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論文讓他破格晉升為僅次於院士級教授,如今是211副校長

2020-09-17 學術圈

31歲時,因為發表了一篇業內頂級論文,在國內外學術界引發轟動,一夜之間就被付費下載了2808次。這讓沒有海外鍍金經歷,地道的「土學者」的李明洲連升三級,從副教授破格晉升為二級教授。


如今,這位80後「科研達人」已正式成為211大學副校長。


/

李明洲

/

博導 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

李明洲,1980年生,男,四川雅安人,四川農業大學農學博士,北大博士後,教授(二級崗),博導,2020年2月任學校副校長。


青年長江學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國家自然基金「優青」……現為四川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四川省科技青年聯合會副主席、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理事、《遺傳》編委等。


研究引起轟動,他連升三級

31歲成為二級崗教授


「二級教授是僅次於一級(院士級)教授的頭銜,李明洲這麼年輕就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與他一直以來孜孜以求、潛心科研分不開。」

——前四川農業大學校長鄭有良


李明洲一直專注於豬經濟性狀的功能基因組學和分子育種研究,在豬骨骼肌生長和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領域做了大量出色的工作,部分成果代表了世界農業動物遺傳育種研究的前沿水平,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


2012年,以他為第一作者的 An atlas of DNA methylomes in porcine adipose and muscle tissues《豬脂肪和肌肉組織的基因組甲基化圖譜》論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自然-通訊》上,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地科學家的高度關注。該雜誌一篇文章平均年下載量約為1900—2800次,而他的這篇論文一夜之間就被付費下載了2808次「完全沒想到這麼火爆。」



因為該論文的國際影響力,學校迅速決定,特聘當時還是副教授的李明洲為二級崗教授(連升三級),並給予學校另一位通訊作者、動物科技學院院長李學偉教授課題組300萬元獎助金


二級崗是僅次於一級(院士級)教授的頭銜,在31歲成為川農大乃至四川省最年輕的二級崗教授,這對李明洲來說似乎都是「浮雲」,他繼續沉浸在自己的科學世界裡,推掉採訪,換了電話號碼,每天背著雙肩包上課、做實驗、看書、寫論文,絲毫沒有慢下腳步。


一年之後,他和團隊又在nature genetics《自然·遺傳》上發表了「Genomic analyses identify distinct patterns of selection in domesticated pigs and Tibetan wild boars」《比較基因組學鑑定藏豬和家豬的自然和人工選擇》,在當年以35.2刷新了川農大發表論文影響因子新高。



2017年,以他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的高水平論文又一次出現在學術期刊genomics《基因組研究》上,影響因子達到11.35。該成果入選2017年「中國農業重大科學研究進展」,成為當年唯一入選的農業動物類研究成果。


2019年又再次在《自然·遺傳》雜誌上發表了《比較基因組學鑑定藏豬和家豬的自然和人工選擇》文章,實現新的突破。


六年之內三篇高質量論文,這只是他學術研究成果的一小部分。據統計,近15年來,世界範圍內以豬為研究對象的論文,影響因子10分以上的僅有10篇左右,李明洲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就有3篇


近年來,李明洲已發表學術論文170餘篇,其中在Nature Genetics、Genome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SCI論文130餘篇,累計影響因子430以上,累計被引2900餘次。其中,以第一(共同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80餘篇,累計影響因子260.16,7篇論文被引過百次,單篇最高被引350餘次。獲國家專利授權14項。先後主持國家及省部級項目20餘項。主研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各1項。


他擔任《自然-生物技術》《自然-通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等十餘種國際知名學術刊物審稿人,審稿百餘篇。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作學術報告20餘次,連續四屆受邀在全國動物遺傳育種大會上做大會報告。2017年受《遺傳》雜誌邀請,作為專刊組稿專家並主筆撰寫《組學時代農業動物遺傳育種研究》前言。在大家心目中,他就是個痴迷科研的學術達人。


「科研達人」正式成為211大學副校長


除了是科研達人,因為優秀,李明洲一路被火線提拔。


2003年,李明洲獲學士學位,2008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2011年晉升副教授,2012年破格晉升教授。2012至2014年在北京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獲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 「 傑出博士後」。2010年任動物遺傳育種研究所豬研究室主任,2015年兼任動物基因組學研究室主任;2015年任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2016年當選校黨委委員,任研究生院副院長(正處級);2017年任研究生工作部部長、研究生院副院長。


