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女孩張希文分享直博清華「乾貨」實驗室裡「包宿」學習注重...

2020-12-15 生活報

生活報訊(記者呂曉豔)清華直博,專業排名第一,加權平均成績94.35,「十佳大學生」「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兩次獲得國家獎學金,i GEM金獎獲得者……如此多光環加身的她,就是來自東北林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7級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專業的張希文。近日,她分享了直博清華的「乾貨」。

在圖書館一學就是一整天

回顧3年的時光,張希文說:「大學期間之所以完成了保持專業第一、獲得國家獎學金、i GEM獲獎等目標,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儘早立下明確的目標。從選擇專業的那一刻起,張希文就已做好了保研的打算。每天早上,她都會早早找一個空教室放聲背書,課上專心聽講,當堂消化老師講的內容,有問題立即解決,每天都做好計劃並嚴格執行,牢牢掌握每一個知識點……嚴格要求自己已成為她的習慣,日積月累的努力換來的是她穩定的成績。付出與收穫永遠成正比。到了大二,同學們都意識到了成績的重要性,開始奮起直追。張希文並未因此落下,她仍然腳踏實地,加倍努力,經常泡在圖書館一學就是一整天。

實驗室裡體驗「包宿」

大二上學期,她進入了實驗室,報名參加i GEM(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大賽),開啟了她的新徵程。在i GEM準備階段,為了趕進度,她每天很多時候到了晚上十點半還沒回寢室,以至於經常收到宿管阿姨善意的責備。也是在這段時間,張希文第一次體驗到了「實驗室包宿」的經歷。而且實驗室沒有接熱水的地方,在炎炎夏日頂著饑渴,她完成了一項又一項艱巨的任務,同時始終保持自己專業第一的成績。

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和專注。沒有休息日,沒有假期,就是憑著這份毅力和這股子拼勁兒,日復一日的堅持終於得到了回報。張希文所在團隊的科研項目一舉拿下了2019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大賽(i GEM)金獎。在實驗過程中,老師給了她很多鼓勵與幫助。她特別提到了王鵬超老師——直博保研到中科院,畢業後來到東林任教。「他脾氣特別好,從來不跟我們發火,我們有什麼問題都喜歡向他諮詢,他一定會耐心指導,同時他也是我的榜樣。」好的榜樣是前進路上的燈塔。在她的學習過程中,還和同學互相分享學習資料,互相告知各個學校的保研信息,彼此學習,彼此激勵,共同進步。

偶爾看電影

吃美食放鬆心情

當清華大學面試結果出來,張希文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優秀營員的名單上時,她一度不敢相信,反覆確認。她將這一切歸結為幸運,但幸運的另一個名字是努力。她表示,自己還應該更加努力,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習永無止境。張希文前進的道路並非坦途,她也曾為籤證出問題而擔心、為面試帶來的緊張而茶飯不思、為繁重的課業壓力而徹夜不眠。在北京辦籤證的時候,她遊覽了一趟清華園。當時的她,也沒有想到有朝一日能成為其中的一員。說起她排解壓力的方法,張希文說,偶爾出去走一走,吹吹風,或者收拾一下房間,整理一下心情,也可以去看個電影,吃點好吃的。她在校最主要的娛樂方式就是和小姐妹出去看電影,這是她在繁忙的學業之餘,最能放鬆心情的時刻。

當被問及下一步計劃時,她欣喜地說:「目前會在學校做畢業設計,有時間會多出去逛一逛,彌補一下之前的遺憾。」三載奮進,使她沒有太多時間去欣賞路邊的風景,這次,她要讓自己的東林生活不留遺憾。直博清華的喜悅沒有讓她停下腳步,在直博的五年裡,她給自己也定下了目標,及時適應那裡的生活、提升英語水平……

