氣味、快速啟動和廣泛的抗菌活性,酒精越來越多地受到大家的青睞。
酒精對多種病原體有效。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酒精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細菌有效,還包括耐多藥病原體,愛滋病毒,流感病毒,牛痘,B肝和C肝病毒等,實驗顯示,酒精在預防季節性流感,H1N1和其他基於病毒和細菌的疾病非常有效。
酒精消毒原理
蛋白質變性是酒精抗擊微生物的主要武器。酒精作用下,病原體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蛋白質發生不可逆的變性、凝固,導致結構蛋白和功能蛋白都喪失活性,病原微生物遭受嚴重破壞。
破壞細菌細胞壁。酒精有較強的滲透作用,60%-80%的酒精滲透作用最好,可以滲透入病原體體內,破壞病原體的完整性、導致病原體裂解。90%的酒精濃度可能會降低消毒效力,太高濃度的酒精會使病原微生物外表面的蛋白質較快凝固,在病原微生物表面形成一層保護殼,讓酒精不能進一步進入微生物內部,從而無法有效發揮酒精的消毒能力。
幹擾微生物酶系統。酶是各類生物正常生理活動和代謝必不可少的催化劑,研究表明,乙醇通過對病原體酶系統的直接影響,幹擾病原體代謝。
正確使用醫用酒精
不同濃度的酒精的用途不同。醫院常用的酒精包括75%和95%兩個濃度,平常消毒用酒精即是75%濃度,常用於皮膚和醫療器械的消毒,值得注意的是,酒精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可用於黏膜和大創面的消毒;95%酒精常用作燃料,見於各種酒精燈,酒精爐,95%酒精也可用於病理組織切片的固定和脫水步驟;此外,40%-50%的酒精用於預防褥瘡,長期臥床的患者由於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局部組織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容易發生褥瘡,褥瘡一旦形成,很難癒合。翻身擦洗時利用酒精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預防褥瘡發生;酒精蒸發散熱,促進血管擴張,因此,20%-50%的酒精常用於物理退熱。
白酒不能替代醫用酒精。絕大多數白酒的酒精濃度大致在20%-65%,而用於消毒用的醫用酒精推薦濃度是70%-75%,白酒達不到醫用酒精殺滅微生物的效果,但是在沒有酒精的情況,白酒可以用作消毒的應急處理。
酒精噴灑室內消毒沒必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在環境指南以及2008消毒與滅菌指南中不推薦使用酒精進行環境消毒,因為消毒面積過大,酒精蒸發速率快,同物體表面接觸時間短,達不到良好的消毒作用。
勤通風,常洗手,減少外出,增強自身免疫力,不在人群密集地聚集,出門戴口罩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重中之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合理利用酒精進行消毒,防護自身與家人安全。
闢謠專家:
高文楨 山東大學口腔醫學院
吳一波 北京大學藥學院藥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
文章來源:科普中國
原標題:《謠言:酒精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