2020年2月,李明洲正式被任命為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


四川農業大學(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川農大」,由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四川農業大學源自1906年創辦的四川通省農業學堂,1927年和1935年兩次併入四川大學,1956年由四川大學農學院整體遷往原西康省省會雅安成立四川農學院,1985年更名為四川農業大學。

學校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以及環境與生態學 四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李明洲,今年6月,82年出生的盧豔麗,也正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任命為四川農業大學校副校長。作為一所211大學,四川農業大學五位副校長中,已有兩位80後副校長,2位70後副校長。這在高校中十分少見


  • 從文科轉行農學,這個「半路出家」的80後女教授正式任職「211」副校長!


「3平方公裡」長大的土學者


李明洲出身在雅安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他笑稱自己在「3平方公裡」的範圍內長大,身為雅安人的他,本科、碩士、博士一路都在四川農大雅安校區就讀,沒有海外鍍金經歷,是學校自己培養的地道的「土學者」。


他選擇川農大,是因為要追隨一位自己崇拜的學者。


還在高中時,李明洲從電視上了解到了當年四川省的「十大傑出青年」之一——川農大的李學偉教授的事跡:他在哥廷根大學攻讀了博士學位,卻始終心繫故土,拒絕國外開出的優厚條件和個人業務得到更好發展的前景,義無反顧回到並堅守在川農這方熱土。他立志要推動中國的養豬事業的他,30歲便破格晉升為教授,當時已是國際上豬遺傳育種方面的專家。


受李學偉教授事跡的感召,李明洲決定向「偶像」靠攏,考到川農大動科學院追隨他的步伐。從20歲起,李明洲便跟隨李學偉教授做課題、搞研究。


「我現在取得的這一點成就,全都是李學偉教授手把手培養出來的。他從學識、科學道德、科研經費等方方面面影響和幫助著我。」


導師李學偉對他的影響很大。對恩師的提攜,李明洲充滿了感激。


李學偉教授


雖是地道的「土學者」,但李明洲卻沒有保守封閉,恰恰相反,他總是以一種開放的態度來做研究。不少研究都是集合中、美、英、加等多個國家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我們在豬的遺傳研究上有優勢,但是課題也需要醫學、物理、數學和化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合作互相取長補短,很有幫助。」


「一天不看論文就睡不著覺。」李明洲說,他養成了每天看國外研究文獻的習慣,隨時了解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動態。夜裡12點,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應該休息的時間了,卻是李明洲一天愉快時光的開始,他利用Skype、QQ、email等方式與國外的專家教授對話、討論,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常常帶來意外的靈感。每天凌晨兩三點才睡已經是李明洲的習慣。


「我國豬的養殖和豬肉消費量均佔全球總量一半以上,現在全球豬育種學家都在致力於豬生長和肉質性狀的共同改良,讓豬肉更營養、健康、美味,我做的基礎性研究也許短期內並不能見到什麼實際成效,但是卻需要人去研究。」專注於「豬經濟性狀的功能基因組學」研究領域,李明洲既享受過程帶來的樂趣,也懷著一份責任。


熱愛科研,喜歡科幻小說的「孩童」


「藏豬在那麼高的海拔生長,卻沒有高原反應,多神奇?」「成都、雅安、內江三地的距離不遠,卻有著各自不同的地方豬品種,是不是很神奇?」所有的問題在李明洲那裡,越研究越思考越覺得「非常有趣」。


他2008年博士畢業留校,在大學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對他來說,是一件再愜意不過的事情。他每天的生活簡單而又有規律:早上騎自行車去上課,下課後就鑽進實驗室做實驗或者看各種科技文章;回到家基本不看電視,要看也只看紀錄片頻道。他還在手機上訂閱了許多國外的科研文章,每當坐車或坐飛機出差時就拿出來翻閱。



在別人看來,這樣的生活未免枯燥,可對他而言,卻無時無刻不充滿著樂趣。「因為我每天都會接觸到不同的科學思想,看到世界各地許多有趣的科學現象和事物,我覺得這些都太神奇了,一點都不枯燥。」


