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陝西省教育廳
隨著黨中央對教育的重視和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加大,中國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發展,教育的主要矛盾也逐漸演變成了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和上好學校難的問題。而教育質量的提高與教育結構的優化,關鍵在教師隊伍建設。「國培計劃」正是國家助力地方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在國培計劃的帶動和引領下,陝西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的職後培訓全面鋪開並取得可喜成績,國培計劃參訓受惠的教師超過90萬人次。
國家工程惠及三秦 全面提升教師校長素質能力
「國培計劃」是「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簡稱,由教育部、財政部於2010年全面實施,對於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基礎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自國培計劃啟動實施以來,陝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強調要把國培計劃作為陝西省加強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戰略性和基礎性工程來抓。省教育廳和省財政廳密切配合,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於組織實施國培計劃的系列文件精神,結合陝西省教師隊伍建設實際,精心組織開展國培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
國培計劃自2010起,在陝西省累計投入專項經費達到8.258億元,全國有過百家單位參與了項目實施。其中,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全國知名綜合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等部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湖南第一師範大學等省外地方高校,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中國教師研修網等具備資質的遠程培訓機構,還有西北大學、延安大學、陝西學前師範學院、西安文理學院、鹹陽師範學院、陝西理工大學、寶雞文理學院、商洛職業技術學院、渭南職業技術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西安市第一保育院、陝西師範大學附屬幼兒園等省內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優質中小學和幼兒園,他們經過嚴格的申報評審程序,被遴選並承擔具體培訓任務。我們的參訓教師被選送到北京、上海、浙江、江蘇、湖南、廣東、重慶等教育發達地區,接受先進教育理念的薰陶,開闊視野;走近各地知名學校園所觀摩實踐,反思提升;深入省內優質中小學幼兒園浸潤體驗,規劃成長。
2019年陝西省國培計劃項目啟動儀式
在國培計劃的帶動和引領下,陝西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的職後培訓全面鋪開並取得可喜成績,國培計劃參訓受惠的教師超過90萬人次。從數量上看,目前陝西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總量約44萬人,相當於國培計劃在十年間對陝西省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進行了兩輪次全員培訓;從效果上看,國培計劃助力廣大教師全面完成每五年360學時培訓目標,促進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有效提升了基層學校教學問題解決與教師專業成長,較好地提高了廣大鄉村學校教師和校園長能力素質,有力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更促進了陝西教育改革發展不斷向縱深處挺進。應該說,教師隊伍建設與教育發展的成果惠及了全省人民,更多的孩子在藍天下共享著優質教育。基礎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為奔跑的追夢人插上了奮鬥的翅膀。
雪中送炭 支持鄉村 助力貧困地區教師專業發展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提出要「整合高等學校、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和中小學校優質資源,建立鄉村教師校長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根據文件精神,陝西國培適時將培訓聚焦向鄉村教師。按照「分類規劃、整縣推進、周期支持、傾斜鄉村」的原則,面向全省107個區縣,分三批遴選出了77個區縣作為項目區縣,每個項目區縣給予兩年一輪國培計劃支持,重點培育縣級教師培訓團隊,探索「校地合作」幫扶機制,建立「四位一體」培訓體系,提升區域教師隊伍建設「造血」功能。經過六年三輪項目支持,已經培訓項目區縣鄉村教師超過25萬人次,投入專項經費超過了3個億,實現了陝西省56個集中連片特困區和國家級貧困區縣教師、校園長培訓的國培全面覆蓋。
針對貧困項目區縣普遍存在的「教師培訓學習機會不多、教育發展系統規劃不足、項目推進統籌不夠等問題」,省教育廳組織培訓專家進行了專題研究,診斷把脈、科學規劃,確定採取「規劃指導、整縣覆蓋、統籌實施」的策略,加大高等學校、縣級教師發展機構、區縣優質中小學幼兒園、優質遠程培訓機構「四位一體」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建設,在項目實施中充分整合縣域內外的優質培訓資源,為當地教師培訓工作「建機制」「育種子」「建模子」,激發鄉村教師學習研修的內生動力,促進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常態化發展,進一步夯實貧困縣教育脫貧基礎。
