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很多爺爺奶奶有時候會打著愛的名義,對寶寶做一些令人氣憤的事情。老一輩人的育兒誤區,可能會害了孩子。
有一位寶媽在休完產假後,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於是就把女兒託付給了婆婆照顧。而寶媽的婆婆正好早就退休,現在婆婆每天含飴弄孫,生活過得十分愉快。不過到了孫女快滿月時,一家人又出現了一個分歧,到底應不應該幫孩子剃眉毛?
婆婆說孩子滿月剃眉毛是家裡的風俗,可以讓孩子長得更漂亮。寶媽覺得這完全沒有科學依據,而且剃光眉毛寶寶會變得很不好看,一開始是不同意婆婆的做法。無奈婆婆堅定地要剃光滿月孫女眉毛,寶媽想著現在婆婆在幫帶孩子,為了婆媳關係著想,只好答應了婆婆的要求。
一開始寶寶成為了「無眉大俠」後,婆婆還每天逗弄孩子,「我們家的小公主很快會就長出漂亮的新眉毛了!」2個月後寶媽才發現不對,這眉毛一點長的動靜都沒有。
於是寶媽帶著孩子去醫院看醫生,醫生頓時批評了寶媽一家,正是剃眉毛使得孩子的毛囊受損,弄得孩子長不出眉毛了。
寶媽如今急得是以淚洗面,認為自己當初不該向婆婆妥協。婆婆自己也是悔不當初,明明是家鄉的老風俗了,誰知自家孫女會不長眉毛了,要是孫女以後真的長不出眉毛怎麼辦?
一開始家長給孩子剃光眉毛的初衷,是傳承這個習俗,希望孩子能重新長出好看濃密的新眉毛。但事實並不像家長期盼的那個樣子,輕易給孩子剃眉的決定顯然不好。
一方面等到寶寶長到3~6個月時,孩子的眉毛會自己「更替」一遍,不需要大人的「亂幫忙」;另一方面隨意剃眉可能會使得孩子的毛囊受損,孩子可能長不出新眉,就算長出來了,也沒有之前的眉毛好看。與其因為自己的「好意」讓孩子的顏值下跌,不如一開始就不關心孩子的眉毛問題,讓眉毛自在生長。
1、不要嘴對嘴去親孩子
有些家長為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喜歡直接上嘴去親幼小的寶寶。雖說親吻這樣的舉動本意很好,但是這帶來的負面影響可就對孩子來說不妙了。
因為家長的唾液中可能含有一些病毒,大人自身的抵抗力強不容易感染疾病。但這些病毒藉助唾液的交流,會感染到孩子的身體。而幼小的孩子本就身體抵抗力差,病毒一來侵襲,孩子可能就重病了。
2、給孩子多穿衣物
有些老人對孩子的身體狀況比較看重,天氣稍微轉涼了,可能立馬就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但好動的孩子們穿著厚厚的衣物去玩,沒多久身上回來又汗溼了,身上穿著汗溼的衣物,孩子很容易著涼感冒。
有時候家長不需要給孩子穿太多的衣物,因為孩子體內的熱量很容易散發不出去,可能會出現發熱脫水等症狀。
3、不要過大幅度地搖晃嬰兒
有些家長哄睡孩子的辦法,就是將孩子放在搖籃之中,用比較快的速度來搖晃孩子,直至孩子睡著。家長這時可能會認為孩子是被自己哄睡的,其實孩子此時的大腦還沒完全發育好,過度搖晃孩子會讓孩子處於暈眩之中,甚至會有腦震蕩的風險。
所以不是一切傳統的育兒習慣,都能隨意地應用在孩子身上。新手爸媽們在讓長輩帶娃之前,先給長輩科普一些科學育兒的知識,不要好心辦了壞事。也希望老人在帶娃時,多跟年輕人溝通,不要那麼固執。
小哥哥陪你一起育兒,做最野的爸媽,關注我,了解更多育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