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金益可作品《衣食住行》中的《食》和《住》。 鍾旖 攝
中新網重慶6月16日電(鍾旖)「我喜歡純手工繪畫,也將堅持下去。」16日,重慶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設計類專業畢業匯報展在該校主教樓大廳展覽,吸引來往人群駐足觀看。即將畢業的視覺傳達專業學生白睿毫站在自己的作品前,留下合影。
偌大的展覽大廳裡,運用電腦技術繪製的畢業設計作品和婚慶主題服裝設計佔了「半壁江山」,白睿毫用「面具+手繪」形式的創作在展廳內顯得「頗有意思」。
「這四幅圖分別展現人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非洲土著舞蹈的激情給人歡快,日本武士的剛毅側面反映憤怒,中國的《梁祝》是一曲哀歌,美國的小丑則讓人樂開了花……介紹起自己的作品,白睿毫頭頭是道。
談及其作品的創作初衷,白睿毫說,隨著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對藝術創作方式的影響,手繪創作更能讓自己體會藝術的價值。「創作靈感真的來源於生活」是白睿毫經過四年學習最深刻的體會。
同白睿毫一樣用手繪作品為畢業獻禮的還有同班同學金益可。
一雙腳,一張嘴、一面牆,一件衣裳,誇張的「大口」中不僅有蔥姜蒜還有鍋碗瓢盆,金益可將幾何元素和生活中的插畫元素組合起來,繪畫出人類的《衣食住行》,「我的論文題是《論插畫在生活中的價值應用》」,金益可說,用手繪抓住生活氣息,就是他眼中的價值應用。
「視野開闊了,就會發現藝術無處不在」,從浙江溫州來到重慶求學,金益可猶記得初來乍到時對學校的好奇,他笑著說,「走在校園裡,斑馬線、食堂、操場處處都能看到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
「手繪創作能鍛鍊我的耐性,讓我更加靜心。」金益可認為,隨著插畫往平面網絡化方向發展,更多的藝術創作慢慢遠離本真軌道。手繪作品給人的視覺衝擊力雖然沒有電腦來得強烈,但能給人一種實在的感覺,所以「不會拋棄手繪創作」。
「技術社會發展使得學生越來越依賴網絡應用進行藝術創作。」該學院視覺傳達專業講師曾亮說,新時代浮躁的特徵影響著藝術系學生的思想觀念,學生們單一地重視電腦操作,不重視藝術本身的思想誤區,需要老師加以引導。
曾亮對學生白睿毫和金益可堅持手繪插畫創作表示讚許,他說,手繪創作是藝術回歸本真的表達,真正靜下心來做藝術,不僅需要一顆熱愛藝術的心,還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