此外,省教育廳結合國培計劃項目有關要求和陝西省教育扶貧工作實際,結合陝西扶貧工作「雙百工程」,對貧困縣區採取高校重點對接、機構聯合幫扶的形式,為24個貧困縣區鄉村教師聯繫安排了省內11家重點高等院校和培訓效果良好、社會信譽度高的3家全國知名遠程培訓機構,對貧困縣區的教師培訓團隊建設,薄弱環節提升,全員培訓開展和教育理念引領等方面,由點及面進行全方位的打造;遴選部分省級示範性幼兒園對貧困縣幼兒園開展一對一「精準幫扶」,形成了系列幼兒教育城鄉發展共同體,輻射帶動了40個項目區縣近100所幼兒園的發展,打破了不少貧困區縣域內無省級示範性幼兒園的現狀,促進了貧困地區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的協調發展。
楊凌高新幼兒園在銅川市印臺區城關第二幼兒園開展精準幫扶培訓
改革創新 提質增效 突出國培計劃示範與實效
國培計劃設立之初的宗旨「示範引領、雪中送炭、促進改革」,陝西國培一直致力於培訓的改革創新,不斷提升國培的示範作用與培訓實效。從時間維度,2010年-2014年的國培「1.0」,重點採取集中培訓、脫產研修和遠程培訓等多種模式開展教師培訓,期間積極變革遠程培訓模式,推進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建設,推進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2015年-2018年的國培「2.0」,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文件精神,五類項目一體化設計,改革重點「下移培訓重心,聚焦鄉村教師」,採取短期集中、送教下鄉、網絡研修、名校訪學、校本研修等方式,對鄉村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2019年至今的國培「3.0」,重點「分層分類、聚焦問題、科學施訓」,重點採取集中培訓、在線培訓、精準幫扶、名校訪學、導師帶教、送教下鄉,聚焦參訓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特徵與核心能力素養,強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師德師風培養培育,應對疫情突發,強化在線培訓,推進多種培訓方式的綜合運用,務求培訓工作提質增效。在國培改革實踐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探索深入,實效明顯。
一是下移培訓重心,強化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建設。項目區縣申報原則上要求當地教師培訓、教研室、電教館實質性整合或功能性整合,加強縣級教師培訓體系綜合建設,激活縣域培訓「造血功能」,促進教師培訓常態化;加強縣級培訓機構專兼職隊伍建設,「形成用最優秀的教師教育者培養最優秀的教師的優異價值鏈」,全省儲備縣級培訓團隊超過4000人,遴選省市級教師培訓專家庫成員1000餘人,有力推動了各項目區縣國培計劃順利實施。
二是加強骨幹示範,發揮骨幹體系引領作用。陝西省自2011年以來持續強化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三級三類骨幹體系建設」,並將「參與教師培訓、發揮專業引領」作為考核重要指標。經過近10年努力,已經培養省級教學能手6877名、省級學科帶頭人1212名、省級教學名師262名,近三年還培養遴選特級教師452名,骨幹教師隊伍總量超過9000人。這些優秀教師目前已經成為陝西省國省市縣校五級教師培訓工作的主要授課力量。
三是開展精準診斷,深入支持薄弱學校教育發展。2020年國培計劃項目實施過程中,陝西省將借鑑教育部幫扶涼山州教育發展經驗,通過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學科帶頭人工作坊、教學能手工作站等骨幹體系力量,加大對56個國貧縣鄉村寄宿制學校診斷支持力度,加強貧困地區小規模學校整體教育幫扶,築牢教育扶貧底部質量。
多方聯動 共建共享 逐步確立分級教師培訓體系
隨著國培項目要求的精細化與高質量,培訓機構獨立依靠自我建設來應對全方位培訓需求,變得越來越困難和不可實現。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需要協同的教師專業發展網絡作為支撐。教師培訓項目自頂層設計到分層實施,能否在國、省、市、縣、校五個層面得以有效推進,直接影響著國培計劃的未來發展。分級教師培訓體系的建立與鞏固,成為提高陝西國培效果的根本保障。
通過國培計劃項目實施,陝西持續優化了「國-省-市-縣-校」五級教師培訓工作體系,初步建立起了「國抓示範、省抓骨幹、市抓重點、縣管全員、校管校本」的立體式分工聯動培訓機制。經過多年國培的實踐探索與支持培育,目前全省五級培訓體系建設規模初具,國家級培訓基地2所、省級示範培訓機構5所、市級培訓基地16個、縣級示範性進修學校23個,全省分三批共77個國培項目區縣的縣級教師發展機構直接參與項目管理與實施,有47所優質中小學幼兒園直接承辦國培浸潤式項目,還面向全省擇優遴選了88所中小學幼兒園作為培訓實踐基。
「五級培訓體系」的確立與發展,不僅保障了國培計劃的順利實施,更促進了陝西教師培訓生態系統的優化,為陝西省教師隊伍建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固本強基 培育精品 面向全國貢獻陝西智慧
經過近十年國培項目的實踐探索,陝西省教師培訓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創新培育了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訪名校浸潤式培訓項目,重點發動了省市級骨幹教師「室、坊、站」示範引領作用,培育了一系列根植鄉村的教師專業發展示範區、示範校和學科專業示範坊,有效推動了陝西省鄉村教師專業發展,也為全國提供了國培計劃的陝西模式。
