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校綜合評價錄取7月12日開考 南大東大取消面試環節

2020-12-11 瀟湘晨報

隨著高考結束鈴聲響起,2020年江蘇綜合評價錄取工作將陸續開展,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將在7月12日開展綜評線下測試,本次錄取測試具體有哪些形式,防疫工作將如何進行,考生又該注意哪些事項?2020年江蘇省共有21所高校在開展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工作。包括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崑山杜克大學在內的9所A類高校,南京師範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在內的12所B類高校。

南京大學2020年綜合評價錄取將於7月12日下午2點到4點在仙林校區進行,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部分高校取消了面試,只保留筆試環節。

考慮到疫情防控的需要,南京大學設置專門的通道,並且計劃在12點就開始開放,考生通過驗證並且是綠色的蘇康碼,經測溫正常後可以進校。送考家長和車輛不能進校,南大會提示大家在周邊停放。具體測試安排南大會在7月11日通告,請大家關注南大的本科招生網。

東南大學2020年綜合評價錄取將於7月12日下午3點到6點在九龍湖校區進行,理科考生筆試數學和物理,文科筆試語文和數學。

提醒考生,測試前要按要求準備好所有材料,避免因材料不全而無法進入考場,另外考生要根據測試時間,合理安排抵達考場時間,東大從12點就開始開放校門,建議預留足夠的時間給工作人員來核驗身份及進行健康評估。特別提醒:東南大學從未委託任何第三方中介機構、個人組織進行綜合評價錄取、強基計劃等特殊類型招生相關的測試輔導、培訓和夏令營等活動。請家長和考生謹防不法分子藉機行騙。

南京師範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則採取面試方式。面試環節要注意自我介紹和回答兩個環節的時間把握,總共加起來不超過6分鐘。還要注意評分標準,主要是考察綜合分析、創新潛質、語言表達、靈活應變的能力。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黃迪、仇煜 報導)

