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則新聞——6月4日,江蘇常州小學五年級同學繆可馨在上完2節語文課後跳樓墜亡,目前尚未調查出具體原因,但根據家長推測與班主任對孩子的評價有關。
近幾年,學生不堪老師的言語刺激、體罰、侮辱而衝動做出跳樓自殺的新聞越來越多,以往我們關注到這類學生很多本身比較內向,不善言辭的較多,但是當我看完這次事件對家長的採訪,真的是驚出一身冷汗。
根據繆可馨家長的反饋,孩子本身性格活潑樂觀,對家人體貼,從日記裡也是讀出孩子是很快樂的人,如果說孩子認識局限,受挫能力差,但孩子寫的《三打白骨精》讀後感,卻反映出孩子對世界有著客觀的認知,而且據家長反饋,可馨是一個智商情商雙高的孩子,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平時和別人打交道也沒有任何障礙。
作為3歲女孩母親的我,在看父母的採訪稿時,越往下看心越涼,不禁要冒出一身冷汗,可馨這麼優秀的孩子不正是我們千千萬萬父母想培養出的樣子嗎?為什麼如此優秀的孩子最後在這個含苞待放的年紀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為父母,你們也一定和我一樣,當孩子出生以後,就會想到有一天我們會比孩子先走,當我們走後,孩子如何在獨自的人生裡,堅強樂觀的走完屬於他/她自己的歲月。
所以我們費盡畢生所學,耗盡畢生積蓄,盡力去培養和陪伴孩子,我們認為只要我們父母做到位了,就可以放心了。
從未想過,在家長眼中最多會傷心哭泣的孩子,卻這樣突然離開這個世界。最可怕的是都不知道是自己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作為父母必然會自責。
但是,孩子的教育問題,真的就只是家長的問題嗎?孩子的所處的環境難道對孩子沒有任何影響嗎?父母也只是環境之一,我們每個人作為環境中的一員,都有責任注意一下自己對身邊別人的影響,何況作為一個傳業授道的老師。
而其他家長們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甚至在不清楚事實的情況下力捧老師,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好處?如果是老師的問題,您是力捧讓自己孩子跟老師學習嗎?那我們孩子的下一代又會怎樣?
反觀學生的各種被體罰、被侮辱、被刺激做出過激行為,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在學校正常上課能犯多大的錯呢?老師應該傳授的是知識、是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包含很重要一點就是尊重別人,不戴有色眼鏡看待人,如果學生犯錯老師正面引導無效,應該與家長溝通,尋求更合適的方法,而不是用不客觀的批判和過激的語言刺激學生。
希望相關部門能給予一個客觀的調查結果,還可馨父母一個公道。也讓世人警醒,作為老師、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成長,作為一個社會人,應該有的責任感包含什麼。
對此事件,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