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說話做事的時候,總是會不經意的就會考慮別人的想法,會思考別人怎麼看自己,這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本沒有錯,但是如果過於在意別人所說的,那就過猶不及了。
說話做事會考慮別人的想法有兩種目的。一是想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和言語傷害到別人,另外一種就是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這都是正常的,人之常情。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高級的素養,也是很多人缺少的。不過很多人卻又做的過了,因為太在乎別人,在乎別人的看法,以至於最後失去了自己,傷害了自己。
首先來說說第一種,在意自己的行為和言語會不會傷害到別人。這確實是一種非常好的素養,正是很多人缺少的。現在社會很多人說話做事都是隨心所欲,不在乎別人想法看法的,經常在不經意就傷害到別人。尤其是說話比較尖酸刻薄的更是如此。而一個人如果會反思自己的言語和行為,那這個人確實是高情商的表現,所有人都喜歡和這種人相處,他們會讓別人感覺到舒服。
不過反過來說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個度。我們有時候也無需太自我設限。比如會經常想這樣做是不是不對,自己怎麼會說這句話,自己真的好討厭等等。人確實需要自省精神,但是不能過。有些人就是過了,常覺得自己有句話說過了好像傷害到別人了而內疚自責到不行。這樣就有點過了。因為人有了自省精神就已經做的別絕大多數人好了,這樣就夠了,沒必要對自己過於苛刻。這樣反而會束手束腳,整天鬱鬱寡歡。甚至到最後不怎麼敢說話,怕說多錯多。這樣沒必要。要知道反省是為了進步,而不是為了傷害自己,甚至害怕逃避。
第二種是太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是一種本能,也沒有對錯之分。就和人演講一樣,沒有人是會完全不緊張的,因為害怕講錯,害怕別人的嘲諷,這是人類的本能,是幾乎沒有辦法克服的。但是有些人就做的過了。做事情太考慮別人怎麼看自己了,甚至會設想種種場景。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小時候我們上課,肯定會有人突然想上廁所。有的孩子覺得沒什麼,就會舉手說想上廁所。而有的孩子就會想很多,舉手上廁所老師會不會不開心,老師會不會同意,要不還是忍忍好了。這就是自己想太多了,太在乎別人看法的一個表現。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這裡就不一樣舉例了。反正這樣的結果就是會導致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情而變得很累。
人在乎別人的想法沒有錯,但是如果過於在乎了,那自己肯定是會活得很累的。所以有時候也需要想的開一點。
人,最重要的品質還是善良,只要能保持這點,你就可以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美好。其它的,有時候就不需要想太多了,因為這樣不快樂,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