相關焦點

  • 學分績專業第一、保送清華直博!這位華師女孩真厲害!
    在認真學習了專業課程、初入實驗室探索後,一扇神奇的通向生命體奧秘的大門向她緩緩敞開。隨著課程難度和深度的增加,挫折和壓力越來越大,但伴隨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學習,徐暢對生物學和科研的熱愛與日俱增。幾個月後,為了能進入實驗室更近距離地參與科研工作,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徐暢申請了分子生物學相關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並參加了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之後,圖書館、教室、實驗室成為她奮鬥的主要陣地。
  • 【思享·北理工·第287期】吳蘊卿:從北理數院到清華基礎數學直博
    、清華數學系直博考試,中科院數學所夏令營畢業去向: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基礎數學直博內容摘要一、大學印象二、保研經歷1、北大數院直博考試2、清華數學系直博考試如今很榮幸能夠有機會分享我自己的一些經歷,希望能對學弟學妹們有些幫助,從中受益。一、大學印象大學前三年我的主要精力基本上是在學習上,學生工作的經歷比較少,所以以下也就大概談一談學習中的經歷。
  • 北大直博、國際競賽金獎、志願達人……這位東林小姐姐真優秀!
    成功保研至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直博代表東北林業大學赴美國參加iGEM並獲得金獎曾任東林十佳優秀社團「綠色使者志願者協會」會長來自林學院2017級森林保護專業的張雪潔正腳踏實地 邁向遠方專業課中,張雪潔在最感興趣也最用功的部分——菌類的學習,為日後她參加的iGEM項目打下了紮實基礎——與她的研究方向也不謀而合,相互促進,相通相補。通過修讀二專,張雪潔對生物信息學分析方面的理解更加深入,還學會了簡單的網頁製作,這也為日後的比賽助力良多。11月5日,最後一門課成功「打板」結束,張雪潔的本科成績單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東林大學生十大「雙創」之星分享沙龍舉辦圓滿成功
    2017年11月1日,為調動創業熱情,共築雙創之星,帶動東林創業,打造創業環境,特舉辦東林大學生十大「雙創」之星分享沙龍,哈爾濱智中和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企業財務運營師
  • 「蛋黃酥女孩」直博浙大,想做「地球醫生」|在浙師,你也能
    腳踏實地,埋頭做事她見過凌晨四點的浙師也曾迷茫,也曾焦慮但她說:「日子再『苦』也要有所喜愛」她在實驗室裡埋頭鑽研從一顆砂粒中看地球如何「長大」她立志成為「地球醫生」她連續三年專業第一現已直博浙江大學她是地環學院2017級本科生鄭珺戈
  • 北科大「鐵姑娘」直博清華:對工作學習有顆熾熱的心,為熱愛奮鬥
    劉世純,是一位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的冶金工程專業16級本科生,學習這類專業的女孩,做金工時,可以放下身段走進鋼廠;做實驗室,廢寢忘食地的盯著儀器試管萬用表,堅強的她們被稱為「鐵姑娘」,劉世純也是其中的一員。
  • 學霸經驗分享:中山大學這4個小夥兒,直博北大、清華,建議收藏!
    李榮浩希望師弟師妹們做好規劃 ,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善於反省自我,在反思中不斷超越自我。在學習之餘,應以「德才兼備」為目標,爭取全面發展。「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這是李榮浩的座右銘,亦是他對師弟師妹們最美好的祝福。
  • 鄭州大學學霸:他31門課滿績點,獲20多個國家省獎,保研清華直博
    獲得20餘個國家級、省級獎項,保送清華直博,一起來了解這位優秀的鄭大人……劉安,鄭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2015級本科生,進入大學以來,學習勤奮刻苦,31門滿績點課程,連續多學期成績位居專業第一名。在2018年11月圖書館的一次讀書分享會上,劉安這樣分享他學習經驗,幽默詼諧的話語引得臺下同學們的熱烈掌聲。年級長、學霸、大賽獲獎者、專利發表者,還熱愛籃球,堅持跑步,對於自己日常工作、學習時間的安排,劉安有著自己的小技巧。
  • 山東女學霸直博清華,三年專業第一,本科發表SCI一區論文
    直博清華的她有著"閃閃發光"的榮譽和令人豔羨的前路,但最初的她也是一個滿心羨慕的仰望者。當她堅定信念、放手去做,一步步前行直到頓足於清華園前,發現原來自己也有這樣的能力。張愷寧,1999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化學專業2017級本科生。
