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健康和安全是每對新手父母都放在心尖上的事情,爸爸媽媽雖然面對新生兒笨手笨腳,但是一些衝奶粉、換尿布的基本操作,都會特別注意一些細節上的東西。
有些媽媽可能生完寶寶母乳不太夠,但是寶寶又不能餓著,於是每天給寶寶加餐就會使用奶粉,衝給寶寶喝也是一樣的。
母乳不夠,給寶寶吃奶粉,爸爸洗奶瓶的時候被奶奶罵:糊弄鬼呢!
麗麗寶寶4個月了,從上個月開始媽媽的母乳就有些不夠了,看著孩子餓得嗷嗷哭,麗麗也著急,可是越著急,這母乳越少,兩人最後只好給孩子衝奶粉喝。
對於奶瓶的使用,麗麗和丈夫也是新手上路,他們知道寶寶比較脆弱,用的東西都要安全乾淨,寶寶的奶瓶他們也知道要沸水消毒,這樣下次使用更安全。
衝奶這個工作一般都是媽媽來做,餵完奶就給寶寶拍嗝,媽媽空不出來手,這時候爸爸就會主動請纓去清洗奶瓶。
爸爸雖然知道清潔奶瓶,但是清潔奶瓶的手法卻是簡單粗暴的,洗完裡面的奶漬之後,直接用開水衝一下奶瓶,就算完成了消毒工作了,夫妻倆其實一直是這樣做的。
奶奶這天正好來看孫子,看了自己兒子簡單粗暴的洗奶瓶手法,立馬火了:「你這麼洗奶瓶,糊弄鬼呢?這哪能消毒?」爸爸也沒想到,他以為這熱水不就是殺菌消毒的嗎?為什麼洗奶瓶不能消毒。
奶奶吐槽:「我以為你們這些小年輕經常上網,什麼都知道,洗奶瓶還得我手把手教你?」但是還是告訴寶爸,奶瓶正確的消毒方式,寶爸這才醒悟,幸好發現的早,不然寶寶一直用的就是「髒奶瓶」了。
清潔奶瓶這件事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這個「開水衝就能消毒」的誤區。
寶寶每天要使用的奶瓶,如何正確高溫消毒,才能達到真正的殺菌效果?
根據研究顯示,奶瓶在沸水中保持煮沸狀態3分鐘,才能消滅80%的細菌。
1)比較常見的煮沸消毒
一般的家庭都會給寶寶準備一個小鍋,這樣比較方便,性價比也很高。具體操作:把奶瓶清洗乾淨之後,放進鍋中煮沸。先把奶瓶放進去,5-10分鐘再放奶嘴瓶蓋,再煮3分鐘以上關火。
注意:煮奶瓶的水要沒過所有需要消毒的嬰兒用品,消毒用的鍋也要刷乾淨再使用。
2)方便又安全的紫外線消毒
如果家裡買一個紫外線燈,或者一個小小的消毒箱給寶寶的用品消毒,是要比煮沸更乾淨一些的。但是性價比不高,外出的時候也方便使用。
3)蒸汽高溫消毒
這個操作比較方便,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買一個蒸汽消毒機單獨給寶寶的奶瓶消毒,只需要把洗好的奶瓶放進去,等待十分鐘就好。
但是這樣的方法比較容易殘留水霧,消毒機器清洗也比較麻煩,奶瓶拿出來之後也要晾乾。
我們能發現,給寶寶奶瓶消毒的方法都有個前提,就是在消毒前徹底清洗奶瓶,奶瓶使用完會殘留寶寶的口水和奶漬,這些都是細菌滋生的主要來源。
奶瓶應該怎麼清洗才能算徹底乾淨呢?
其實細菌大多是肉眼看不見的,爸爸媽媽清潔奶瓶的時候只用手晃一晃,用熱水燙一下,並不能完全處理乾淨。
準備好乾淨的洗奶瓶工具
奶瓶奶嘴其實都有專業的清潔工具,因為寶寶的奶瓶形狀和部件都有些難清理,所以有對應的奶瓶刷、奶嘴刷等等不同形狀的清潔工具。這些工具只是給寶寶洗奶瓶的用的,不能和別的清潔工具混用,這樣也容易滋生細菌。
邊邊角角要清潔乾淨
由於奶瓶要保證不漏奶,所以奶瓶有很多螺旋設計,而且要保證控制奶量,奶嘴也是個不容易清潔的地方。家長要清潔奶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些有螺紋的地方,這養細菌才不會藏匿。
奶瓶也有「壽命」,要注意及時更換
最好3個月更換一次奶瓶,就算還能使用,奶嘴其實也是分大小的,寶寶越大需要的奶嘴型號就越大。不管是什麼材質的奶瓶,只要有破損、發黃了,都不建議給寶寶使用。
養育寶寶其實要注意的細節很多,爸爸媽媽要多多學習育兒知識,就像清洗奶瓶一樣,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要清潔徹底,才能避免寶寶生病。
各位家長清潔奶瓶是「涮一涮」就拿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