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本名銓。傳說是因為當地有一個四處作惡的太監,人人都怕他。而儒雅的汪直,為了在海盜橫行的環境下,給自己包裝一個兇狠的形象。於是儒生汪直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王直。想通過自己的名字讓他人對他產生敬畏。明朝人士,又名五峰,號五峰船主。明代海上貿易商人,著名海盜。
傳說中王直生有異象,「少落魄,有任俠氣,及壯多智略,善施與,以故人宗信之。」,嘉靖十九年(1540年)王直偕同徐惟學、葉宗滿等在廣東打造海船,「置硝黃絲棉等違禁貨物,抵日本、暹羅、西洋諸國往來貿易」,牟取暴利。由於海外貿易在當時為非法活動,一開始王直加入徽州府歙縣同鄉的許棟集團,召「誘佛郎機夷,往來浙海,泊雙嶼港,私通貿易。」許棟和李光頭相繼被明軍朱紈剿滅,王直遂另起爐灶,自立為船主。「遂起邪謀,招聚亡命,勾引倭奴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等,造巨艦,聯舫一百二十步,可容二千人,上可馳馬。」王直成為當時東亞一個大型武裝海商集團的首領,並接受日本戰國大名松浦隆信的邀約,以九州外海屬於肥前國的平戶島(屬今長崎縣)為基地,從事海上貿易。
開始時,王直仍對朝廷抱有極大的期望,在地方官員默許「私市」的暗示下,他主動配合官府,十分賣力。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吞併福建海盜首領陳思盼。同年(1552年)在平戶立國號「宋」,自稱「徽王」 。
當時「海上之寇,非受(王)直節制者,不得存」,並試圖在舟山瀝港重建雙嶼港的繁華。然而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閏三月一個深夜,明廷派總兵俞大猷圍殲王直,王直遣徐海、陳東、蕭顯、葉麻等勾結倭寇,後敗走日本。雙嶼港與瀝港的相繼覆滅,海禁嚴厲的明朝兼有海盜(倭寇)的活動,有大量是中國沿海居民,由商、民轉為寇、盜,讓浙江的國際海上貿易網絡遭受重創。自此,明清時代的浙江沿海再無和平經營之海商的容身之地。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胡宗憲受命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總督南直隸、浙、福等處軍務,負責東南沿海的抗倭重任,胡宗憲遺使蔣州和陳可願至日本與王直養子王滶(毛海峰)交涉,遂見王直,曉以理,動以情。當得知親人無恙,他不禁喜極而泣,並向來使訴苦:「我本非為亂,因俞總兵圖我,拘我家屬,遂絕歸路。」而對於通商互市的承諾,他更加無法抗拒。王直表示願意聽從命令,王直將蔣洲留在日本,命毛海峰護送陳可願回國面見胡宗憲,具體商量招撫和互市事誼。胡宗憲厚撫毛海峰,使王直消除了疑慮。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率領3000人,和大友家的朝貢船隊,以及蔣洲一同從五島出發,返回中國。但是中途遭遇颱風,蔣洲的船隻先行到達,遭到官方的質疑,蔣洲遭到逮捕。稍後到達的王直等船隊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在舟山停滯不前,被明軍水師團團包圍,在胡宗憲的寬慰下,王直親自來到定海關,向其投降。但是由於行動過於招搖,他在杭州西湖遊玩期間,被杭州巡按王本固誘捕。
王直直到死前也不肯承認勾結倭寇入侵之罪。從王直的起家開始,既有參與大航海以來,因西葡出現而打造出新格局的東亞貿易;也有對海盜的兼併,對中國沿海地區的洗劫和貨物的走私。在其中因為其根據地日本,從日本亂局中收編不少浪人和野武士作為部隊,但其根本仍然在中國。作為一個沒有功名的人,他選擇了做海盜,也選擇了受降詔安,卻沒想到如同水滸英雄一般的厄運即將到來。
王直擁有一支強大的船隊和大批海盜供其驅使,而且在海外還有根據地,即使王直投靠了大明朝,他仍然游離於體制之外,只要跑到海邊上了船,皇帝也拿他無可奈何。王直接受詔安,這股巨大的海上力量如果在皇帝的手裡,那麼沿海地方豪強的利益將受到巨大損害。海上貿易會被中央嚴格監控,於是這幫人想辦法也要置王直於死地。皇帝和地方都想要他的命,所以他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