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晚,教育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2019尋找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在央視播出,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師」、1個「最美教師團隊」的先進事跡。來自南寧市解放路小學的杜小鷺是此次廣西唯一獲「最美教師」稱號的教師。
組委會授予杜小鷺的頒獎詞是:「用德育踐行諾言,用美育感化心靈,讓教育與快樂同行,是立德樹人的時代囑託。」杜小鷺是南寧市優秀教師代表,她的故事令人感動。
呵護成長
用愛詮釋教育真諦
1987年,杜小鷺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她刻苦鑽研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更新工作理念,提高業務能力,很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在南寧市人民東路小學工作期間,杜小鷺秉承「為社會分責,為家長分憂」的理念,將智障兒童教育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努力探索適合智障兒童發展的教育方式,使這些孩子身心缺陷得到修補和康復,讓學生「進校有變化、生活能自理、學習有特長、就業有出路」。
杜小鷺常常走進輔讀班,關注智障兒童的學習與成長,在全校組織開展「同在一片藍天下」系列活動,讓輔讀班的孩子沐浴在陽光下。其編排指導的節目《相信愛》,真實再現智障兒童與同齡孩子、老師之間相親相愛的場景,獲得市級文藝類比賽一等獎。組織輔讀班學生參加南寧市殘聯主辦的「特奧融合活動」,向社會大眾展示特奧運動的魅力,進一步提升全社會對智力殘疾人群體的關注度。
創新發展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解放路小學毗鄰南寧市新會書院,擁有80多年歷史。2015年,杜小鷺擔任該校校長後,開始思考學校創新發展之路。她根據學校所處環境特點,將學校定位為以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特色的學校,特別是弘揚南寧本土傳統文化,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學校特色品牌,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德育、美育的切入點。
萬事開頭難。許多教師質疑,到哪裡尋求相關資源?但杜小鷺並未動搖。在廣播裡聽到廣西工藝大師鍾昀睿的相關報導後,杜小鷺主動聯繫鍾昀睿,希望她將剪紙藝術帶進校園。但鍾昀睿擔心學校只是為了搞宣傳走過場。
為此,杜小鷺不僅認真向鍾昀睿學習剪紙技藝,還將全校女教師組織起來一起學習,在學校裡營造了傳承剪紙藝術的濃厚氛圍。鍾昀睿看到了杜小鷺的態度和決心,最終同意擔任解放路小學傳承基地的指導教師,並將「鍾昀睿剪紙工作室」設在解放路小學。
文化傳承
非遺種子生根發芽
如今,「習剪紙、誦民謠、學邕劇」成了解放路小學的教育特色和亮點,學校因此獲得「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的榮譽稱號。
「傳統文化的種子在校園落地生根,孩子們也成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者、保護者、創新者。」 杜小鷺說。剛開始,學生們對戲曲不感興趣,特別是男生都覺得唱戲、演戲是女孩子的事。男生小宇試著學了幾節課後,主動找到杜小鷺說:「老師,我決定要學戲曲了,我要學武生,演保家衛國的楊家將。」通過學習,孩子深刻體會到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真正內涵,養成了堅持和刻苦的好習慣。
類似的故事在解放路小學還有很多。杜小鷺認為,通過學習戲曲,孩子們了解了歷史文化,提高了藝術修養,磨鍊了品質。
榮獲「最美教師」稱號後,杜小鷺表示,這不僅是個人榮譽,也是南寧市所有奮戰在教育一線的教師的榮譽。解放路小學只是一面鏡子,折射了南寧市教育界以立德樹人鑄就教育之魂的良好氛圍,她說:「我將不忘教書育人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為南寧教育事業盡一份力。」
@友仔友女,
還不快關注南寧日報官方抖音
雙擊666,點個讚喂!