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簡介
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啟示 :家長維權意識增強,對子女防禦過度,媒體發達;新聞事件通過網絡迅速發酵,擴大教育管理機構承受巨大輿論壓力,專業心理學團隊進駐為事件畫上句點。
教育部相關文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的通知 、《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指南》等。
二、培訓目標
通過聯合國內心理、行為專業人員、有方向的努力將中國的《兒童心理行為指導師》體系標準化、健康化、職業化、行業化、國際化。2016年計劃全國31個省市總計培訓人數5000至10000人,到2018年完成每年不少於3萬人取得培訓證書。最大限度滿足實際教育需求,提高教育者的育水平。
三、培訓對象
兒童心理行為指導師需要以兒童為核心,融合了心理學、教育學、生理學3個學科內容,將兒童放入教育生態中綜合考慮,因此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學前教育、師範生、幼師、教師以及對教育有相關經驗的群體都可以學習,受眾群體大。
四、培訓內容
培訓課程希望能使受訓人員從積極行為支持的視角出發認識、評價在校兒童的行為,並恰當加以應對,促進在校兒童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指導師培訓全面,由三大部分構成:
1. 兒童的心身發展規律
掌握兒童的各種行為表現的科學定義,了解兒童生理、心理、社會屬性的發展規律,熟悉在各個年齡的生理、心理、社會屬性發展水平及具體行為表現,才能明確積極行為支持所
提升行為表現的恰當目標,才可以判定行為表現是否符合發展水平,才能判斷個體發展水平所致的個體特徵是否是行為表現的背景事件,才能把握影響行為表現的諸多背景事件。
2. 積極行為支持的基礎理論
積極行為支持從誘因背景、行為、結果構成的行為鏈條出發來理解兒童的各種表現,並基於對行為鏈認識,從行為鏈的各個環節入手以矯正、改善、提升兒童的表現,是一種著眼於兒童未來發展的、積極主動的促進措施。
3. 積極行為支持技術應用實例
積極行為支持強調對兒童行為實施幹預的系統化方法;通過教育途徑發展兒童的積極行為,用系統行為改變的方法調整教育環境,以達到預防和減少兒童問題行為、改變兒童生活方式的目的,最終實現提高其生活質量的目標。
考試安排
考試由國家培訓網統一組織,由獨家授權機構承辦,每年的3、6、9、12月份考試,考試形式為筆試,地點在北京。 外地報考單位人數達到200人可向獨家授權機構申請異地開考,由授權機構安排監考等相應的考務工作相關政策解讀
國務院相關文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條之規定,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同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等級標準相適應,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國家實行勞動者在就業前或者上崗前接受必要的職業教育的制度。
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大力推行勞動預備制度,嚴格執行就業準入制度。屬於國家規定實行就業準入控制的職業(工種),必須從取得相應學歷證書或職業培訓合格證書並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屬於一般職業(工種),必須從取得相應的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中優先錄用。用人單位招收錄用人才,必須從取得相應學歷證書、職業崗位合格證書並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勞動保障、人事等部門要加大對就業準入制度執行情況的監察力度。加強監督管理,對違反規定,隨意招收未經職業教育或培訓人員就業的要則其糾正並給予處罰。
《國務院關於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國發[2010]36號)中明確指出城鄉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的勞動者參加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培訓合格並通過技能鑑定取得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根據其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就業情況,按規定給予培訓費補貼。
整治職業資格過多過濫問題,規範證書樣式,職業資格證書項目減少,職業技能項目增加
建立公開、科學、規範的職業資格目錄,有利於明確政府管理的職業資格範圍,解決職業資格過多過濫問題,降低就業創業門檻;有利於進一步清理違規考試、鑑定、培訓、發證等活動。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監督管理,各地區、各部門未經批准不得在目錄之外自行設置國家職業資格,嚴禁在目錄之外開展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工作,堅決防止已取消的職業資格「死灰復燃」,對違法違規設置實施的職業資格事項,發現一起、嚴肅查處一起。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依據市場需要自行開展能力水平評價活動,不得變相開展職業資格資質許可和認定。
獨家基地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