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訊(記者呂曉豔)清華直博,專業排名第一,加權平均成績94.35,「十佳大學生」「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兩次獲得國家獎學金,i GEM金獎獲得者……如此多光環加身的她,就是來自東北林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7級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專業的張希文。近日,她分享了直博清華的「乾貨」。
在圖書館一學就是一整天
回顧3年的時光,張希文說:「大學期間之所以完成了保持專業第一、獲得國家獎學金、i GEM獲獎等目標,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儘早立下明確的目標。從選擇專業的那一刻起,張希文就已做好了保研的打算。每天早上,她都會早早找一個空教室放聲背書,課上專心聽講,當堂消化老師講的內容,有問題立即解決,每天都做好計劃並嚴格執行,牢牢掌握每一個知識點……嚴格要求自己已成為她的習慣,日積月累的努力換來的是她穩定的成績。付出與收穫永遠成正比。到了大二,同學們都意識到了成績的重要性,開始奮起直追。張希文並未因此落下,她仍然腳踏實地,加倍努力,經常泡在圖書館一學就是一整天。
實驗室裡體驗「包宿」
大二上學期,她進入了實驗室,報名參加i GEM(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大賽),開啟了她的新徵程。在i GEM準備階段,為了趕進度,她每天很多時候到了晚上十點半還沒回寢室,以至於經常收到宿管阿姨善意的責備。也是在這段時間,張希文第一次體驗到了「實驗室包宿」的經歷。而且實驗室沒有接熱水的地方,在炎炎夏日頂著饑渴,她完成了一項又一項艱巨的任務,同時始終保持自己專業第一的成績。
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和專注。沒有休息日,沒有假期,就是憑著這份毅力和這股子拼勁兒,日復一日的堅持終於得到了回報。張希文所在團隊的科研項目一舉拿下了2019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大賽(i GEM)金獎。在實驗過程中,老師給了她很多鼓勵與幫助。她特別提到了王鵬超老師——直博保研到中科院,畢業後來到東林任教。「他脾氣特別好,從來不跟我們發火,我們有什麼問題都喜歡向他諮詢,他一定會耐心指導,同時他也是我的榜樣。」好的榜樣是前進路上的燈塔。在她的學習過程中,還和同學互相分享學習資料,互相告知各個學校的保研信息,彼此學習,彼此激勵,共同進步。
偶爾看電影
吃美食放鬆心情
當清華大學面試結果出來,張希文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優秀營員的名單上時,她一度不敢相信,反覆確認。她將這一切歸結為幸運,但幸運的另一個名字是努力。她表示,自己還應該更加努力,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習永無止境。張希文前進的道路並非坦途,她也曾為籤證出問題而擔心、為面試帶來的緊張而茶飯不思、為繁重的課業壓力而徹夜不眠。在北京辦籤證的時候,她遊覽了一趟清華園。當時的她,也沒有想到有朝一日能成為其中的一員。說起她排解壓力的方法,張希文說,偶爾出去走一走,吹吹風,或者收拾一下房間,整理一下心情,也可以去看個電影,吃點好吃的。她在校最主要的娛樂方式就是和小姐妹出去看電影,這是她在繁忙的學業之餘,最能放鬆心情的時刻。
當被問及下一步計劃時,她欣喜地說:「目前會在學校做畢業設計,有時間會多出去逛一逛,彌補一下之前的遺憾。」三載奮進,使她沒有太多時間去欣賞路邊的風景,這次,她要讓自己的東林生活不留遺憾。直博清華的喜悅沒有讓她停下腳步,在直博的五年裡,她給自己也定下了目標,及時適應那裡的生活、提升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