這位「80後」教授有時候更像個孩童:他喜歡看科幻小說,到現在還保留著翻閱《科幻世界》雜誌的習慣。「科研需要想像力,你想,如果編碼葉綠素的基因可以轉給人體,人就可以不吃飯了。」他的思維極為活躍,這使他在科研上闖勁兒十足,「靈感」多多。他一直騎自行車代步,因為對他而言上駕校是「浪費時間」,他捨不得。他經常一邊吃飯一邊思考某個問題。有一次飯吃到一半,李明洲突然放下碗,匆匆打開電腦。家人以為有什麼急事,後來才知他是要及時記下腦海裡剛冒出來的「靈光一現」。


他帶的六七名研究生曾同去他家做客,竟然「一進去感覺就把他家都裝滿了」,博士生劉鵬亮說,當時大家驚嘆於他的「蝸居」小得出乎意料,「完全沒想到這就是集長江學者青年學者、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9個學術頭銜和榮譽為一身的知名專家的家」。但在李明洲的意識中,日常的物質條件不必太高,因為科研帶來的巨大精神享受已讓生活足夠「豐滿」。


「你找我聊科研,多久都可以,但是要談其他的,我真的說不出,感覺很彆扭。」談到自己時,李明洲總顯得很靦腆。「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科研,只要跟他探討科研內容,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他都特別高興,特別有興趣。」師妹王曉豔說。


不忘初心,傳承科研事業


「我現在能取得一點成果,是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李明洲說。作為「豬分子遺傳育種」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的帶頭人,李明洲重視團隊的高質量發展。


「細節決定一切。」這是李明洲常向團隊成員強調的。論文共11頁,在投給雜誌社要求修改時,他卻寫了整整63頁的討論意見。分析數據作圖,哪怕0.01毫米的誤差也不允許。圖形也多方考慮,一份數據往往要做成柱狀圖、折線圖、扇形圖、點狀圖等多種方式進行對比,看哪一種效果最好,線條粗細、顏色選擇、字體大小也要一一討論。


在豬場採樣的時候,為保證樣品質量,要求15分鐘之內把所有樣本採集歸類保存,「完全是跟打仗一樣。」高強度的工作常常從早上8∶00持續到凌晨2∶00,回去時閉上眼都是豬肉。「他做科研要求特別高,對細節精益求精。」跟他有著10年接觸的一位博士說,「有時我們覺得已經夠精細、無傷大雅了,他還是會追求完美,堅持要改過來。」



如今,面對團隊的事李明洲也是如此。「你們就在那兒等我,我過來!」為了不浪費課題組年輕學子的時間,開組會他從來是學生在哪兒他就到哪兒,絕不讓學生花時間多跑路。「為了不耽誤研究進度,他有時剛下飛機就直奔實驗室找我們,有一次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一身的風塵僕僕真是撲面而來。」劉鵬亮說,在老師身體力行的帶動下,平時團隊裡沒有人懈怠。


孫俊龍是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2020屆博士畢業生,也是李明洲教授和楊淞副教授的學生。


在校期間,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其中5篇發表在SCI TOP期刊,累計影響因子27.089,尚有外審英文論文2篇,獲得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物理排名第七);研究內容涉及動物抗逆生理及大口黑鱸健康養殖等領域;目前已通過海南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成為一名光榮的科研工作者。


  • 榜樣!導師31歲成為教授,學生讀博期間發5篇頂刊


科學的世界每一刻都新鮮而有趣,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其中探尋一個個未知,李明洲樂在其中。