一是項目示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浸潤式培訓項目,自2011年在陝西創立實施,目前已由原來28家承擔單位,發展到分布全省的47家優質中小學幼兒園,這些學校的省市骨幹體系優秀教師有了更好的專業引領途徑,鞏固了「一線名師培養一線教師」的工作機制,開闢了一線教師走向培訓講師的路徑,強化了基於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的培訓環節,突出了優質中小學和幼兒園實踐情境中的浸潤體驗,收到了很好的培訓效果,浸潤式培訓也於2019年開始被納入教育部幼師國培項目規劃類型當中;二是案例示範。2017年,陝西省報送渭南市臨渭區《抓影子研修,著力能力提升——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創新鄉村教師培訓團隊跟崗實踐模式》和安康市旬陽縣《網絡促校本,研修譜新篇——陝西省旬陽縣積極探索「1123」混合研修模式》國培工作案例獲評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發布的首批「國培計劃」優秀工作案例,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派工作組赴旬陽縣進行國培調研,給予陝西國培高度讚揚;三是發展示範。在全省積極推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示範區、示範校和示範坊建設工作,目前已經培育中小學師德師風建設示範區3個、中小學教師骨幹體系培育示範縣2個、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分層培訓示範區4個,遴選建設陝西省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示範校100所、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示範坊100個,為推進全省教師培訓工作探了「路子」、建了「模子」、樹了「樣子」。
國培十年成效顯現奮力譜寫三秦教育新篇章
陝西作為國培支持的中西部23個省份之一,在國培計劃項目實施過程中,立足省情,精心謀劃,銳意進取,追求實效,省內參訓學員的對國培項目的滿意率在逐年提高,近三年培訓總體滿意率都在90%以上,在教育部組織的培訓效果匿名評估當中,排名整體處於靠前位置,受到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和全國教師培訓專家工作組的好評,培訓成效逐步得以顯現。
一是培育了一批優秀教師,提升了自我「造血能力」。這主要表現在為陝西省項目區縣真正打造了一支用得上、幹的好的培訓團隊,項目區縣的培訓團隊成員大多都是由省市縣級三級教學能手或學科帶頭人以及優秀教研員組成,經過兩年一個周期的培訓,學科指導與培訓送教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目前已成為各項目區縣本級教師培訓工作推進實施的骨幹力量。
二是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探索了教學發展的「路子」。這主要體現在通過國培項目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陝西省參訓的80餘萬人次農村骨幹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的提升,特別是國培重心下移到鄉村學校後,加深了廣大鄉村教師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內容的理解以及對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進一步增強了他們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他們在鄉村教育第一線改進教育行為、提升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這對推進陝西省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起了非常積極的推進作用。
三是生成了一批優質資源,充實了本土化的「資源庫」。經過高等院校、遠程機構等承訓單位的精心設計與項目區縣的潛心挖掘,各地市、項目區縣生成了大量接地氣、有實效的培訓資源。我們將這些資源全部統一匯總、分類整理、集優發布到項目區縣的網絡研修社區或平臺上,面向全體教師,讓更多未參訓的教師受益。同時,各項目區縣和培訓機構也相繼推出一批研修成果,包括學術專著、校本教材、教研論文、教學課件、學科案例、培訓方案、研修心得等,形成優質資源成果冊,豐富和充實了本地教育教學「資源庫」。
四是帶動了陝西省四級培訓,助力教師隊伍「梯隊建設」。縱向上,省市縣校四級,橫向上,高等院校、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優質中小學幼兒園遠、程機構四方,初步形成了協同聯動的培訓運行機制和支持服務體系,隊伍得到了鍛鍊,管理積累了經驗,培訓工作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為陝西省今後大規模組織開展教師培訓提供了保證。
五是產生了良好社會反響,使國培在基層「落地生根」。各項目區縣鄉村教師對國培改革的方向和措施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全省通過編制培訓簡報、加強媒體宣傳、推出典型工作案例等方式,擴大了國培的社會影響,在全省範圍內營造了一種了解國培、宣傳國培、支持國培、參與國培的良好輿論氛圍,使國培在基層教師學校逐漸「落地生根」。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系統總結了十八大以來我國各條戰線砥礪奮進的輝煌成就,其中,充分肯定了過去5年教育領域的工作。同時,也發出了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的總動員令,陝西也開啟了教育事業發展的新時代,逐步加快了建設西部教育強省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