【來源:江蘇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國科大、南大、南信大……這些高校綜合評價錄取都考了啥?
    溫馨提示:點擊這裡免費訂閱自主選拔信息 上個周末,南大、南信大、南中醫等多所高校都開展了2020綜合評價錄取測試。下面一起看看各校備受關注的測試具體都考了哪些內容。
  • 江蘇各高校開啟綜合評價錄取考試:這些「開腦洞」神題,你會做嗎?
    隨著2020年高考順利結束,7月12日,江蘇各高校綜合評價錄取考試又拉開了帷幕。記者了解到,作為高校考試招生模式的一項積極探索,今年各高校紛紛進行了創新,基礎知識、提高訓練與發散性想像兼具。 「腦洞大開」,面試改筆試依然側重考思維 本次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部分高校取消了面試,只保留筆試環節,儘管形式有所變化,但考生們認為,筆試依然更偏重於考察思維,而非知識點的記憶和應用。
  • 綜合評價錄取 | 江蘇大學
    《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蘇教考〔2020〕12號),2020年我校繼續在江蘇省開展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工作。綜合評價錄取計劃不超過我校年度本科第一批招生計劃總數的5%(綜合評價錄取招生計劃數不超過290人,待上級部門確定我校2020年總體招生計劃後,我校將在江蘇大學本科生招生信息網上公布A類和B類計劃),A類和B類考生可報考招生專業如下表。
  • 山財大綜合評價面試開考
    魯網7月18日訊昨天下午,在濟南的三所綜合評價高校中,山東財經大學率先開考,今年山財大的綜合評價校測只有面試環節,採取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結束考試的考生表示,整個過程持續約1個小時,「每個考生都有話可說。」
  • 高校綜合評價招生百問百答!
    答:高校通過綜合評價招生錄取時,綜合參考考生高考成績、校測成績、學考成績、綜合素質評價以及高校自身培養特色要求等維度,從而進行擇優錄取。從往年情況來看,山東省高校在錄取總成績中賦予綜合素質評價一定權重,直接影響考生錄取排名。5、清華、北大有綜合評價招生嗎?答:清華大學領軍計劃,北京大學博雅計劃2020年取消招生,目前清華北大沒有綜合評價招生。
  • 綜合評價丨南京醫科大學2019年綜合評價錄取招生簡章
    根據教育部及江蘇省教育廳關於做好普通高校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的文件精神,我校2019年將在江蘇省內進行綜合評價錄取工作,以選拔品學兼優、綜合素質好,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致力醫學事業並適合醫學人才培養的優秀高中應屆畢業生。
  • 綜合評價 | 南京醫科大學2019年綜合評價錄取招生簡章
    簡章內容如下:根據教育部及江蘇省教育廳關於做好普通高校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的文件精神,我校2019年將在江蘇省內進行綜合評價錄取工作,以選拔品學兼優、綜合素質好,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致力醫學事業並適合醫學人才培養的優秀高中應屆畢業生。
  • 綜合評價||南京醫科大學2019年綜合評價錄取招生簡章
    根據教育部及江蘇省教育廳關於做好普通高校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的文件精神,我校2019年將在江蘇省內進行綜合評價錄取工作,以選拔品學兼優
  • 江蘇師範大學2019年綜合評價錄取招生簡章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根據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蘇教考〔2019〕6號)相關要求,我校2019年繼續開展綜合評價錄取工作,擬選拔一批具有教育情懷和創新潛質、品學兼優、素質全面、適教樂教的優秀拔尖創新人才。具體辦法如下。
  • 綜合評價錄取 | 南京工業大學
    綜合素質評價加分為學習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評價等級均為A加5分,道德品質、公民素養、交流與合作均須合格。學校根據「考生條件分」的高低分文理科排序,確認參加面試名單,初審合格名單將於6月10日前公示。
  • 高考錄取方案改革:2020年高考成績只佔60%?綜合評價錄取或成主流
    7、部分院校考核方式存在較大調整。如:港中文增加機考,西浦取消機考。教育部機關報《中國教育報》,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中國考試》也連續發表文章,重點強調結合新一輪高考制度改革的設計與進展,實現高校招生綜合評價錄取才是中央設計的的改革正道!
  • 解讀南方科大2020綜合評價測試,上海、浙江考生如何應對面試?
    2020年是南方科技大學自2012年以來,連續第九年在本科實行基於高考的綜合評價錄取,按考生綜合成績擇優錄取。2020年7月12日中午12:00後,考生可登錄南科大網上報名系統,查詢各自能力測試機試的成績。
  • 西交利物浦大學2020年綜合評價已於5月10日開啟網上報名申請!
    綜合評價錄取(簡稱綜評)招生是西交利物浦大學招生錄取的重要改革,是基於高考基礎的新型錄取模式。總體而言,高考基礎上的綜合評價錄取招生,綜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績、高校考核結果、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及高校自身培養的特色要求等多個維度的內容,以探索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和人才選拔機制。
  • 2020年強基計劃-綜合評價錄取-高校專項計劃 面試輔導班火熱招生
    同時,報名參加浙江大學、山東大學、東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山東財經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等綜合評價錄取(三位一體)的考生,也需要接受大學面試考核。部分報名高校專項計劃考生也需要接受大學面試考核。面試成為學生是否被大學錄取的關鍵因素!
  • 2021綜合評價招生報名系統開通!附綜合評價招生百問百答!
    答:高校通過綜合評價招生錄取時,綜合參考考生高考成績、校測成績、學考成績、綜合素質評價以及高校自身培養特色要求等維度,從而進行擇優錄取。從往年情況來看,山東省高校在錄取總成績中賦予綜合素質評價一定權重,直接影響考生錄取排名。5、清華、北大有綜合評價招生嗎?答:清華大學領軍計劃,北京大學博雅計劃2020年取消招生,目前清華北大沒有綜合評價招生。
  • 填報指南丨專業熱門、門檻提高…江蘇「綜合評價錄取」呈現三大特點
    江蘇2018年普通高校「綜合評價錄取」已全面啟動,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通大學等多所高校已經公布了今年的綜合評價錄取方案。報名「綜合評價錄取」,比去年更難了嗎?   報名綜合評價錄取,高考就不重要了?
  • 2021綜合評價報考百問百答
    答:高校招生簡章發布(3月-5月)→考生網上報名(簡章發布後約兩周時間)→高校初審→初審名單公布(5月下旬)→高考(6月7日-10日)→學校組織校測→高校公布入選資格名單→志願填報→錄取。48、完成報名以後需要關注哪些信息?
  • 綜合評價錄取 | 南京郵電大學
    南京郵電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根據教育部及江蘇省教育廳關於做好普通高校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工作的文件精神
  • 2020綜合評價校測開考,快來看看吧!
    依據筆試成績,根據校測分類劃定不超過招生計劃數4倍的考生進入面試,並公布入圍面試分數線。 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2020年綜合評價校測在各省分別設置考點,7月11日,湖南、四川、陝西、江蘇校測開考,考核形式為面試。
  • 2020年浙江省高水平大學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政策解讀
    復旦報名截止到6月25日,上交和浙大報名截止到6月25日中午12時。復旦招生不超過205人、交上招生不超過295人,浙大招生850人,三校招生人數比2019年增加30人(2019年三校三位一體招生人數分別為210人、310人、800人)。國科大招生39人、港中深招生172人(2019年142人)、南科大招生53人(2019年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