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就是「解放」。沒有枯燥的學習,沒有緊張的考試,只有瀟灑地出去遊玩,或是「葛優式」癱沙發追劇、玩遊戲……但有一些人,他們選擇去打暑期工,去社會實踐,去歷練自己,讓假期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鄧海靈正在超市水果櫃檯補給商品
打暑期工:體驗賺錢的苦與樂
對於打暑期工,廣大學子看法不一:有的認為浪費時間,有的則認為能鍛鍊自己。
即將步入大三的學子袁夢贊成後者。一放暑假,袁夢就來到新幹縣一家超市做箱包專櫃銷售員,她說,這是其第一次打暑期工,主要是想體驗賺錢的辛苦。「真的很不容易,打工讓我明白父母賺錢的辛苦,以後再也不會亂花錢了……」性格開朗的她和超市其他同事相處融洽,大家對她的評價也很高,認為這個小姑娘懂事、能吃苦。袁夢告訴記者,暑假越來越少,她要珍惜每次機會,為將來走向社會積累更多經驗,同時也為以後儲存資金。
與袁夢不同的是,準大學生鄧海靈的家境一般,深知父母賺錢辛苦,為減輕父母壓力,他主動到超市應聘,找到一份商品補給員的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但感覺還不錯!」鄧海靈頭腦靈活,手腳勤快,深受同事好評。在鄧海靈眼中,商品補給員雖然枯燥、辛苦,但樂在其中。
大學生鄒京昌這個暑假同樣過得充實而有意義。暑假一到,他便來到箱包城網店做起了淘寶客服(相關新聞:暑假淘寶刷單兼職怎麼做?網上刷好評賺錢靠譜嗎 )。雖然工作地點沒有空調,熱得大汗淋漓,但「這才是工作的本質———不畏艱苦」。鄒京昌告訴記者,像他這樣的大學生還有很多,再過幾天他將和同學一起去福建廈門。機票都買好了,他們想犒賞自己,體驗賺錢的苦與樂。
社會實踐:感受生活的難與易
悄然間,大學生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成為一種新的時尚。這不僅有大學生對社會知識的渴望,也有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不管怎樣,社會實踐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穿梭各行業、各單位,記者發現,暑假一開始,各單位的實習生逐漸多了起來。他們實習的目的大同小異:鍛鍊自己,感受生活。
小鄧,廣告設計專業的一名在校大學生。為提前感受未來的工作,小鄧一放暑假便來到新幹縣木森廣告公司做實習生。「待遇倒是其次,主要想看看現在公司裡都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自己能否適應,欠缺在哪,以便以後繼續提高。」小鄧坦言,只有在實際工作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檢驗自己所學的知識,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在公司實習一段時間的小鄧,看到自己所做的廣告展現在世人面前,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這正是實習的意義所在吧。」小鄧說,他很期待將來能快速融入廣告這個行業。
像小鄧一樣,大一學生黨雲江利用暑假來到了新幹縣報編輯部實習,成為了一名實習記者。她說:「從一開始毫無頭緒,到之後獨自採訪,編輯成稿。通過與受訪者之間的交談,從言語中獲得新聞素材……還有很多很多,見證了我的成長。」儘管採訪條件艱苦,但她認為學到了很多,也理解了一個行業的艱辛,懂得新聞的來之不易,讓她的人生多了一份難忘的經歷。
記者手記:
連日來,記者採訪了多位在不同行業工作中的大學生暑期工、實習生,感受他們暑假的快樂。在他們身上,記者看到了當代青年的活力。或許刷手機、玩遊戲能帶來一時的快感,可之後呢?去找一份合適的暑期工,或去參加社會實踐,不僅能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感受平凡生活的美好,還能得到社會經驗的充實。暑假兼職、實習正是廣大學子積累經驗、增長學識的好機會。社會應該多給他們提供一些機會,多搭建一些平臺。(彭建新、聶嬌、陳一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