本文由科研大匠整理自四川農業大學,中國科學報,圖源網絡。

相關焦點

  • 一篇頂級論文,讓31歲的他破格晉升為僅次於院士級級教授,如今這個80後「土學者」已是211副校長
    這讓沒有海外鍍金經歷,地道的「土學者」的李明洲連升三級,從副教授破格晉升為二級教授。如今,這位80後「科研達人」已正式成為211大學副校長。李明洲,1980年生,男,四川雅安人,四川農業大學農學博士,北大博士後,教授(二級崗),博導,2020年2月任學校副校長。
  • 頂級論文,31歲升僅次院士級教授,80后土學者是211副校長
    31歲時,因為發表了一篇業內頂級論文,在國內外學術界引發轟動,一夜之間就被付費下載了2808次。這讓沒有海外鍍金經歷,地道的「土學者」的李明洲連升三級,從副教授破格晉升為二級教授。如今,這位80後「科研達人」已正式成為211大學副校長。
  • 一篇論文,讓31歲的他破格晉升:「土學者」已是211副校長
    這讓沒有海外鍍金經歷,地道的「土學者」的李明洲連升三級,從副教授破格晉升為二級教授。如今,這位80後「科研達人」已正式成為211大學副校長。該雜誌一篇文章平均年下載量約為1900—2800次,而他的這篇論文一夜之間就被下載了2808次,「完全沒想到這麼火爆。」
  • 一篇頂級論文,讓31歲的他破格連升三級,如今已是211副校長
    31歲時,因為發表了一篇業內頂級論文,在國內外學術界引發轟動,一夜之間就被下載了2808次。這讓沒有海外鍍金經歷,地道的「土學者」的李明洲連升三級,從副教授破格晉升為二級教授。 如今,這位80後「科研達人」已正式成為211大學副校長。
  • 一篇論文讓31歲的他破格晉升,這個80後「土學者」已是211副校長
    31歲時,因為發表了一篇業內頂級論文,在國內外學術界引發轟動,一夜之間就被下載了2808次。這讓沒有海外鍍金經歷,地道的「土學者」的李明洲連升三級,從副教授破格晉升為二級教授。如今,這位80後「科研達人」已正式成為211大學副校長。
  • 一篇頂刊論文,讓這位「80後」破格晉升為二級教授
    31歲時,因為發表了一篇業內頂級論文,在國內外學術界引發轟動,一夜之間就被付費下載了2808次。這讓沒有海外鍍金經歷,地道的「土學者」的李明洲連升三級,從副教授破格晉升為二級教授。如今,這位80後「科研達人」已正式成為211大學副校長。
  • 從985博士到交大教授,他2次破格晉升,如今登上麻省理工重量級榜單!
    其中,AI領域相關人物共5人入選,西安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系沈超教授榜上有名,獲獎理由為:致力於智能系統的行為感知和可信計算,實現在對抗環境下智能系統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計算。  本科與博士均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院,博士生導師為管曉宏院士。讀博期間曾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學習兩年半並擔任研究助理,師從世界著名網絡空間安全領域學者Roy A. Maxion教授。2013年獲得生物特徵識別大會最佳論文。
  • 31歲正處,破格晉升副教授、破格晉升教授的他,任廳長
    據公開資料,郭傑忠生於1964年1月,江西南康人,1980年考入江西農業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自然辯證法》課的助教、講師,破格晉升副教授,破格晉升教授。1995年,31歲的郭傑忠被任命為江西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系系主任,成為當時學校最年輕的正處幹部。
  • 32歲破格晉升教授,42歲擔任「雙一流」高校副校長的他,被查!
    2001年,於志剛進入中國政法大學任教,任刑法學講師;次年,晉升副教授;2005年,32歲,即晉升為教授。2012年5月,於志剛出任中國政法大學教務處處長;2015年5月被任命為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併兼任校黨委常委。2018年5月,於志剛被免去副校長、校黨委常委等職務。不過,在2018年1月,於志剛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2018年3月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因此,於志剛成為了『中管幹部』。
  • 從985博士到交大教授,他2次破格晉升,現登上麻省理工重量級榜單
    其中,AI領域相關人物共5人入選,西安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系沈超教授榜上有名,獲獎理由為:致力於智能系統的行為感知和可信計算,實現在對抗環境下智能系統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計算。歷經過去三屆的淬鍊,以及全球50餘位頂級科學和技術領袖長達一年的嚴格評審,2020年12月10-11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榜單發布儀式在魯迅故裡——浙江紹興隆重啟幕。
  • 32歲破格晉升教授,42歲擔任「雙一流」高校副校長的他,被查!|突發
