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丫頭》:父親的陪伴,是女兒成長的養料

2020-09-04 翎馨伊甸園

文 | 繼芳翎馨

如果返回小時候,你是否希望有一個睿智的長輩在你身邊,你們也許不用無話不說,但是他能看到你成長中的點滴,見證你的成長,並且寫下信件與你分享他的生活,說一些也許你懂,也許你不懂的話?

《親愛的丫頭》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一位父親,回望自身,指引女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女兒成長的點滴,用溫暖的文字「目送」女兒長大,以「生命的經驗」溫暖陪護女兒,為她打下人生下一程的基礎。

《親愛的丫頭》作者柯繼銘,是川大歷史學博士,曾經他只是以記錄孩子成長的文字分享生活,卻不想這樣的文字成為了很多人的一種向上、向善的力量,牽引著他繼續創作,繼續分享。丫頭系列書籍到目前已經是第二部了,許多的家長孩子都在這裡獲得了更多的能量,也激勵著柯繼銘先生繼續成為一個更好的「作家」與大家交流。

閱讀這本書,其實一點兒也不費勁,因為都是一些家長裡短,都是大家生活中可能都曾遇到過的事情,孩子學習、成長、考試,對待家人、朋友以及班幹部職能的態度,到大人的工作的不如意、需要反思的各個方面等等。

通過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大家其實都差不多,一生追求的東西落到最後其實都會歸於平淡,誰都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長輩或許只是比小輩多吃一些米,多見一些事,許多小輩的東西,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必幹涉,也不必過分地追求融入。

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感觸最深的是於子女的成長而言,最好的養料是父親的陪伴與教導。

1、有多幸運,才能讓父女一場相伴成長

在這本書中,作者一直傳遞著這樣的觀念——慶幸在人生有所體會時,再來陪伴你成長、孩子的成長常常促進父母的進步。

我看完這些表述之後,感覺到的是父親的力量真的很強大,一個孩子是多麼有幸,才能讓父女一場,能真正地相伴成長。很多的家長都做不到如此的耐心,從孩子的衣食住行,發現問題,從自己的一言一行,找到反省之處,提點孩子更好地成長。

我們看到了不少「強行」的父愛,看到了不少父母對孩子的「歇斯底裡」,看到了很多孩子因為父母的沒有耐心而自甘墮落、甚至傷害自己。

然而,這本書卻在用一字一句中,感受到這一對父女之間的那種溫情——他們彼此之間有獨特的默契,作為長者,不過分幹預孩子的成長;身為孩子,不挑戰父輩的權威。他們遵守彼此的約定,並且願意為彼此讓步,也願意分享彼此的生活。

2、有多強大,才會讓父親對子女的期許只是做個平常人

這世間有無數的父母,他們或許願意承認自己是一個普通人,可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個平常人。他們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們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哪怕這條路上並不容易,哪怕會荊棘叢生,道路坎坷也在所不惜。

然而,這本書的作者卻說:

「一個人如果能夠專注於自己手上的事情,並且把它做好,就算人盡其才。」

「在這紅塵俗世中,學會把自己安放在某個恰當的地方,管他貧富貴賤。」

「親愛的女兒,我不希求你的人生因非凡而美麗,只願你擁有平常的幸福。」

很多時候,我們能從書中看到很多道理,你看,越是自己強大的父母,越能對自己的子女更多溫和的期待,越是自己看到了更廣世界的父母,越願意放手讓孩子去走一條更為溫和、更適合自己發展的路。

因為他們足夠強大,能成為自己孩子的後盾,告訴孩子:你且往前走,不必怕,這一路我曾為你探過,你可以好好地往前走。

3、有多自信,才能任由孩子成長成自己期待的樣子

現在的孩子們很辛苦,00後的孩子們,每一天要學很多的東西,除了課堂的知識,還要學習許多的培訓班,強化訓練,似乎稍微晚一點,慢一點,就會落後。

可是,作者對孩子的教育卻並不那麼著急,他會讓女兒自己做選擇,女兒願意選擇去培訓班就去,不願意就算了。可隨著女兒的一點點長大,慢慢的更自律了,也就更願意在學業上放入更多的心力,更好地去擁抱學習。真正地成長為自己所期待的樣子,又或者還將變成一個無法預測的模樣,這就是意外之喜了。

因為對自己足夠自信,自己的知識底蘊也好,教育方式也罷,都在一個公平、溫和的基礎之上進行,孩子能夠懂得父親所說的話,也能清楚到底該如何去行動,因此,更願意問心無愧地去學習提升。

我想,《親愛的丫頭》這本書就是有這樣的一種力量,他告訴了無數的家長孩子,你可以有另外的一種方式,去對待生活,去對待教育,去引導學習,讓孩子與父母之間建立更多的聯繫,通過筆墨,通過文字,傳遞更多美好。

我是翎馨,關注我 一起讀好書,見自我,見天地,見眾生!

