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計3723字,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導 讀:
關於眾多高校的體系劃分除了「985」「211」和「雙一流」你還了解哪些說法呢?
高校聯盟是什麼
高校聯盟,即大學聯盟,是若干所有著共同利益追求並且圍繞共同的戰略目標的高校,通過所在聯盟規則約束而建立的大學聯合體。「辦出特色爭創一流」,已成為當今高校合作的主要源動力。
不同聯盟內的高校往往是某些專業領域的領頭羊。如果能夠進入聯盟內的高校就讀,就可以在相應行業內獲得更高的認可度,有利於未來的職業發展。
高校聯盟有哪些
C9聯盟
九校聯盟(C9 League),簡稱「C9」,於2009年10月啟動,是中國首個頂尖大學間的高校聯盟。
聯盟內開展互派交換生、召開研討會、開展暑期夏令營等多項實質性活動,形式類似於美國常春藤聯盟,因此被國際上譽為「中國常春藤聯盟」。
聯盟成員都是國家首批「985工程」重點建設的一流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共9所高校。
2014年11月7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正式參與C9聯盟活動。
E9聯盟
2011年,9所以理工科為特色的國家「985工程」大學組成「卓越人才培養合作高校聯盟」,簡稱:「卓越大學聯盟 (Excellence 9)」。
這9所高校分別是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E9聯盟高校間本科生推行「國內遊學」機制,學生可以在自主報名、自由選擇學校的基礎上,以「國內遊學」的形式在卓越大學聯盟各高校之間進行交流學習。
Z14聯盟
2013年7月,「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高校協作聯盟成立,2016年更名為中西部一省一校國家重點建設大學聯盟,簡稱為:「中西部一省一校聯盟(Z14)」。
聯盟高校包括河北大學、山西大學、內蒙古大學、南昌大學、鄭州大學、廣西大學、海南大學、貴州大學、雲南大學、西藏大學、青海大學、寧夏大學、新疆大學和石河子大學。
G7聯盟(國防七子)
「G7聯盟」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部屬七所高校於2017年6月發起成立。
成員高校被稱為「國防七子」,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7所高校。
聯盟以自願、平等、合作、發展為基本原則,圍繞「政策研究、資源共享、改革創新、協同發展」開展工作。整合聯盟高校的優質辦學資源,開展互補性合作。
建築老八校
「建築老八校」指業內乃至學界較為認可的,較早開設建築學、城市規劃相關專業,且在行業內有重大影響力的八所高校。
包括: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併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建築大學併入)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新八校
「建築新八校」指的是在二十一世紀新發展起來的,實力能與「老八校」抗衡,學科特長突出的建築類專業優勢院校。
包括:浙江大學、湖南大學、瀋陽建築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深圳大學。其中浙江大學、湖南大學、瀋陽建築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這四所發展迅速的名校,被稱為建築學「新四軍」。
五院四系
「五院四系」指新中國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學的法律系的簡稱。這幾所高校的法律學科在中國法學教育界具有較大影響力。
五院:北京政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前身)、西南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前身)、華東政法學院(華東政法大學前身)、中南政法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前身)、西北政法學院(西北政法大學前身)。
四系:分別是北京大學法律系(北京大學法學院前身)、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前身)、武漢大學法律系(武漢大學法學院前身)、吉林大學法律系(吉林大學法學院前身)。
兩電一郵
「兩電一郵」指我國信息技術領域三所著名高校,包括: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由於這三所高校信息領域的科研工作開展較早,因此在教育部公布的專業排名中名列前茅,屬於老牌信息科技高校。
軍地四醫
「軍地四醫」指的是,地方四所精英醫學院以及軍隊四所精英醫學院。
「地方四大精英」包括:同濟醫科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中山醫科大學(現中山大學)、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湘雅醫學院(現中南大學)。
「軍隊四大精英」包括:第一軍醫大學(現南方醫科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原第四軍醫大學)。
四大工學院
這四所高校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四所重點工學院,在1952年院系調整時,是基於國家工業建設需要,同時也為了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國家要大力發展的工科院校。
他們分別是: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
武漢七校聯盟
由位於武漢地區的七所部屬211高校組成,分別是: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武漢七校聯盟」從1999年開始聯合辦學,是目前全國持續時間最長、實質性參與高校最多、合作範圍最廣、受益學生最多的一種聯合辦學模式。
兩財一貿
「兩財一貿」指我國在財經外貿領域的三所著名高校,包括: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
這三所學校雖然沒有「綜合性大學」的光環強加持,但是這三所高校有兩所位於北京,一所位於上海,從地理位置來說,均處於中國經濟金融行業的大動脈地區。
長安聯盟
2017年05月,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聯合成立陝西高校「長安聯盟」。
這5所高校的10萬多名大學生可前往任意一所大學,跨校選修學分、攻讀輔修專業,同時,5所高校的各類教學資源和教師資源均可開放共享。
機械四小龍
「機械四小龍」包括:吉林工業大學(現併入吉林大學)、湖南大學、燕山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四所老牌機械強校。
機械四小龍的機械工程學科均設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覆蓋所包括的二級學科)或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這四所大學在行業內認可度極高,具有深厚的行業底蘊和學科積澱。
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
2019年3月,9所誕生於延安的高校自願組成「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延安大學。
九所高校均成立於抗日戰爭期間,同根同源。聯盟成立後,9所高校將主要在搭建紅色基因教育研究協作平臺、創新以德為先人才培養合作模式、共享優質教學資源等方面展開合作。
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
2019年5月,「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正式籤約成立。聯盟高校包括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有關「雙一流」建設高校。
該聯盟採取「聯合、共建、協同、開放、共享」的運行機制。每年擬舉辦一次聯盟校長峰會,分領域、分主題舉辦若干高峰論壇和研討活動。
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
2019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該聯盟由27所高校組成,包括: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山東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同濟大學、洛陽師範學院、中南民族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南昌大學、香港大學、重慶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
行星科學是我國地球科學未來應該大力發展的重要方向和領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的建立,將有助於推進解決中國行星科學人才培養問題、科學前沿問題和發展戰略問題。
北京高科(Beijing Tech)
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立於2011年10月19日,由北京化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等11所高校共同發起組建。2015年6月,燕山大學成為北京高科第12所成員高校。
「北京高科」的12所大學涵蓋了電子信息、網絡通信、交通運輸、新材料、化學化工、新能源、電力、地質、礦業、石油、林業、環保、船舶修造、核工業、重型機械等國家戰略工程領域。每一所學校都具有顯著的行業辦學特色和突出的學科群優勢,在其行業領域內處於「領頭羊」地位。
來源 | 內容來源於鴻港教育規劃研究院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