    2001年,於志剛進入中國政法大學任教,任刑法學講師;次年,晉升副教授;2005年,32歲,即晉升為教授。2012年5月,於志剛出任中國政法大學教務處處長;2015年5月被任命為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併兼任校黨委常委。2018年5月,於志剛被免去副校長、校黨委常委等職務。不過,在2018年1月,於志剛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2018年3月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 這位「70後」濟寧人50歲任華東理工大學校長,36歲破格聘為博導、升教授
    、晉升教授。2020年12月,50歲的他任華東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軒福貞,1970年8月出生,山東嘉祥人,1993年7月於山東工業大學,2002年3月獲華東理工大學博士學位,2006年破格聘為博士研究生導師,同年9月破格晉升教授。
  • 研究引轟動,這位80後連升三級成教授,現履新211高校副校長
    32歲時,因為發表了一篇業內頂級論文,在國內外學術界引發轟動,一夜之間就被下載了2808次。這讓沒有海外鍍金經歷,地道的「土學者」李明洲連升三級,從副教授破格晉升為二級教授。如今,這位80後「科研達人」已正式成為211高校副校長。
  • 沒有論文也能評教授!南理工職稱改革「動真格」
    新華社南京9月9日電 沒有論文也能評教授、優秀團隊負責人可自主選聘團隊成員晉升高級職稱、加大職稱破格力度……南京理工大學自2016年啟動實施職稱評審改革以來,極大調動了教師隊伍積極性,促進教學和科研同頻共振。
  • 江蘇80後"硬核"教授:曾破格晉升,視力只有常人一半,為公安部解決難題!
    在蘇州大學,有這樣一位教授。他因長期勞累罹患腦垂體腫瘤接受開顱,術後卻留下長期後遺症,視力只剩下正常人的一半。儘管如此,他仍然堅守在教學一線,醉心科研。同事們稱他是有&34;範兒的科研工作者、學生們把他奉為&34;,他就是來自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黃河教授。
  • 支持青年教師「破格」晉升,你羨慕嗎?
    在三級以上教授崗位聘任時,明確要求要有5人以上的團隊,同時對優秀團隊實行團隊考核。 為優秀青年教師開闢「綠色通道」。2010年,博士畢業留校第四年,當時31歲的青年教師葉丹從講師直接破格晉升為教授。講師董久祥在控制領域的國際頂級雜誌上發表論文12篇,也被破格晉升為教授。
  • 本科雙非,他卻用16個月破格晉升為985大學特任教授
    他是一個很努力的學人,從雙非高校起步,後經中科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培養並在海外做博士後研究,如今成為一位學有所成的納米單分子光學學者。這位第一學歷為雙非院校本科的學人親歷了一步一步攀登科學高峰的奮進之旅。這位85後學霸在山西一所非985&非211大學讀完了大學四年本科後,進了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攻讀碩士研究生。
  • 【長三角日報】安徽一位80後教師擬升副廳,6年前破格晉升教授
    1、 80後孫林華擬任安徽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曾破格晉升教授11月5日,安徽省委組織部發布幹部任前公示公告,其中顯示,現年39歲的宿州學院教務處處長孫林華,擬任安徽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孫林華出生於1981年,湖南常德人,2003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學理科基地班,獲理學學士學位。
  • 如何評價西交破格給碩士生博士學位?畢竟上次破格的是曹雪濤院士
    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的一名應屆碩士研究生孫同學在攻讀碩士學位的三年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EI論文4篇;以共同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EI論文2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論文都是被西安交通大學校內認定的最具影響力期刊,其中更是不乏國際頂尖的物理學期刊。鑑於孫同學做出的一流成果,西安交通大學建議破格授予這名應屆碩士研究生博士學位,引發了輿論的強烈關注。
  • 這位985教授少年得志,而立之年由普通教師直接進階為最年輕院長
    1997年,他考入東南大學,就讀於熱能動力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之後,他選擇繼續深造,在東南大學碩博連讀。博士畢業之後,鍾文琪留校任教。由於科研成績出色,他很快就破格晉升為研究員。2012年,毫無管理經驗的鐘文琪教授被委以重任,擔任能源與環境學院院長,直到2017年卸任。2019年開始,鍾文琪教授出任東南大學校長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