相關焦點

  • 《親愛的丫頭2》:父親用溫暖文字再伴女兒「終身成長」
    《親愛的丫頭2 願你在這世間安然行走》一書,就是這樣一位父親——柯繼銘,用自己的筆尖文字,記錄下了女兒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這不僅僅是一次記錄,更是一個伴女兒「終身成長」的過程。作者已出版有《親愛的丫頭》一書,這本《親愛的丫頭2願你在這世間安然行走》是對上一本的接續,他主要記錄的是他的女兒從2015年8月到2018年8月(也就是女兒讀初中三年中)的一些成長點滴,還有自己作為父親的不思所想。著名作家池莉曾稱讚《親愛的丫頭》一書說:「文字敏感、周密、質樸、可愛,不失為中國式父愛的激情表達。」想來,這本書一定溫情脈脈,質樸無華。
  • 《親愛的丫頭2》:父親贈與女兒,最溫情的人生經驗書
    尤其當女兒這件貼心小棉襖逐漸長大,父親常常患得患失,憂心怎麼守護自己的小棉襖,怎麼給她正確的人生指導,讓她能夠擁抱長久的幸福生活。有這樣一位父親,以潤物細無聲的溫情手法,通過信件的形式,悄悄地記錄下女兒成長的點滴,身體力行地傳授著他的人生經驗與處世哲學。這位父親名叫柯繼銘,一名70後歷史學博士。當過大學老師,任職過公務員,現供職於四川新華發行集團。
  • 為孩子精神發育提供養料
    經歷了一段掙扎後,珍妮決定重拾夢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老師和父母的幫助,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和成長。珍妮經歷的成長和挫折英國電影《成長教育》講述了珍妮進入青春期中期時經歷的衝突和愛情。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在價值觀建構的過程中,她經歷了挫折和成長。
  • 女朋友生日祝福語,親愛的丫頭,特別的祝福,給特別的你
    你陽光溫暖的笑臉,你嫵媚可人的模樣,那麼地讓我著迷,親愛的丫頭,生日快樂!Happay birthday!特別的祝福,給特別的你!1、親愛的,生日快樂,好想天天就這樣陪在你的身邊,那我就不用飽受相思之苦了,永遠愛你!
  • 父親能陪伴,母親好情緒,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不是家庭多麼富有,父母有多大的成就,能給予孩子多少金錢和資源,而是父親能陪伴,母親好情緒,兩者缺一不可。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親能陪伴。談說到做到——女兒學遊泳,他親自當教練;女兒放暑假想去遊樂園,他抽時間陪同;他會認真對待女兒的每一次生日;也會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候選期間堅持去女兒的每一次家長會。有爸爸的陪伴,女兒成長很出色,全世界都見證了她從一個被爸爸寵愛的小蘿莉,成長為現在的哈佛高材生,愛好廣泛、自信得體、讓人羨慕。
  • 親愛的女兒
    一本媽媽和女兒共同創造的書,獻給每一個聰明、美麗、無與倫比的你~蟬聯6周《紐約時報》暢銷童書榜首,送給父母和孩子的禮物,寫給所有兒女的成長箴言。有時,你需要朋友的陪伴。有時,你只想一個人待著。有時,你需要紙巾擦乾眼淚。有時,也許眼淚能裝滿一個桶。親愛的女兒,知道嗎?並沒有「問題太多」這種事。(是誰?是什麼?什麼時候?在哪兒?為什麼?怎麼做?)
  • 陪伴孩子成長:父親,你慢慢來
    父親在火車站給兒子買橘子的"背影"永遠留在了朱自清的記憶裡。  而在你的記憶裡,父親刻下了怎樣的畫面?你又希望為你的孩子刻下怎樣的畫面?  在智力發展、品質形成和交往能力培養等諸多方面,父親對孩子的成長發展確有獨特價值。對很多父親來說,這樣的理論是某某教育名家說的,是某某著作上的,但不是"顯而易見"。
  • 李行亮發表父親節感悟 見證女兒成長瞬間超有愛
    陪伴女兒成長對於李行亮來說,不僅增進了父女之間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見證了女兒的每一次進步。­  6月18日父親節,超人爸爸李行亮在網上曬出一組記錄女兒成長的照片,並配文發表父親節感悟:成為父親後,對自己的要求變得更高,把沒做好的地方做好,讓自己更強壯,給孩子做榜樣。扶持一個智慧生命的成長是比任何事情都錯綜複雜和奇妙的,謝謝孩子,讓我們經歷這段父親的人生旅程。
  • 趣味心理學 | 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料
    在一個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向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搭理它。
  •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讓父親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見證者
    在孩子的眼中,父親是一個高大威猛的形象,是在關鍵時候給予他們保護的人,可是如今社會大多數家庭卻忽略了父親對孩子的陪伴父親是孩子的超級英雄前些時間,澳洲一位清潔工,成為了人人皆知的」網紅」,他陪著自己孩子做體操的視頻火遍全球,她的女兒很活潑,並且很有運動天賦,於是她把女兒送到了體操訓練班,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女兒對體操越來越沒有興趣了,這位父親的解決辦法值得大家學習。
