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專業戶」王孝忠,演技好被誤會是日本人,《地道戰》成經典
來玩個遊戲,我有魔力,能穿透屏幕看到你腦子裡的想法!不信我們來試一下,"給你的好處大大滴",看到這幾個字,我猜你們腦子裡浮現了一個油膩膩的日本軍官的大臉,小眼一眯,咧著大嘴,怎麼樣,猜沒猜對!
日本話就是這個"味兒"
為什麼會這樣呢,仔細想一下,好像是因為我們小時候看的,或者說早期的一些經典老電影和抗戰片裡,日本gui子們都是這樣說的,當時我們覺得沒什麼不對,甚至很對勁兒!
但是曾經有記者採訪過日本藝人矢野浩二,問他日本人真的這樣說話嗎,他說並不是的。那麼這些經典又詼諧的"日本話"是怎麼出現還被廣大觀眾津津樂道的呢。這還得感謝我們的老藝術家王孝忠。
可能很多年輕的朋友對這位老藝術家不熟悉,但是你一定對日本軍官那撮小鬍子很熟悉吧。似乎大部分的抗日劇中的反派日軍都有那一撮標誌性的小鬍子。而這一形象,就是他最先演繹並代代相傳的,其實那還有專業名稱"衛生胡"。
藝術來源於生活
不管是對勁兒的"日本話"還是標誌性的小鬍子,都體現著王孝忠的專業以及細心。似乎他臉上的每個細微的表情都在演戲。為什麼他可以把gui子形象表現的如此淋漓盡致且深入人心呢,這就要從他的親身經歷說起了。
他是遼寧瀋陽人,曾經就讀於奉天鐵路學院電訊專科。當時,那裡的任教老師、舍監等擔任重要職務的都是從軍隊退役的日本人。這群人骨子裡都有日本兵的殘暴與瘋狂,經常對學生拳打腳踢還不許他們倒下。
其中一個舍監平時對他們和和氣氣的,但是發起火來像個怪物,這讓王孝忠印象十分深刻。在之後拍攝電影扮演反派時,他就是想起了那段經歷,來了靈感,將日本軍官殘暴不講理的形象刻畫地入木三分。
在他漫長的演藝生涯中,1956年八一廠的《戰鬥裡成長》是他開始的地方,也就是從這部處女作開始,他踏上了長達五十餘年的"反派"之路。即使這樣,觀眾依然沒有產生視覺疲勞,反而覺得他的每一次演繹都是一個全新的人物塑造,這與他細膩的演技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你因為他塑造的基本都是日本軍官的形象而覺得不以為然,那可就太小瞧我們老藝術家了。光標杆這個作用就已經讓許多人可望不可及了吧,但是王孝忠從來沒有因此而止步,相反的,他窮其一生都在探索、琢磨、回憶,每一個動作背後都是藝術的積累。
因為演技太好,王孝忠曾經還被誤會是日本人。而他演過的《地道戰》也成為了熒幕經典。
雖然老藝術家已經駕鶴西去,但是他的表演藝術將永存於世,我們永遠為這位偉大的人民藝術家點讚,他的認真專注也將激勵著一代一代的演藝人不斷前進……
【圖片來源網絡】
【文案編輯】目海娛小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