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繼芳翎馨
如果返回小時候,你是否希望有一個睿智的長輩在你身邊,你們也許不用無話不說,但是他能看到你成長中的點滴,見證你的成長,並且寫下信件與你分享他的生活,說一些也許你懂,也許你不懂的話?
《親愛的丫頭》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一位父親,回望自身,指引女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女兒成長的點滴,用溫暖的文字「目送」女兒長大,以「生命的經驗」溫暖陪護女兒,為她打下人生下一程的基礎。
《親愛的丫頭》作者柯繼銘,是川大歷史學博士,曾經他只是以記錄孩子成長的文字分享生活,卻不想這樣的文字成為了很多人的一種向上、向善的力量,牽引著他繼續創作,繼續分享。丫頭系列書籍到目前已經是第二部了,許多的家長孩子都在這裡獲得了更多的能量,也激勵著柯繼銘先生繼續成為一個更好的「作家」與大家交流。
閱讀這本書,其實一點兒也不費勁,因為都是一些家長裡短,都是大家生活中可能都曾遇到過的事情,孩子學習、成長、考試,對待家人、朋友以及班幹部職能的態度,到大人的工作的不如意、需要反思的各個方面等等。
通過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大家其實都差不多,一生追求的東西落到最後其實都會歸於平淡,誰都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長輩或許只是比小輩多吃一些米,多見一些事,許多小輩的東西,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必幹涉,也不必過分地追求融入。
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感觸最深的是於子女的成長而言,最好的養料是父親的陪伴與教導。
在這本書中,作者一直傳遞著這樣的觀念——慶幸在人生有所體會時,再來陪伴你成長、孩子的成長常常促進父母的進步。
我看完這些表述之後,感覺到的是父親的力量真的很強大,一個孩子是多麼有幸,才能讓父女一場,能真正地相伴成長。很多的家長都做不到如此的耐心,從孩子的衣食住行,發現問題,從自己的一言一行,找到反省之處,提點孩子更好地成長。
我們看到了不少「強行」的父愛,看到了不少父母對孩子的「歇斯底裡」,看到了很多孩子因為父母的沒有耐心而自甘墮落、甚至傷害自己。
然而,這本書卻在用一字一句中,感受到這一對父女之間的那種溫情——他們彼此之間有獨特的默契,作為長者,不過分幹預孩子的成長;身為孩子,不挑戰父輩的權威。他們遵守彼此的約定,並且願意為彼此讓步,也願意分享彼此的生活。
這世間有無數的父母,他們或許願意承認自己是一個普通人,可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個平常人。他們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們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哪怕這條路上並不容易,哪怕會荊棘叢生,道路坎坷也在所不惜。
然而,這本書的作者卻說:
「一個人如果能夠專注於自己手上的事情,並且把它做好,就算人盡其才。」
「在這紅塵俗世中,學會把自己安放在某個恰當的地方,管他貧富貴賤。」
「親愛的女兒,我不希求你的人生因非凡而美麗,只願你擁有平常的幸福。」
很多時候,我們能從書中看到很多道理,你看,越是自己強大的父母,越能對自己的子女更多溫和的期待,越是自己看到了更廣世界的父母,越願意放手讓孩子去走一條更為溫和、更適合自己發展的路。
因為他們足夠強大,能成為自己孩子的後盾,告訴孩子:你且往前走,不必怕,這一路我曾為你探過,你可以好好地往前走。
現在的孩子們很辛苦,00後的孩子們,每一天要學很多的東西,除了課堂的知識,還要學習許多的培訓班,強化訓練,似乎稍微晚一點,慢一點,就會落後。
可是,作者對孩子的教育卻並不那麼著急,他會讓女兒自己做選擇,女兒願意選擇去培訓班就去,不願意就算了。可隨著女兒的一點點長大,慢慢的更自律了,也就更願意在學業上放入更多的心力,更好地去擁抱學習。真正地成長為自己所期待的樣子,又或者還將變成一個無法預測的模樣,這就是意外之喜了。
因為對自己足夠自信,自己的知識底蘊也好,教育方式也罷,都在一個公平、溫和的基礎之上進行,孩子能夠懂得父親所說的話,也能清楚到底該如何去行動,因此,更願意問心無愧地去學習提升。
我想,《親愛的丫頭》這本書就是有這樣的一種力量,他告訴了無數的家長孩子,你可以有另外的一種方式,去對待生活,去對待教育,去引導學習,讓孩子與父母之間建立更多的聯繫,通過筆墨,通過文字,傳遞更多美好。
我是翎馨,關注我 一起讀好書,見自我,見天地,見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