  • 一篇文章告訴你父親的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
    在我的帶孩子過程中往往遇到的百分之九十都是一直母親帶孩子,在交談過程中才知道基本的原因都是父親忙於工作加班,或者父親根本就不樂於帶孩子,以至於孩子根本沒有機會和父親接觸,其實他們並不知道,這樣一方面是錯過了孩子的最快樂的成長期,另一方面也會間接的影響了孩子的性格和一些能力。我希望即使再忙,每周都應該抽出一部分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孩子,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用再多的錢都是無法換回的。
  • 陝西媽媽錄視頻表白父親:我親愛的爸爸最好了
    「我親愛的爸爸最好了,每天忙裡往外都是為了家」6月17日,華商報官方微信(hsb88880000)收到讀者冀媛發來的視頻,視頻中,來自陝西鹹陽的冀媛跳了一段手語舞,「我親愛的爸爸最好了,每天忙裡往外都是為了家,只要我進門,喊一聲爸,你滿身的疲勞就會融化。」
  • 愛的記錄:一位父親給女兒的周歲禮物
    我有女兒了!我成為了父親!這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時刻!  如周國平先生在其散文集《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中所言:「對於男人來說,唯有父親的稱號是神聖的。一切世俗的頭銜都可以憑人力獲取,而要成為父親,卻必須仰仗神力。」感謝冥冥相助,讓我成為了父親!      今天是你滿月的日子,也恰是爸爸的生日。在這重要的時間節點,我們沒有特別的慶祝,但爸爸想給你講三個故事,以做紀念。
  • 兒子哈佛,女兒哥大,父親劉墉:小學到初中,我堅持陪伴孩子
    著名作家劉墉是很多70後、80後心目中的人生導師,他的很多書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被稱為「溝通青少年心靈的專業作家」。此外,他還是畫家,演講家,還在幾個名校執教,才華橫溢。不過,他最迷人的還是父親的身份,養出了一對非常優秀的兒女。他的家教方法被譽為「華人家教典範」。
  • 陪伴女兒的成長,老爸們準備好了嗎?
    女兒的一句:老爸……,讓無數的寶爸們欣喜若狂,滿面桃花,春風得意。又羨煞了多少期待生命中有女兒陪伴的家庭。陪伴女兒的成長,是每一位老爸的使命和責任。女兒不同於男孩,在成長的每一步都要細心呵護。有一位班主任說的好,我就是喜歡寶爸帶的女生,不嬌氣,有擔當。很佩服和敬重這位班主任,勇於直言。中國現在很多爺爺奶奶帶大的寶寶們,就是缺乏獨立自主的精神。
  • 親子成長中,父親的角色,父親的陪伴,孩子會不一樣
    如今的社會結完婚生完孩子,大多數家庭中父親在這個家庭中的角色,慢慢變成了掙錢的機器,很少參與家庭中照顧孩子的責任,對孩子和妻子的陪伴實在是太少了。父親經常陪伴孩子,孩子是會變得更加優秀的。1、智商更高容易成長
  •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親的陪伴和母親的好情緒!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親能陪伴,母親好情緒!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說過:「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好一位父親。」他說到做到。女兒學遊泳,他親自當教練;女兒放暑假想去遊樂園,他抽時間陪同。他會認真對待女兒的每次生日,也會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候選期間,堅持去女兒的每一次家長會。有爸爸的陪伴,女兒成長得很出色。
  • 一位父親給早戀女兒的一封信:親愛的女兒,我想讓你懂得這三件事
    親愛的女兒:當我開始動筆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我一直在猶豫是否要面對面和你聊一聊,經過再三考慮後,我決定通過寫信的方式將我想要說的話講給你聽。我親愛的女兒,你也不例外。我從沒有和你說過什麼是愛情,也沒有教過你怎樣面對早戀。也許現在你已經嘗到了愛情的甜蜜,可你並不知道未來的路異常艱難。我自己的女兒我知道,從小到大你成績就非常優異,會彈鋼琴,會畫畫,人也長得漂亮。有喜歡你的男生也是正常的,但我說的這種喜歡是「欣賞」。
  • 94年單親寶爸帶女兒「騎行西藏」爆紅,比風景更美的是父親的陪伴
    94年單親寶爸帶女兒「騎行西藏」爆紅,比風景更美的是父親的陪伴他要送女兒一個特別的禮物,那就是帶著女兒騎行去西藏,沒有任何的禮物能比得上父親的陪伴。女兒高興的答應了,就這樣阿鈄開始買裝備計劃路線,一場屬於女兒和父親的旅行就此開始。
  • 父親陪跑5年,女兒獲得免費訓練資格:爸爸好好陪伴孩子更優秀
    ,女兒的體育成績不僅名列前茅,甚至屢次破學校的記錄。,對女兒說:「爸爸買機票,把你送回去好不好?」,選一個固定的位置,和女兒一起做水溫測試、空氣溼度測試。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