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迭代升級」的趨勢在中國市場已經越來越明顯,而能給千禧一代帶去更多新鮮感的品牌,明顯更有競爭力。
近幾年,縱觀國內時裝界,中國獨立設計師品牌的迅速崛起,著實給眾多歐美大牌製造了不小的競爭壓力。
越來越多的國際一二線品牌也在追問:是什麼讓中國的設計師品牌有這樣的發展速度?
Excuse me,答案很可能是這個性張揚的時代!
隨著千禧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們開始追求個性、獨立自我,這不僅僅限於對著裝的要求,更是一種對生活態度的表達,同時也為原創設計師品牌帶來了崛起的春天!
而聚焦中部服裝採購中心——鄭州火車站服裝商圈,同樣不乏這樣的原創設計師品牌。
比如2016年入駐鄭州世貿購物中心V星時尚街區的DLAD品牌、2017年入駐鄭州世貿購物中心赫界街區的Attina Life,以及2019年即將入駐鄭州世貿購物中心的LIVE WIRE(亮點國際)等。
這些潮牌以各自獨特的設計理念及風格引領了整個商圈的風尚,成為眾多潮流人士的打卡地。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DLAD、Attina Life、LIVE WIRE三個品牌的幕後推手都是出自一人——原江華。
那麼,原江華是如何在兩年內運作3家潮牌設計師品牌的?他對潮牌運營有著怎樣的獨到見解?
引領潮流 兩年運作3個潮牌
2016年,進入不惑之年的原江華,辭去服裝公司營銷總監的職務,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他自己解釋,這是一個「回爐再造」的決定。
之所以這樣定義,是因為在此之前,原江華曾在一線從事了19年的銷售工作。而在服裝公司做營銷總監的8年,雖然擁有著重大的決策權,可同時也失去了對終端市場的及時掌控。
此次創業,一方面是為自己的未來找尋出路,創立屬於自己的事業。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錘鍊自己的「技藝」,重新獲得對終端市場的把控權。
而對於為何會選擇潮牌這個「難啃」的小眾領域,原江華毫不猶豫地說,潮牌引領主流社會高街時尚,代表當下最「有範兒」的生活方式,更容易佔領未來消費群體(90後、00後)的心智。
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消費群體的變化,原江華認為,這一趨勢會愈加明顯,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布局好當下,爭取未來的消費市場。
原江華坦承,自己不是拖泥帶水的人。一旦創業的方向確定了,只要看準了店鋪和品牌,就立即下手,不帶任何猶豫。
因為機會不等人,這是自己多年來的經驗所得,也是先拿世貿店、後選品牌的原因所在。
更出人意料的是,在拿下世貿店後,原江華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確定並籤下了他運作的第一個潮牌——DLAD女裝。
原江華解釋,這跟魄力和膽識無關,他更相信自己的直覺及判斷。而這與自己19年的一線銷售經歷及8年的服裝營銷管理經驗息息相關。
他認為,做服裝生意,產品是核心競爭力。而自己運作的三個潮牌,在市面上幾乎很難找到同類產品,並且款式可以繼續流行2-3年都不落伍。
這就是經營的底氣,也是原江華的潮牌能在眾多女裝品牌中突圍的關鍵。
而具體到實際的操作層面,從貨品的選購到產品的陳列、氛圍的營造,再到客戶的維護,甚至到終端店鋪的運營管理(包括位置、客流量、進店率、試穿率、成交率及回頭率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及精準的把控。
原江華認為,代理商「吃紅利賺差價」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的代理商一定是最大的零售商和服務商。
試水直營 測試品牌市場接受度
原江華分析,近幾年,奢侈品牌為了不被消費者忽略,都在拼命更新換代趨於年輕化。消費「迭代升級」的趨勢在中國市場已經越來越明顯,而能給千禧一代帶去更多新鮮感的品牌,明顯更有競爭力。
比如為了迎合個性消費的興起和消費觀念的變化,一些「小而美」的服企多以設計為主、小批量生產、隨時調換貨的方式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就生存得較好。
當然了,年輕人對於潮流的理解,在乎的肯定不是品牌本身,而是要借品牌所宣揚的生活方式或態度來彰顯自我。可以說,精神層面的共鳴是高級的。
這也預示著,潮牌的產品,不是所有顧客都能看懂,他們必須認真努力地打一場長期戰役。原江華也表示,顧客看不懂是正常,如果所有顧客都看懂了,也不符合潮牌的調性。
原江華透漏,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目前已有加盟客戶40餘家,遍布河南各個地市。
而他在選擇合作夥伴的時候,理念相通是基礎,如果不認可潮牌產品及其風格與定位,基本上就沒有洽談的必要了。
此外,為了保證各個潮牌的良性、長遠發展,從2018年年初開始,原江華除了更加慎重的選擇品牌及其廠家外,還開始試水直營模式,以此測試各個品牌的市場接受度。
他透漏,去年已在南陽、開封兩地陸續成立了兩家Attina Life品牌直營店。
以目前終端反饋過來的數據來看,Attina Life品牌在產品結構、價格段、品類、版型等方面相對完整,而這些數據對於終端加盟商來說,是個不錯的經營參考。
接下來,原江華會進一步布局LIVE WIRE(亮點國際)品牌的終端市場。此舉無異於給消費疲軟的地市市場打下一劑強心劑。
原江華表示,潮牌服飾從小眾到大眾,是新國潮文化塑造的一個過程,慶幸的是,我們已經在路上。
聲明:本文內容和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分享,不作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及時刪除。
撰寫:花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