  • 清華美院聯合共建的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成立
    清華美院聯合共建的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成立 2016年04月21日 15:00 來源:清華大學宣傳部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2016年4月19日下午,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TULLL
  • 北京化工大現仙女寢室:3人讀研,2人國外名校留學,清華直博、浙大
    榮獲海岸鴻蒙社會獎學金二等獎、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三等獎、保研直博本校,她一路穩步前行。◆◇ 許愷妮 ◇◆許愷妮 一個愛吃、愛說、愛笑、愛玩的紹興女孩,「大學四年最大的愛好就是打卡北京各處美食」。
  • 一路保送直博,清華學長的學習經驗:上課看重1點,儘量少做1事
    清華作為國內最頂尖的院校,一直是很多「尖子生」們的夢想搖籃。在2020年的數據統計中,在河北、河南等高考大省,能夠上清北的學生們的高考分數已經達到700分以上,也就是說,在其他省市或者是往年分數,可能考上清華的成績,在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年,實在是很難拿到錄取通知書。
  • 學霸小姐姐直博清華:以第一作者在國際期刊發論文
    還記得那位跨專業直博清華的美女學霸嗎
  • 他,51門課程滿績、3年國家獎學金、直博清華…
    他,51門課程滿績、3年國家獎學金、直博清華…】三年加權成績94.24分,連續三年專業第一,保研綜合成績第一,獲得直博資格;發表SCI二區論文一篇,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獎學金,修讀南開金融雙學位……他是@天津大學 精儀學院2017級光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孫澤洲。他立志科研夢,誓用科研成果助力祖國建設。「我的目標就是科研報國,我很喜歡科研這件事情,所以我經常在實驗室做實驗到很晚。」
  • 直博清華!他本科參與發表SCI、拿下雙學位,為抗疫捐出獎學金!
    面對需要跨學科交叉研究的專業,他選擇迎難而上,積極主動自學,不僅學分績點排名第一,雙學位也以高分通過,參與發表SCI論文,如今更是直博清華;他熱心奉獻,服務社會,積極參與科普工作,編譯創作的文章獲得20萬+的瀏覽量,此次疫情期間主動捐出自己的獎學金,與武漢人民共渡難關。
  • 直博北大、直博南大……這個課題組6位小夥兒全部成功保研!
    為了探求統計規律,獲得顯著的變化數據,小夥子們沉下心來泡在實驗室裡,耗費相當長的時間去查閱文獻資料,參考前輩們的計算方式,反覆演算,從而深刻理解突變性檢驗的計算方式。同時,還反覆地推敲設計計算機的程序編寫以實現實驗結果。回想這一過程,可以說是痛並快樂著,當得出實驗結果的那一刻,整個團隊都很興奮。
  • 【思享·北理工·第342期】李東嶽:從北理宇航到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直博
    由於大一大二在良鄉離著中關村實在太遠,所以進實驗室主要還是抓住大三的機會。進實驗室的目的不是為了鑽研出多麼前沿的成果,發出來多有分量的paper,我感覺更重要的是提前感受一下實驗室的氛圍,可以多向實驗室的師兄師姐請教了解一下讀研讀博的學習模式,畢竟這和本科階段的學習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 獎學金大滿貫,發SCI,成功直博... 她分享自身學習之路
    她本身對科研就很感興趣,所以在大一的時候就向老師申請進實驗室研究。做實驗是很容易失敗的,不是說做了就有成果的,所以越早開始越好,而她從大一到大三一做就是三年,三年才有了一點點成果,最終得以發表SCI論文。而在實驗室的這三年,有很多事情令周鈺卿印象深刻。她說:「在酷冷的大二寒假,當時做實驗的很多材料都是有揮發性的,對人體有害所以不能夠關窗,做實驗時凍得我瑟瑟發抖。
  • 北京"鐵姑娘":國家獎學金拿到手軟,如今直博清華,顏值很"女神"!
    她成績優異,斬獲多項獎學金,如今已直博清華;她積極參加學生組織,任學院團委學生副書記;她熱愛科研,紮根實驗室,完成一項國家發明專利;她心系公益,大學三年累計志願服務時長達268小時。大學四年裡她用愛和奮鬥照亮每一天,用自己的熱情和努力將青春繪成了彩色的畫卷。
  • 14歲考入清華大學,18歲直博清華數學系
    然後看到了這樣一個話題:《XXXX張雨萱,14 歲考入清華大學,18 歲直博清華數學系,真的嗎?怎麼做到的?》,該話題熱度排在科學榜第一,說實話這麼高的熱度我是有些不太理解,這難道是很罕見的事情嗎?但是我看到這個標題,哦不,是右邊的封面確實就忍不住點進去了,我承認我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