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日社談
導語:寒冬二月疫情期間,江蘇鹽城七旬老人冰面摔倒失智,神情恍惚,當時深圳育才四小六年級小學生陳爍瑄和爺爺經過,幫助老人送回家,一路艱辛。老人感恩不已,寫了4頁信寄到學校感謝陳爍瑄同學。
2月16日上午,江蘇鹽城氣溫低至零下4-5度,滿誠銀裝素裹,一片雪皚皚。正值疫情嚴防時期,早上八點許,街道冷清少有行人和車輛。
74歲的唐國均老人戴著口罩,小心翼翼步行去買菜。沒想到,在走到朝陽路的時候,腳下打滑,身體高大的他一下子重重摔倒在冰凍的地面。
當時老人神情恍惚、作嘔連連,不能正常起身走路。當時陳爍瑄同學和爺爺正經過此地,看到此情此景,連忙上前扶起老人安頓坐在有陽光的路牙上。
陳爍瑄同學便去附近的居委會為老人求助,同時還向旁邊進行防疫工作的志願者反映情況,做好這些事才考慮離開。
只是,陳爍瑄同學和爺爺沒走多遠,她回頭一看老人,老人身體搖晃勉強站起來,艱難地邁步,隨時都有可能摔倒,但是卻沒看到有志願者攙扶老人。
陳爍瑄同學回信給老人內容中也寫道,當時回頭也是放心不下老人,當時內心矛盾,「到底要不要扶您回家?我考慮了很久,因為我和您素不相識,扶一位陌生人回家,我也考慮到現在的社會安全問題。」
於是陳爍瑄同學經得爺爺同意後回頭攙扶老人回家。由於不清楚老人住址,她只能向周邊「喊」叫,向居家隔離的居民求助,最終確定老人的身份和家庭住址。
唐國均老人在信中寫道:「其後才進入一個充滿風險的陪送過程。其間經過一段長長的斜坡、一段光線昏暗的地下車道、還有傷者不易登攀的樓梯。」
他在信中描述道:一個小學生、一個小女孩、一付纖弱的小身板,攙扶著身高近1.8米的傷者,下防打滑,上防摔倒。靠近了,與防疫相背離遠了,離遠了又無法保證攙扶。試想當時的陳爍瑄有多難,有多險。」
這期間歷經不足一個小時,但卻令唐國均老人一生難忘,「它讓我從危難中獲得了安全和健康,也讓我深切感悟了大愛社會的美好」。
老人表示很懊悔當時家人忙著把他送醫,沒能了解陳爍瑄同學的情況和詳細的救助過程。他們事後花費一周時間調看公共視頻和多方打聽才得知小女孩情況。
但是,他們並沒有找到陳爍瑄同學,而是通過一些認識陳爍瑄的周邊小區的小朋友,了解到陳爍瑄就讀的學校。於是寫下這封4頁的感謝信,寄到深圳育才四小。
4月25日,陳爍瑄同學給唐國均老人回信,她表示那次的幫忙感到很高興,「哈哈,我很高興,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我認為,給予他人幫助,是理所應當的,無論是平時的一個小的舉動,還是必要時的救助。」
陳爍瑄同學的班主任聶義老師則代表學校,給大病初癒的唐國均老人寫了回信。聶義老師是武漢人,親歷武漢封城76天。
她也表示這個時期、這個冬天有多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如您摔倒時得到了陳爍瑄及其爺爺的救助,我們得到了全國各地人民的救助。」
這件事讓她看到了人性之光,感受了人性之善,領略了人性之美。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傳承,更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文化傳承。
5月7日,有記者聯繫到唐國均老人,老人表示身體治癒,非常感謝當初幫助他的小女孩——陳爍瑄同學。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